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薩爾滸1619到山海關1644,恰好和歐洲30年戰爭(1618-1648)幾乎同期。我有種魏格納1910年看著非洲和南美隔洋相望的感覺。那麼兩者真的只是巧合么?

我拋磚引玉提一下自己的看法:

1500年開始美洲白銀流入歐洲,並進一步貿易流入明朝;1581年張居正把一條鞭法寫進「憲法」,以白銀形式統一收取地租;1618年開始歐洲30年戰爭,西班牙等歐洲主要國家捲入戰爭,影響了美洲白銀持續流入明朝的渠道;在後續的30年間,明朝不可逆轉的出現了通貨緊縮,最終加速經濟崩潰,並在過程中造成了國家公務員編製的李自成下崗並成為掘墓人。


謝邀,當然不是純粹的巧合。

可以參考我寫的另外兩個答案

如果大明沒有遭遇小冰河期,明朝是不是能持續到下一個百年? - 知乎?

www.zhihu.com圖標張居正一條鞭法只收白銀的做法,哈佛教授認為加速了明朝的滅亡,真是這樣嗎? - 知乎?

www.zhihu.com圖標

注意我在這兩個答案下表述的一個17世紀全球危機的概念。

17世紀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一些劇烈變動和戰爭,不僅僅是三十年戰爭和明亡,還有英國內戰,法國的暴動起義,日本戰國結束幕府成立等等。

歐美學者近些年提出了一個概念,大意是因為大航海時代帶來的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全球化衝擊,還有環境氣候等影響,全球範圍內很多國家同時出現了大的變動王朝興替。全球範圍出現了一種連鎖反應,被稱作「17世紀全球總危機」


有關係,明末戰亂與歐洲三十年戰爭都與氣候變冷有關。眾所周知,古代的小農社會,對於自然災害特別敏感,糧食收成不好,大批大批的人開始餓肚子,自然的就醞釀出動亂的社會環境。特別是對於一個長期穩定發展的區域來說,人口眾多帶來的人地關係緊張本來就是火藥桶,氣候變差大大加劇了社會緊張,引燃了火藥桶。明末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元末也是氣候變冷社會動蕩,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氣候轉暖直至萬曆時代,長達一百多年的暖期加上和平期,人口劇烈增長然而土地兼并嚴重,人地關係緊張。1600年開始進入著名的小冰河期,各種天災開始頻繁發生,全國開始民不聊生社會動蕩。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後金崛起,最後覆滅。

歐洲也是如此,小冰河期是全球性的,寒冷氣候導致農業歉收,傳統農業大國法國都出現了大規模饑荒,威尼斯甚至可以溜冰。日子不好過自然有人就想用暴力解決問題,於是全歐洲打成一片,德國地區甚至沒了三分之一的人口。所以可以說,大自然的力量導致了明末時期中國和歐洲都發生了慘烈的戰亂。

氣候變化毀滅了偉大文明? | 科學人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www.guokr.com


對,巧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