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3·15曝光多省存在商家弄虛作假,將雞場籠養雞下的普通蛋僞裝成散養雞養的土雞蛋,在飼料中添加一種叫做“斑蝥黃”的着色劑,以改變蛋黃顏色,冒充土雞蛋提高售價。

那麼

土雞蛋和洋雞蛋

在營養價值及食用安全等方面有哪些差異?

都是蛋,憑什麼你高蛋一等?

說到蛋,首先得提一下雞,雞的種類很多,這裏我們只說常見的土雞和洋雞,以及它們下的蛋。

土雞即柴雞、笨雞、走地雞,洋雞就是籠養雞。柴雞嚴格來講並不是一個品種,而是我國地方品種的統稱,特點是適應性強,適合散養,雞蛋品質優良,缺點是產蛋率低。

洋雞是外國引進的育成品種雞,優點是產蛋率高、遺傳疾病少,缺點是雞蛋品質較差。

相應,它們下的蛋也就被稱爲土雞蛋、柴雞蛋、笨雞蛋、走地雞蛋和洋雞蛋、籠養雞蛋。

關於土雞蛋的定義,並無統一的標準,約定俗成的認識包括三層基本含義,一是地方品種雞生產,二是雞自由放養,三是雞吃五穀雜糧、野草、昆蟲等,不飼餵含有添加劑的飼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衆所周知,目前我國蛋雞產業已逐步從“小、散”模式向規模化、標準化轉型,甚至走向半、全產業鏈的模式,工廠化籠養業已普及。能夠規模化、標準化地持續不斷穩定供應市場的土雞蛋很難找到。當然,農村地區自家庭院養雞下蛋除外。但是這些農家庭院的雞蛋,城市裏的消費者在超市是無法買到的。

說土雞蛋更有營養,誰告訴你的?

生活中,我們多數人認爲土雞蛋的營養價值高於普通雞蛋,並且口感更好,事實真的如此嗎?

雞的品種、養殖方式和生長期,對於雞肉和雞蛋的化學組成與口感風味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土雞和土雞蛋本身並沒有公認的標準,也就很難進行科學的比較。

即使對土雞蛋和籠養雞蛋的成分進行分析,雖然能發現它們在某些指標上存在一定差異,但這種差異在不同的土雞蛋之間同樣會出現,在不同的籠養雞蛋之間也可能出現,所以並不足以用來判斷哪一種的“營養更好”。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中土雞蛋和籠養雞蛋的檢測數據顯示:

相比籠養雞蛋,土雞蛋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膽固醇、鈣、鋅、銅、錳的含量略高一些,而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2、煙酸、硒等含量略低,其他營養素差別不是很大。

也就是說,土雞蛋和籠養雞蛋在整體營養價值水平上沒有顯著差異。

土雞蛋更安全?洋雞蛋笑了

許多人認爲,籠養雞在養殖中往往要使用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所以不如土雞蛋安全,這真是天大的誤解。

其實現代化養殖場對飼養環境、疫病防治和飼料衛生的要求都有嚴格的要求和控制,籠養雞所用的雞飼料都是經過科學配比的,營養更全面均衡。此外,料食中添加的 “斑蝥黃”是一種類胡蘿蔔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045號》中“斑蝥黃”是可以作爲着色劑在家禽飼料中添加使用的

土雞由於是散養,各項指標不可控(包括吃食、飲水、生活環境),如果是沒有污染的山林還好,如果是農田附近、甚至工業污染源附近,那麼雞蛋內重金屬、藥殘等難以控制,有毒物質或有害微生物含量可能更高,風險性較大,就如同近幾天江蘇某化工廠發生爆炸的污染區內的土雞蛋,安全風險很高的。

今日互動話

在你的觀念裏,土雞蛋更好嗎?

歡迎文末留言告訴我們

END

作者|食研所小專家

本文由食研所原創

中國肉類協會出品

轉載或加入食研所美食健康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