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也曾粉过蔚来,所以我很理解那些喜欢蔚来的人。

两年半之前,这家车企曾是新造车势力中声音最小、但实力最强的一个。当时看好蔚来,就是这个原因。

譬如2015、2016年,贾跃亭

撺掇的乐视汽车正是最辉煌的时候,没有工厂、没有量产车的情况下,这位张口就要颠覆行业的老总,就曾在发布会上把自己感动到流泪,还跨界高歌过一曲《野子》,好不慷慨激昂。而在此之前,游侠汽车的PPT造车已经让汽车人见识了一把新造车势力的套路。

而这个时候的蔚来一直是默默无闻的,鲜少出现在媒体报道里。

而乐视泡沫破灭的同时,蔚来却拿出了一台在纽北赛道创电动汽车刷圈记录的电动超跑,NIO的名号打到了国外。而在国内,蔚来没有像乐视那样大张旗鼓地进行声势浩大的发布会,而是将注意力投入到了大学生中。

我曾参加过蔚来的一次活动,参会的大学生数量远远超过汽车媒体,领导、工程师与学生打成一片的画面,让我备受感动。

蔚来与众不同的品牌调性,从一开始就吸引了一批志趣相投的粉丝,而在量产车亮相、门店逐步开设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蔚来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是,蔚来像书吧、咖啡馆一样的门店环境,和清新脱俗、无微不至的服务方式,成了让人继续喜欢蔚来的新理由。

首款量产车ES8逐渐交付后,虽然有续航短、车机不稳定、小毛病多这些问题,但在行车质感、乘坐舒适性、Nomi人机交互和细微的服务体系影响下,蔚来还是守住了一部分粉丝,而这批人,就是到现在最为忠实的蔚来粉丝。

为什么不喜欢蔚来?

首先当然是产品。

电动超跑EP9性能超群,但在量产车ES8上却没有什么让人可以感知到的技术下探。当大家以为蔚来已经研发出一流超跑的时候,在量产车上必然也会有过人之处,最终推出的车型,除了价格高人一头外,就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了。

七座大尺寸SUV,售价40万,NEDC工况续航却只有355公里,而交付后车主反映的高速实际续航,竟只有250公里左右。除了4秒多的百公里加速性能外,这款车的三电系统没有展示出任何突出的地方,就连不久之后售价20万以内的其它自主品牌轿车,NEDC工况续航都做到了500公里的水平。

所以,ES8的亮相,也成了蔚来第一次掉粉的时候。

而在量产车上市后,蔚来的营销也开始从低调向高调转变,它将自己定位成Tesla Killer,落实到产品上,相比当时的Model X,ES8除了售价更便宜之外,也只有依靠Nomi机器人这样的噱头能自夸一阵了。而在真正核心的动力、续航和高级驾驶辅助上,蔚来在特斯拉面前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蔚来对续航短板的解决方案,是换电模式,问题是这种模式耗资巨大,而且没有国家政策和其它厂商的协同支持,单单依靠蔚来一家车企,换电站系统的建设远远跟不上需求。再加上ES8的高速续航实在太短,让车主在长途行驶时的使用体验非常差。

而最让人诟病的,就是ES8的车机系统,这款车上市时宣称具备当时市面上先进的驾驶辅助技术,交付后却迟迟未能投入使用,车机系统更是时不时地出现死机。之前在传统汽车上极其罕见的故障,在蔚来的新车上却成了常态。「拿用户当小白鼠」,就成了蔚来被人批评的新槽点。

所以,产品的交付,让蔚来又掉了一波粉,舆论对蔚来的大规模批评,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个阶段,蔚来的一系列营销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为了掩盖续航短板,蔚来进行了各种官方、非官方的偏远地区试驾营销,李斌也在媒体面前发表了「燃油车能去的地方,蔚来也能去」这样容易引起争论的言论,最终这种营销和卡车拖著充电车、充电车给ES8充电的画面形成了极具讽刺的反差感。

之后的李斌并没有更加谨慎,后来又在不同场合说出了「保时捷工厂比不上江淮蔚来工厂」和「电动车做续航没有技术」这样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虽然其中有一定断章取义的成分,但出身媒体行业的李斌,似乎是故意为同行提供话题一样,说出一些很「外行」的话。

产品的不足加上争议性很大的营销,让蔚来成为一个备受批评的品牌,如果说其中有一半是产品的问题导致,那么至少有一半,是蔚来自己的营销给招来的。

当然,争议对于一个品牌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了。

客观来看,蔚来是怎样的车企?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蔚来在营造品牌调性上很有一套,有人曾形容蔚来「品牌力大于产品力」,很好地表现出蔚来塑造品牌的能力。新造车势力中,就算高调如贾跃亭,在这方面也不得不佩服蔚来。

其次是服务层面,像贴身管家一样的无微不至,让国内消费者第一次体验到了以人为本的被尊重感,你或许不喜欢蔚来的产品、不喜欢蔚来的营销,但当亲身体验蔚来的门店,和蔚来的服务人员打交道时,对方的服务态度几乎是无可挑剔的。正因如此,蔚来全身上下被人黑了个遍时,几乎也没有人否认蔚来的服务体系。

有的人说,一旦开过了高品质的电动车,就再也不愿意开燃油车了。而一旦接受过蔚来的服务,其实也很难再接受普通厂家那种「买前是上帝、交钱后是孙子」的态度。不管以后蔚来能走多远,它创立的服务体系,确实值得其它车企借鉴、学习。

有了这两个层面,蔚来就绝对不是某些人形容的「一无是处」,但消费者和蔚来的粉丝,也必须正视这个品牌的不足。

产品层面,整车成本居高不下,在核心技术远超蔚来的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国产之前,蔚来两款量产车的售价却毫无竞争力。过去一年购买ES8的真实车主,很大一部分都是买不起特斯拉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当30万以内的Model 3和30万左右的Model Y现后上市之后,蔚来原本不多的客户,又能留得住几成呢?

与此同时,吉利几何A、传祺Aion S、荣威Marvel X,比亚迪唐EV等一系列定价更便宜、续航更长、内饰、配置同样高级丰富的传统阵营新能源车,已经在今年陆续就位,定位特斯拉杀手的蔚来,不但要受到特斯拉从上至下的挤压,还要应付自主品牌自下而上的突破。而这两个阵营的车企,核心技术并不比蔚来差,蔚来未来的竞争力,在哪里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