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的相对强大,一是与其自身发展有关,二是得益于沙特等国的衬托。

胡赛武装近年来在叶门异军突起,拳打前总统,脚踢阿拉伯联军,盛极一时。那么胡赛武装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何这么强大呢?战火观察室为您深度解析。

要理解中东局势,我们绕不开中东伊斯兰教两大教派:什叶派和逊尼派。什叶派以伊朗,叙利亚为代表,逊尼派以沙特和海合会成员国为代表。相比之下,近年来逊尼派实力更胜一筹。

而胡赛武装的崛起就与叶门境内的教派斗争有关。在叶门,什叶派和逊尼派所占人口几乎对半,然而政权却长期由逊尼派所把持。逊尼派政权长期打压叶门什叶派人口,导致叶门的教派矛盾越来越尖锐。在被长期压迫的情况下,什叶派自己的武装应运而生,这也就是胡赛武装的最初来源。

在胡赛武装初建阶段,什叶派的伊朗和黎巴嫩对其进行了大量军事援助,甚至派遣军事人员对胡赛武装进行专业化训练。在民心所向且获得大量外部援助情况下。胡赛武装已从刚起兵的1000多人,发展到现在一万多名战士和十几万名追随者。2011年,胡赛武装一举拿下叶门和沙特边界的重要制高点可汗山。从此开始了与沙特政府的直接对抗。

2014年,胡赛武装与手握重兵的叶门前总统结盟,给新政权带来巨大压力。2015年,胡赛武装联军攻入叶门总统府,总统跑路。迫不得已,叶门总统请求沙特等国进行军事干预。从此,叶门内战升级为国际化战争。

沙特联军于2015年三月开始,对胡赛武装进行军事打击。按理来说,沙特作为中东数一数二的强国,面对胡赛武装这种民兵组织,以摧枯拉朽之势解决战斗才对。然而,从沙特参战到目前为止,沙特联军投入15万部队,上千辆坦克,空军上百架战斗机支援;如此重兵不仅没有彻底歼灭胡赛武装,反倒是参战一周内就被击毁了200辆坦克,沦为国际社会的笑柄。沙特的丢人战绩,也从侧面上为胡赛武装的强大做了衬托。

作者:冬阳


胡塞武装组织属于什叶派,长期驻扎在叶门北部萨达省。

叶门是传统穆斯林国家:逊尼派占69%,什叶派占31%。虽然什叶派在叶门占少数,但势力依然很强大。

胡塞武装组织创始人海珊·胡塞1956年出生在叶门北部萨达地区。上世纪70年代,海珊·胡塞创办了名为「青年信仰者」的组织。

1992年,同为信仰什叶派的叶门总统萨利赫,为了对抗逊尼派穆斯林,开始联合海珊·胡塞和他的「青年信仰者」组织。与此同时,政府的支持让海珊·胡塞的势力日渐壮大。

1993年,叶门举行议会选举,海珊·胡塞被选为议员,此后,由于海珊·胡塞的观点越来越激进,与萨利赫等温和派越走越远。

2014年7月,叶门政府削减燃油补贴,引发民众强烈不满,胡塞武装组织借机使用武力夺取首都萨那,并在随后的内阁改组、军队改革等问题上与中央政府摩擦不断。

2015年1月22日,在胡塞武装占领总统府、官邸和重要军事设施后,承接了大量军事装备。并于2017年12月4日,打死前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

海珊·胡塞主张效仿伊朗建立「神权叶门」,实行政教合一。

胡塞势力强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接受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资助,为其提供了资金和武器装备方面的支持。

其次,沙特虽然实力强大,后面又有美国撑腰,美式装备精良,但其军队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在战斗经验、战斗意志方面,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且受「神权」思想武装头脑的胡塞组织相比,后者兼具战斗意志、主场优势和一定先进技术装备,在交战过程中必定占据上风,毕竟战争中的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胡塞武装实力强悍的原因有三点:叶门的内战土壤+部族的忠诚本色;抵抗外来「侵略」的责任感+沙特联军「运输大队」的贡献;以伊朗为核心的域内什叶派人力物力鼎力支持。

叶门的国情、民情决定了胡塞武装的基础牢固

1、叶门以地处石油海上运输要道和毗邻沙特而凸显其地缘重要性。

2、全国人口2758万(2016),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和中东最贫穷国家,2016年实现GDP273亿美元,预期寿命64岁。

3、典型的阿拉伯国家,人口99%属阿拉伯人,什叶派和逊尼派主居北、南,逊尼派和什叶派占53%和46%,什叶派的宰德教派主导北部,南方以逊尼派的沙斐仪教派居多数。

4、传统部落构成了叶门社会结构基础,全国共有约200个较大的部落,其中北方168个、南方25个属定居农业和畜牧部落,其余为游牧部落。北方有哈希德等4大部落联盟,哈希德最大最强,下辖7大、20个小部落,人口逾百万,前总统萨利赫就来自该联盟中的桑汉部落(什叶派)。

5、叶门本身就是由形形色色的部族构成,人们没有太多的国家概念和共同的民族意识,封闭落后的社会结构为「基地」等极端势力滋生发展提供了可能。

6、叶门什叶与逊尼教派之争史上至今不是主要矛盾,也没有一方统治压迫另一方的鲜明记录。它的主要矛盾是南北地区之争,北方保守而抱团,南方世俗而松散。历史上的外来干涉加剧矛盾,上世纪60-70年代以苏联为主,2011年阿拉伯之春至今沙特、伊朗「不请自来」。

7、土地和宝剑是叶门人须臾不缺的「资本」,所谓「宝剑」,是叶门男子腰间佩戴的短柄弯刀,它是叶门男人标志性装饰。史上至今,枪支俨然叶门文化的一部分,拥有枪支象征地位和阳刚,据称当地家家户户都有至少一件火器,内战前民间枪支保有量在6000万—6500万之间。

8、生存压力与崇武力传统。叶门人素来崇尚武器和复仇好斗,其原因既有恶劣的生存环境逼迫,像争夺水源,更有维护部落荣誉和个人尊严的陈规陋习。各大部落均有自己的武装,据称哈希德麾下就有10万之众,部落拥兵自重,频频亮剑成为威胁国家安定的一个顽疾。

叶门之乱,背景深刻而复杂

1、该国近世至今南北差异与鸿沟逐渐加大,北方保守而坚持统一(因其一直主导统一后的国家),南方世俗而力争分治。

2、教派之争,胡塞武装既是部落势力,亦属什叶派宰德系,主张政教合一,他们进退有据,对叶门政局走向和地区形势影响极大,而南部是逊尼派的天下。

3、部族叛乱,南北方均有分离部族,南部的与「基地」勾结,破坏产能占全国80%的当地石油设施。

4、「基地」威胁,叶门是拉登的「钟情之地」,叶门人是该组织的主干力量,「基地分支」已宣称在其南部建国。还有难民问题,现有90万来自非洲索马利亚的难民集中在南方,不少人追随「基地」。

叶门周边,伊朗成为胡塞坚强的后盾,而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坚拒什叶派掌权……

沙特联军助力胡塞,伊朗势力力挺什叶派

2015年3月,沙特主导多国联军,以15万大军越境打击胡塞武装和萨利赫的什叶派军队,叶门内战演变成地区冲突。结果出人意料,战靴部队打不过「赤脚军」(穿凉鞋),握有先进装备的联军没有地利,没有人和,几年下来成了胡塞武装的「运输大队」。

伊朗对胡塞鼎力相助,包括汽油柴油、金融支持、人员培训、顾问参与、包括导弹及无人机在内的各种武器源源不断,使得胡塞武装有继续战斗的物质基础。

可以想见,一旦美国对伊朗动武,胡塞武装将在沙特、阿联酋开辟第二战场,打击逊尼派国家经济命脉、军事存在,中东势必乱上加乱!


个人认为胡塞武装对沙特阿布哈和吉赞两地的机场发动袭击,并不表明胡塞武装战斗力特别强大;主要是因为胡塞武装不是一支习惯于打正规战的武装力量,他们善于打的是游击战和运动战。而反游击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就算是强大的美国军队去打游击队都不一定能百战百胜。何况胡塞武装在叶门很有群众基础,能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另外,叶门和沙特边境地区主要是沙漠地带,人烟稀少,沙特对边境地区监管又不是很严,这有利于胡塞武装出其不意突破边境袭击沙特的机场。

胡塞武装打得沙特军队节节败退,很大程度上与沙特军队自己战斗力差有关。沙特军队武器装备一流,而且还得到过美国军队的培训,但其实战能力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沙特军队的指挥官往往是王室或者贵族子弟,这些人不必经过艰苦的锻炼就能很快身居高位,因此他们做事情一般不会很积极,尤其是不会深入一线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战场形势顺利时还好说;一旦作战不利,这些王室或贵族军官一般情况下会最先逃之夭夭。他们一逃,整个部队马上就没有了主心骨,以底层民众子弟为基础的普通士兵知道自己反正怎么努力作战也升不了官,何苦要为王室贵族们去拚命呢?于是他们自然也逃之夭夭。结果沙特军队经常未经苦战就把大批美制武器扔在战场上自己逃命去了。看沙特军队的表现我简直怀疑他们是二战中义大利军队的复活体。

一旦大批美制武器落入胡塞武装手上,那胡塞武装自然会欣喜笑纳,「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些美制武器不利用来攻击沙特军队或者沙特目标岂不是太可惜了?而且这些先进武器威力很强,沙特机场那些防御武器可能根本就抵挡不住。一般的炮弹、战术导弹攻击可能还有办法进行防御,要是胡塞武装还有察打一体无人机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现在沙特军队应该知道当「运输大队长」把大批武器「送」给胡塞武装可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了吧?

更让沙特军队头痛的是,胡塞武装在一定程度上还得到伊朗的支持,现在胡塞武装中肯定有数量可观的伊朗军事顾问,这些人中不少应该参加过叙利亚战争,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他们可能还得到过俄罗斯军队的培训。有那些历经血火考验的伊朗军事顾问来「画龙点睛」,胡塞武装作战就更加虎虎生威了。


美国人如果在全球的霸权主义力量如果真正的弱化或灭亡了的话。沙特。以色列。等等其它的美盟恶友的恶梦才是真的天天受那。到那时节不知会有多少个这样那样的胡赛武装出生。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沙特有的是钱。胡塞武装都是批亡命之徒,沙特的少爷兵那是胡塞武装的对手!那有不败之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