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两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基本都可以划到失败的作品之列,最大感触在于,创作者的自由度。

创作者觉得好,未必用户觉得好,更何况创作者也未必有这个自信

国产电影大家一直认为受政策影响,导致创作的自由度受到比较大的限制,而实际上可能好莱坞的创作者的自由度受限制更严重。国产电影的创作会受到题材、主题、桥段等方面大政策的限制,而在创作期间只要不触及政策底线,浓浓的就是个人创作风格。而在好莱坞,编剧不仅仅会受到每页纸多少行,多少字的限制,还会在多少分钟需要设定什么样的起伏的限制。似乎感觉这是一套工业化的创作的流程,而这个流程是多年来好莱坞影视大数据中统计出来的,也是创作用户感觉好的作品的基础。

当创作者无法找到这类规律的时候,创作者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添加内容来满足时长的需求,一部作品的可鉴赏度就很难保证了。

技术仍是一个问题,虽然我们在提升

无可避免的,还要回归到技术上,电影工业既然带上工业这个辞汇,就代表了在创意之外,技术是个重要元素。这里的技术不仅仅是设备,实际上设备是可以通过资金解决的,这点中国花的钱一点都不少。而操控设备的人的技术确实是我们长期欠缺的一环。

我记得高晓松在「晓说」中提到他去「星球大战」的音效公司,没看到特别高级的设备,而是一堆破烂,就是这一堆破烂制造出了具有星际空间感的音效。同样国外很多技师也在用很落后的设备,创意领域人的创造力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电影作品越来越好,也希望能够总结出中国电影工业的创作大数据,让中国电影快速崛起!


没那么多为什么,别用分级做借口,其实就两点,导演不会讲故事,演员不知什么是表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