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女儿的暴力,我还看到了父亲的两次落泪

《狗十三》只有李玩的成长吗?不,还有父亲。

就像我们对李玩式的成长有共鸣,有心疼,有反思一样。对李玩的父亲,我们也会怀著复杂的心情:父亲的爱暴力自然不能提倡,但是父亲的无奈与挣扎也是不容否定的。

因为要报英语还是物理兴趣班的事情,父亲随李玩到学校见老师。哪知一开口,父亲把老师的姓都弄错了。在父亲的强硬和老师的劝说下,李玩报了自己不喜欢的英语班。出了学校,父亲企图给李玩钱,以弥补对女儿选择的干涉和粗鲁的态度,被李玩拒绝了。

父亲再婚的妻子生下了儿子,为了安抚女儿的情绪,他把爱因斯坦送给了李玩。爱因斯坦走丢了,父亲企图和李玩谈话解决问题——理智的沟通、平静的面对,这是成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父亲说:你大了,你懂事了。

李玩因为爱因斯坦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这时,奶奶的走失彻底激怒了父亲。父亲对李玩使用了暴力,之后,父亲像儿时一样,让李玩坐在他怀里。父亲说:你要原谅爸,爸最近工作太忙了。你大了,应该懂事了。我打你,是因为我爱你。

父女之间关系似乎缓和了,李玩开心的和父亲说自己英语考了95分,父亲承诺女儿一定带她去看航天展。在车里,父亲高兴的哼起了歌,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亲昵的拍著女儿的脑袋。结果却记错了展览的时间。

李玩陪父亲来到了饭局,看到了父亲巴结逢迎那个说看《时间简史》没用,应该多看看孔夫子的领导,看到了成人世界的真实样子。在父亲的授意下,李玩第一次喝酒。而不久之后,李玩却因为被父亲误会与朋友喝酒,而又一次与父亲结下了隔阂。

升学宴过后,李玩和父亲坐在车里。很明显父亲醉了,父亲为女儿的成绩感到骄傲,为女儿所谓的懂事了感到欣慰。父亲又哼起了歌。

这个时候,李玩问了一个问题:爸爸,您和妈妈是怎么开始的?

在一首再回首的背景音乐中,父亲哭了,捂住了李玩的眼睛,这是一个父亲在女儿面前的倔强与柔软。也许,只有在女儿面前,他才会流泪。可是,他不愿女儿看到自己这样的一面。

父女两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父亲说了一句话,爸不是个好爸。

父亲可怜吗

父亲对于李玩来说是权威的代表,谁说李玩的爷爷对于父亲又不是权威的代表呢。也许父亲在李玩那个年纪的时候,被爷爷的一棍子打下来,打掉了叛逆。

父亲总是对李玩反复的在说:你要长大,要懂事。因为这就是父亲的成长方式,他就是在李玩爷爷这样的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的。

父亲可恨吗

父亲会因为工作忽略女儿,会因为新的家庭忽略女儿,会因为饭局而背弃对女儿的承诺,会因为与女儿缺乏沟通而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以爱为名不是施暴的理由,这不过是父亲进行个人情绪宣泄的借口。

做一个父亲,确实很不容易。

他看见李玩与弟弟玩的很好的时候由衷的欣慰。与李玩提到前妻的时候马上泪目了,他们曾经感情一定很深,但是父亲这个年纪,家庭和睦远远胜过风花雪月。人到中年的父亲,求的是家庭和睦。

有人说,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父母一生都在等待我们的一句谢谢。

其实也不是谁要和谁过不去,只是换个方式来表达自己,一切都会变个样子。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够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正确之道,而不是简单地「你要懂事」。

《狗十三》教会我们的:是从置身其中的环境中抽离出来,带著距离看早已经熟悉以至麻木的环境和其他。至于看到什么,决定权在你。


在家庭生活中任何暴力的形式都属于家暴。你小时候犯错误你父亲会揍你,可是人无完人,父母不会犯错吗?那你能揍父母吗?无论任何种类的家暴,性质都是一样的,无论是父亲对孩子,还是父亲对妻子。家暴过后大多是施暴者痛哭流涕的自责,各种表达歉意,但是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不过是家暴之后再忏悔,循环往复的烂俗戏码。家暴的人真的应该远离,夫妻之间可以离婚,但是孩子有的选吗?未成年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监护人吗?在国外对自己的孩子施暴是违法的,在国内又如何呢?我是老子,你是儿子,我打你就是天经地义,恐怕是大多数做父亲的想法吧。其实真的,做家长不需要考任何资格证,但是太多家长真的没有做家长的资格。那不是教育,而是一场屠杀,毁掉的是一个孩子对生活的热爱,骨子里烙印的阴郁会伴随一生。


有个人把几十岁的你爸推倒弄伤,让几年没出过门的你妈迷路到街上,你会不会动手。对方是个孩子你是不是就能原谅。对方是你闺女你倒最好心平气和了,毕竟打外人是合理的孝,打孩子可是家暴。


恕我直言,这个程度算是家暴吗?

可能我自己也是跟弟弟打架打到大的,也被爸妈揍过屁股,我的脾气有时候也会比较急,所以我还是能够理解那种情节里,孝顺的父亲气急败坏的打了闺女的。

我也并没有「因为没有完美的爸爸,所以他可以打孩子」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他只是一个爸爸,一个普通的爸爸而已。同时他也是一个人,一个普通人而已。电影也没有拔高任何一个角色,也并没有做什么价值引导,只是描绘了事实,并不值得去抬高或者贬低什么,也不必要苛刻吧。


抛开他当爸不容易那一面,我甚至觉得他不是个好人。

诚信缺失,没有信誉,好用强权,欺软怕硬,双重标准,阿谀奉承。


其实我还挺喜欢这个父亲,起码这个父亲还会在打了孩子以后自责,不像有些父亲,打就打你了,老子就是这个家的王法。这种的,更可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