秀珍菇是营养价值极髙,市场供不应求。每个「秀珍菇」大棚占地2.5亩左右;大棚里一排排支架上,密集的菌包摞成壮观的「兵阵」状;每个大棚容纳10-11万个菌包。只有一片叶子的「秀珍菇」采摘要求极高,长到3厘米左右必须采摘,需要大量的「工人」24小时轮班忙碌,并立即由冷藏车送走,或深加工,或进大型超市。

因为秀珍菇独一无二的营养价值,它很久以来都是人们餐桌上一道鲜美而又价廉的上档次菜肴,因其得天独厚的抗病养生功能,让秀珍菇在菜市上成了炙手可热的佳品。秀珍菇在菜市上一斤能卖到11块钱经济价值斐然。如果能进行深加工做成各种半成品其经济效益讲翻倍,一斤能卖到20快钱左右。若能大面积种植,必将成为农夫增收的又一利器。

1.栽培季节

秀珍菇属中偏高温型食用菌,根据秀珍菇中温出菇、变温结实的特性,栽培季节一般掌握菌袋接种阶段当地气温不超28℃,接种后培养35天左右,进入出菇阶段当地温度不低12℃这个界限。根据这一特性,秀珍菇生产最好安排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生产,各地可根据自身气候、海拔高低不同,适当提前或推迟。

2.培养基配制

配方一:木屑60%,棉籽壳15%,稻草15%,麸皮10%。

配方二:木屑80%,麸皮18%,石膏1%,蔗糖1%。

配方三:木屑59%,棉籽壳30%,麸皮10%,石膏1%。

配方四:木屑30%,棉籽壳30%,稻草30%,麸皮10%。

木屑必须先过筛,去除木块、木片,防止刺破塑料袋。稻草利用专门的机器切成3-4厘米长置于PH11的石灰水中浸泡48小时,捞出,用水冲洗,使PH隆至7左右,然后沥干多余水分。棉籽壳和麸皮最好在日光下曝晒一天后备用。配方四的C/N较低,接种时的无菌要求较高。

3.装袋灭菌

采用袋料灭菌能使木质素、纤维素的结构发生物理变化,有利菌丝.分解吸收利用,可缩短转潮期。

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或18厘米×35厘米的塑料袋,薄膜厚度为4-5丝米为好。每袋装干料250-350克或湿重 500-600克。袋口采用塑料套环塞棉或用纱线扎口均可。

装袋后及时上灶灭菌。高压灭菌要求0.103兆帕,蒸汽温度 121℃,保持1.5-2小时。常压灭菌温度新菇区上100℃后,保持10~12小时,老菇区16~20小时,达标后卸袋散热。

4.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菌袋移入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前3天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促进菌种萌发定植,进入第4天之后,随著菌袋内菌丝新陈代谢加快而致袋内温度上升,此时应将培养室温度调到22-23℃。

菌丝发育阶段不需要光线照射,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室内湿度以控制在60-70%(60%—65%)为宜,一般接种后35天左右(25~30天)菌丝长满袋。

菌丝长满袋后,在发菌室再放7天左右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入出菇管理。

5.出菇管理

菌袋生理成熟后,搬进菇棚上架排袋或平地墙式重叠。然后拔塞或解绳,敞开袋口让氧气透进袋内。

同时采取白天罩膜,午夜揭膜,人为创造 8~12℃的温差刺激。有冷库设施的单位,可将菌袋搬进2-4℃的冷库中进行刺激 10-12小时,然后再搬进菇棚叠袋出菇。

出菇阶段菇棚应给300—500勒克光照度,促进原基分化子实体形成。长菇期温度最好控制18~22℃之间。

若冬季气温低于15℃时菇蕾难以形成,应加温催蕾;春季栽培,夏初出菇,温度超过25℃时,菇棚上方应加盖遮阴物、畦沟灌水等措施进行降温。根据菇体生长速度和天气晴阴掌握喷水量。每天采菇后,可向空间和菌袋料面喷一次雾化水。

同时做好菇房通风换气,空间相对湿度掌握在 85-95%之间。防止过湿缺氧,引起杂菌滋生而烂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