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被稱為蜀漢早期的五虎將是後人的說法,主要是這五人都有著名的戰功,關羽斬顏良,張飛長坂坡,趙雲單騎救主,黃忠定軍山敗夏侯淵,馬超單挑曹操等等,他們的武藝和領軍能力在劉備集團都是最屌的。

而姜維,魏延,馬忠,鄧芝,王平這五人在蜀漢後期確實是支柱人物,可以算是蜀漢後期五大將領,說"五虎將"有些吹的成分了。

要排這五大將領的誰強誰弱?得從不同方面著手,然後再總體評價下。

第一,武藝方面。魏延跟隨劉備入蜀,到隨著諸葛亮北伐,經歷的戰爭多,陳壽對他的評價都有:善於養兵,勇猛過人。而姜維經歷的戰爭也不少,多次出兵討伐曹魏,而王平在漢中之戰投降劉備,北伐多次參與,一生軍旅生涯。鄧芝和馬忠兩人主要從事文職,也帶過兵,但估計武藝不強,相對來說魏延,姜維,王平的武力更強。

給個武力排序的話我傾向於:魏延/王平/姜維 >馬忠>鄧芝。

第二,統率方面。魏延不論是劉備把他提拔為漢中太守,還是說他的被熱烈討論的子午谷奇謀,還有陳壽對他的評價,魏延統率能力很強。而姜維的軍事才能展現在他出兵打曹魏的時候,有勝有敗,戰術兵略上在當時的蜀漢獨一檔。

再說王平,王平為將,謹慎冷靜,可用良將稱之。他任漢中都督時,曹爽來攻,他淡定地防守住了。馬忠的軍事才能主要體現在平定南蠻上,鄧芝的話出戰挺少,和趙雲一起領疑軍出戰,主要在於鄧芝鎮守江州這一帶,和東吳關係處理得好。

統率能力給個排序我傾向於:魏延>姜維>王平>馬忠>鄧芝

第三,官職地位方面。

王平位高鎮北大將軍,漢中太守。

姜維為大將軍,後期蜀漢軍權基本都是他管的。

魏延為征西大將軍,漢中太守。

馬忠是鎮南大將軍,庲降都督。

鄧芝是車騎將軍,都督江州。

姜維的官職地位最大,王平馬忠鄧芝是同一時代的,官職地位相似,當時都說王平在北,鄧芝在東,馬忠在南,均可保全一方。魏延的官職應該和他們仨類似,不過魏延比他們少活了10多年,如果他多活,官職權力肯定還要大。

第四,效忠時間方面。

魏延20多年;姜維30多年,鄧芝30多年,王平近30年,馬忠也近30年。

姜維>鄧芝>馬忠/王平>魏延

綜合一下這五將領排序,個人更傾向於:姜維 魏延 王平 馬忠 鄧芝 的順序。


五虎將是民間故事與《三國演義》發明的稱呼,取自陳壽《三國志》中把關張馬黃趙並列一傳。但是評書和小說中並沒有後五虎將說法,因此題主這份名字是根本不存在的。

就算按照歷史地位排列,這幾位的資歷各不相同,很難並列。

魏延在230年擔任前軍師、征西大將軍,他在劉禪登基以來,就是開國大將。蜀漢當時地位最高的兩位將軍是驃騎將軍李嚴和車騎將軍劉琰,只不過劉琰只是掛個名號,並不管事,後來他有可能被劉禪戴了綠帽,因為打老婆被免官,他的車騎將軍被吳壹接任。

在魏延同期的將軍里,排名僅次魏延的是左將軍吳壹、右將軍高翔、後將軍吳班、揚武將軍鄧芝。綏軍將軍楊儀的地位也很高,但楊儀並不領兵征戰。當時趙雲已死,李嚴又不在前線,所以蜀漢的五員大將只能是魏延、吳壹、高翔、吳班、鄧芝。

諸葛亮死後,魏延、吳壹、高翔相繼死去。吳班、鄧芝分別升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卻也再沒什麼事迹。

蔣琬、費禕時期,資歷最高的五大將是:鎮北大將軍王平、鎮南大將軍馬忠、鎮西大將軍姜維、征西大將軍張翼、左將軍句扶。

句扶的事迹完全失傳,只知道他地位僅次於王平。三鎮大將軍地位平等,蜀漢的四征低於四鎮。王平在興勢之戰大破曹爽,功勛卓絕,在同期將領中地位第一。馬忠坐鎮南中多年,姜維偏軍入西羌,頗有戰果。這時期蜀漢戰役不多,諸將的表現就僅此而已。

姜維接任大將軍以後,已不能再視線戰將看待。他執政的十年中,蜀將不斷已逝,這時只有幾位老將擔當著重任。

其中以左車騎將軍張翼、右車騎將軍廖化名次最高,可是也看到了,以前車騎將軍只有一人擔任,因為張翼、廖化的功績和地位都不足以支持,所以要兩人分任。此前蜀漢的車騎將軍由降將夏侯霸擔任。

還有宗預為鎮軍大將軍,胡濟為鎮西大將軍,董厥為輔國大將軍。真正意義上的大將其實就剩廖化、張翼。

姜維手下還有一位柳隱勇冠三軍,但這人比姜維還大十歲,至蜀漢末年已經年邁,是一位被埋沒的將才。


個人不贊同提問中的蜀漢後期五虎將人選,首先姜維為蜀漢軍統帥,文武雙全,姜維死則蜀漢亡,所以姜維不能作為五虎之一出現。

而蜀漢前、後期的時間點,應該是諸葛亮死開始計算。諸葛亮活著時候,趙雲、魏延、姜維、李嚴、王平等將都在,還排不上別人。所以自諸葛亮、魏延死,姜維掌軍開始,蜀漢五虎應為王平、張疑、夏侯霸、傅儉(疑,儉兩字為別字)句扶。

  1. 王平: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輔佐馬謖就顯示其將才和戰略能力,敗退時仍能穩住部隊。後為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成功阻擋曹爽大軍。
  2. 張疑:無當飛軍主將鎮守南方,後隨諸葛亮姜維北伐,立下赫赫戰功,後帶病與徐質大戰,寡不敵眾陣亡,仍殺敵數倍。
  3. 夏侯霸乃夏侯淵之子,原為抗蜀主將,曹爽被司馬懿殺後相蜀,被後主封為車騎將軍。後隨姜維北伐,斬殺魏將王經部數萬人。
  4. 左將軍句扶軍中地位略低於王平,時人說」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是把句扶與王平相提並論的,句扶南征北伐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
  5. 傅儉是名將傅彤之子,蜀漢後期不可多得的將才,受姜維重用並隨之北伐,傅儉斬魏將李鵬、活捉王真。後鍾會伐蜀時,傅儉戰死陽安關。

縱觀蜀漢後期人才凋零,畢竟其國弱人少。三國時候武將是世襲的,中原多名家大族,子弟中多俊傑。反觀蜀漢主帥姜維為魏降將,五虎里王平、夏侯霸皆為魏降將。蜀國不能偏安一隅,竭盡國力北伐始終不能成功,與自身人才凋零、魏國人才輩出有莫大的關係啊!

煙酒閣大學士原創文章,感謝點贊和關注。

魏延,姜維,鄧芝,王平,馬忠這幾位蜀漢後期五虎排名?

這個排名可能純粹搞笑,如果說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雖然三國志中沒有說法,五人合傳也是有譜有據的。但既有這問題就試著排一下,不過這種排名各人排的結果都會不同,但也許這正是問題的目的所在吧。先看前兩位:

魏延, 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八年,遷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六年,遷鎮西將軍,領涼州刺史,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魏延最高職位是建興十二年(234)假節,征西大將軍,南鄭候。姜維在延熙六年(243)封鎮西將軍,領涼州刺史,這基本已經達到或接近魏延的最高職位了,延熙十年(245)年,升任衛將軍,共錄尚書事。由此看來姜維職位高於魏延。

從姜維和魏延的武力值看,姜維曾經打敗老年趙雲,當時姜維還是一位青澀不太成熟的小不點,後面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從實戰看姜維與鄧艾相當。魏延則和張郃相當,而張郃中年時是敗於趙雲的,由此推之,武力值姜維高於魏延。從用兵謀略看:姜維雖然有失誤,但總體上是偏強的;而魏延雖有守漢中的功績,但更有取西川時貪功冒進,險被冷苞一箭射死的不良記錄。因此,綜合排名姜維高於魏延。

鄧芝,王平,馬忠三位的武力值,用兵謀略都不是十分突出,三人各有所長,鄧芝的亮點是很好的完成了諸葛亮交給的出使東吳,恢復聯盟任務;王平就是後來守漢中,以劣勢兵力大敗曹爽;馬忠嘛,實話實說我也說不好,諸位誰有興趣可自行查詢一下。

後五虎排序結論: 姜維,魏延,王平,馬忠,鄧芝。請各位都談點看法。


這五個人中魏延的傲慢性最大,因為武藝可以,在孔明死後的魏延基本上沒什麼對手了,所以孔明在北伐時對魏延一直都有保留,姜維是他指定的接班人,蜀國內部也基本上是默認姜維,所有的將領也都認同姜維除了魏延。王平雖然是降將,但是蜀國的武將都沒拿他當外人看,尤其是諸葛亮,對他非常其中,在諸葛亮看來,王平除了智謀以外,基本是很優秀的將領了,所以他是被排在姜維後面的,鄧芝最後官職到了好像是征北將軍,憑著自己的謹慎和謀略,爬上去也是事實,馬忠在我看來是比較中肯的武將,跟王平差不多類型,不過沒有王平那麼受器重,所以在我看來這五個人不要去排名,東吳評了四大英帥,他們五個可以評為五大英將,各有所長,不要去亂比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