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影響

黃仁宇認為明軍分路出擊的原因包含:明軍與葉赫、朝鮮聯軍,而這些盟軍難以提前調離原有補給範圍,與明軍集中一路行動。明朝當時的制度不會讓武官擔任大軍主帥,而是由更高階的文官調度全局,四路的率軍總兵聲望地位相仿、互不隸屬,其各自統率的部隊規模也已達職位上限。更重要的因素則是赫圖阿拉周圍的山川地形限制了進軍路線[1]。

明朝成化年間,明軍曾兵分多路攻打「建州夷」,撫寧侯朱永於1479年奏報當地地形為「建州賊巢在萬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險狹」[2];先前的1467年,率軍征伐的武靖伯趙輔則以文學筆法描述「建州……深處萬山,林木障天,晴晝如晦,恃險負固」,「五嶺、喜昌、石門又咽喉之地,人不得並行,騎不得成列,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3]

從地圖來看,赫圖阿拉周邊群山環繞,山谷之間河流彎延,交通道路翻山越嶺、涉渡河川,不利大軍行軍與展開。

〔圖〕薩爾滸之戰相關地點。

陳王庭奏報的各路出發時間,應當是明軍預定行程,「四路酌量遠邇,依期相繼而進。續報總兵劉綎於二月二十五日寅時出寬奠小佃子口,馬林二十八日巳時出鐵嶺三岔河,杜松等二十九日申時出撫順關口,李如柏三月初一日巳時出清河鴉鶻關口。」[4]

西路地形

杜松行軍的西路,從撫順城到赫圖阿拉城的距離,現今路程大約104公里,即181里(以1里 = 576米換算);軍事地圖的平面路程大約99公里,即172里。董啟祥奏報為超過190里[5],《讀史方輿紀要》里程為203里,《欽定盛京通志》大約180里,《興京鄉土志》為225里,《奉天邊務輯要》為176里[6]。

從文獻與地圖來看,撫順到赫圖阿拉沿途險處甚多,現代道路曾經過了多次改建與降坡[7],其中的五嶺與二道關,都是西路明軍按照預定路線將會通過的險要地點。

〔圖〕西路地形圖。

〔圖〕五嶺與二道關地形圖。

〔圖〕五嶺與二道關軍事地圖。

五嶺

五嶺位在古路寨(現今是上夾河鎮古樓村)與馬爾墩之間,是撫順到赫圖阿拉道路上的重要關卡。《讀史方輿紀要》記載「五嶺特為險峻」;劉綎奏報「五嶺關……奴酋設險之地」[8];兵部官員董承詔奏報「越三關、逾五嶺,聞其險隘之處,車不得方軌、馬不得並馳。」[9]

今西春秋認為五嶺是軍事地圖上的五龍勾,興京方誌稱為五龍溝,現今地點是上夾河鎮得勝水庫一帶。傅波考察此地也是三關之一的扎喀關所在地「兩山對峙,溝深峭陡,地勢極為險要」[10]。關東軍運輸測試報告記載此地道路連續起伏,地形調查圖標示為烏龍林[11]。

〔圖〕五嶺地形圖。

二道關

楊鎬奏報明軍約定於三月二日抵達二道關合兵前進[12]。二道關是馬爾墩嶺的代珉關,位在馬爾墩村與木奇鎮之間。從地圖上可以看到馬爾墩嶺地形狹窄、道路坡度陡峭,《奉天邊務輯要》註記馬爾墩「路險」,關東軍運輸測試報告記載道路最大傾斜達到五分之一[13]。明軍若在這個地點合兵,數萬人馬將會擠在山路上。

〔圖〕二道關地形圖。

〔圖〕馬爾敦山道[14]。

從撫順城到馬爾墩村的距離,現今路程大約超過70公里,即超過120里;軍事地圖的平面路程大約65公里,即113里。《讀史方輿紀要》里程為153里,《欽定盛京通志》大約125里,《興京鄉土志》為165里,《奉天邊務輯要》為115里。從馬爾墩到赫圖阿拉為60里。

杜松按照時程應於二月二十九日申時(下午15:00~17:00)從距離撫順城20里的撫順關口出發,離馬爾墩尚有105里左右。若以每日行軍60里(34.6公里)來估算,則需要兩天的行程,杜松大約將於三月二日中午抵達馬爾墩。

杜松的儘力

明軍兵力為官兵8萬8千餘名,若四路明軍平均分配,則大約每路2萬2千餘名。依據隨杜松出征的分巡道副使張銓報告「沈撫一路官兵二萬五千餘名」[15],則杜松統轄的兵力為2萬5千餘名,比平均略多一點。

杜松於二月二十八日從瀋陽出發,二十九日午時抵達撫順關紮營。瀋陽到撫順關的距離為100里[16],杜松走了一天半,每日行軍略高於60里。

陳王庭奏報張銓派哨探回報,杜松於三月一日抵達五嶺與後金交戰;楊鎬奏報依據張銓塘報,杜松在二道關中伏。然而兩軍交戰的地點既不是五嶺也不是二道關,卻是在薩爾滸。

薩爾滸一帶現今是撫順市大夥房水庫,許多地點已沒入水中,但仍可以從軍事地圖來略作復原。

〔圖〕撫順、薩爾滸軍事地圖。

從撫順城到薩爾滸的距離,軍事地圖的平面路程大約32公里,即56里。《讀史方輿紀要》里程為88里,《欽定盛京通志》大約60里,《興京鄉土志》為90里,《奉天邊務輯要》里程為51里。撫順關在現今的關嶺村附近[17],從撫順城到撫順關的距離大約20里,即撫順關到薩爾滸的距離大約40里。

後金於三月一日午時通過扎喀關,接著走到赫濟格(赫哲格)時,收到報告明軍包圍界藩吉林崖,今西春秋認為赫濟格可能在下夾河和古樓之間,後金於未時抵達界藩(下午13:00~15:00)。這樣看來,明軍大約於三月一日中午左右抵達薩爾滸。

杜松以兩天半的時間從瀋陽抵達薩爾滸,行軍距離超過140里,換算大約超過80公里。他從撫順關出發時已將近入夜,通過撫順關花了一些時間,後金哨探望見明軍出關時的眾多燈火,趕回赫圖阿拉報告。杜松連夜出關,可能是想要保持每日行軍60里。

杜松的部隊分為三個部分,他應是率軍包圍山勢險峻的界藩吉林崖,吉林崖位在心夾河與蘇子河之間,空間非常狹窄;軍事地圖標示為鐵背山,山頂海拔高度標示為283米,平地海拔高度大約118到136米。另一部分在薩爾滸山立營;尚有車營等部隊因渾河阻礙未能渡河「水勢深急,過渡兵馬衝去太多,車兵入水空手尤難,車輛火藥盡不能渡。……職等恐斷歸路,即時安營,天已近晚,謹飭夜防,以待天曉。」[18],停留在斡琿鄂謨(汪紅木[19]、瓦呼木甸、瓦瑚穆、窪渾沐)。

〔圖〕斡琿鄂謨、薩爾滸、吉林崖軍事地圖。

〔圖〕薩爾滸、吉林崖示意圖。

〔圖〕界藩吉林崖[20]。

〔圖〕(上)從營盤看向薩爾滸;(下)從薩爾滸看向營盤[21]。

西路明軍2萬5千餘人的部隊,分散在距離10公里的三處地點被河流分隔,薩爾滸山的部隊首先被後金擊敗,在界藩渡河的部隊隨之被擊敗,在斡琿鄂謨的車營於隔天三月二日上午被擊敗。

馬林的延遲

馬林按照時程應於二月二十八日巳時(上午09:00~11:00)從鐵嶺三岔河出發,三岔河即三岔兒堡,現今地點是鐵嶺市西三岔子村。從三岔子到薩爾滸的距離,軍事地圖的平面路程大約35公里,即61里。

若馬林於二月二十八日上午從三岔兒堡出發,依據到薩爾滸的路程為61里來估算,他大約將於二月二十九日上午領先抵達薩爾滸,走在杜松前面。

楊鎬奏報馬林於三月二日午時走到三岔兒堡,然後趕往二道關卻被後金擊敗。然而兩軍交戰的地點是在尚間崖與斐芬山一帶。

傅波與王平魯〈薩爾滸戰役北路戰場考察紀實〉認為尚間崖是上年馬村西邊的西山城子(現今是撫順市上年馬洲村,大約距離三岔子16公里,即28里),斐芬山是大排子山。

《明と清の決戰》則認為馬林已經通過了下哈達(現今是撫順市哈達鎮),尚間崖與斐芬山是軍事地圖上的哈達背(現今是撫順市哈達營,大約距離三岔子24公里,即42里)。

三月二日上午,馬林的部隊分為三個部分,主力在尚間崖宿營地掘壕立營,排列四方陣與後金對峙;一部分在山上掩護;另一營在西方3里外的斐芬山布陣。

後金於中午時預備開戰,原本計劃先攻擊山上的明軍,卻發現明軍主力正要出擊,後金想下馬列陣對抗,傳令卻來不及,因而緊急發動衝鋒,擊敗了明軍主力,接著擊敗山上明軍,再擊敗斐芬山的明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