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年代中,湖北省某考古專家在一座古墓中發現了一把青銅劍,不過當這把劍出土的時候,就讓當時在場的人驚訝了,因爲它有將近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劍身上也沒有鏽跡,頭尖刃還可以輕鬆的劃破16層的紙。

  劍高有55.7釐米,寬度4.6釐米,手柄8.4釐米,重量875克。而且在靠近劍格的地方上,有着鳥篆文字:“鉞王鳩淺 自乍用鐱”。不過因爲上述的“鳩淺”引起了很多在場專家的探討。有學者認爲這兩個字應當是邵滑,但是同時出現了另外一位學者說是“鳩淺”這兩個字是“勾踐”的通假字,幾輪的討論後,最終也承認了這是勾踐的劍。

  透過上述的描繪,而越字則是該神器上刻有的文字,以字來說明劍器主人,而勾踐給自己打造武器的時候,在刻下了文字,也另外說出了自己對這把劍的喜愛。可是說到這把寶劍,就不得不生疑問,爲何這把越王心愛的武器,竟然出土與千里之外的楚國,甚至還是楚國貴族陪葬物。

  後來有學者說,這把劍名字是戰場劍,楚王派“邵滑”帶兵進攻越國的時候,而這也正是“邵滑”獲勝之後的戰利品。不過除了這個說法,還有另外的說法,就是越王的女兒嫁給了楚國國王,並且將寶劍隨着女兒一同出嫁了。後來還有人說,其實是楚國和越國結盟了,而勾踐將自己心愛的武器,送往了楚國,所以最終出土也就在了楚國。

  不過小編覺得,該寶物還是作爲戰利品留在楚國的機率比較大點。通過時間上,也能夠看出,江陵望山楚墓也在公元前331年,越國消失也正是在公元332年,時間上也完全符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