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兔死,狐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第一人——文種

文種,春秋末楚人,謀略家,政治家,著有《伐吳七術》,輔佐勾踐滅吳。

公元前494年春,越伐吳,敗,越王勾踐困於會稽山。越國大夫文種向吳太宰求和,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之諫而同意,文種登上歷史舞台。

隨後,勾踐夫婦偕大夫范蠡質於吳,文種主持國政,群臣於浙江之上臨水祖道,種之祝詞曰:「前沉後揚。禍為德根,憂為福堂。威人者滅,服從者昌。」勾踐歸國,日以報吳,舉國政屬之種。

公元前480年,文種赴吳請糴粟萬石,兩年後,揀擇精粟而蒸,還於吳。

公元前473年,越王又攻打吳國,將吳王包圍,吳王寫信用箭射給文種、范蠡:「吾聞:狡兔以死,良犬就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今吳病矣,大夫何慮乎?」文種不聞,滅吳。

吳既滅,范蠡引退,致信種曰:「高鳥散,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文種得范蠡書後稱病不朝,人或讒文種且作亂。越王乃賜文種屬鏤之劍曰:「子有陰謀兵法,頃敵取國。九術之策,今用三已破強吳,其六尚在子所,願幸以余術為孤前王於地下謀吳之前人。」種遂伏劍。

伐吳七術,東漢會稽人袁康等編纂的《越絕書》說文種向勾踐進伐吳九術:「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財幣,以遺其君;三曰貴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遺之好美,以為勞其志;五曰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台,盡其財,疲其力;六曰遺其諛臣,使之易伐;七曰疆其諫臣,使之自殺;八曰邦家富而備器;九曰堅厲甲兵,以承其弊。」明代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則說文種破吳是七術:「一曰捐貨幣以悅其君臣;二曰貴糴粟囊,以虛其積聚;三曰遺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五曰遺之諛臣以亂其謀;六曰疆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七曰積財練兵,以承其弊。」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卧心嘗膽的故事家喻戶曉!!

越王勾踐反敗為勝,文種和范蠡是立下汗馬功勞的!作為楚國人的文種足智多謀,為越王勾踐一步一步的強大起來,戰勝吳王夫差創造機會。文種料定用七條計策就可以打敗強大的吳玉夫差,但是,僅僅用了三條計策就戰勝吳國。

文種才智過人,但是伴君如伴虎!越王勾踐取得勝利後,就殺害了不聽范蠡勸告的文種。越王勾踐因殘害功臣而失信於人,是越國不能昌盛的主要原因!


越王勾踐的謀臣,和范蠡一起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


文仲,吳楚爭霸期間,越王勾踐的謀臣。為了雪恥復國,文仲出了七策略幫助勾踐對付吳王夫差,當復國後,「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很快在文仲的身上應驗。

不能功成身退,是每一個功臣的悲哀,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一切都要給王權讓路。宮傲震主的文仲,滿以為好日子來了,卻沒想到卻是悲哀的前兆,那廟堂之上的相國之位,怎麼看都像是文仲的催命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