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出现落叶的情况,一是早春定植后,温度偏低或遇到「倒春寒」,田间出现大量落叶,这是豇豆幼苗较长时间处于 10℃ 以下的低温条件,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受到抑制而落叶;定植质量低,缓苗时间长,使幼苗底叶变黄、脱落;豇豆幼苗出土后不久如遇干旱、低温等不利条件,子叶的营养若供应不上,很容易使真叶脱落。二是雨季阴雨连绵或大雨过后3~5天,发生叶片大量脱落,黄叶遍地,再有营养不足,产生脱肥现象,这是豇豆遭到涝害的表现。另外豇豆受叶烧病的危害,都可早期落叶。

  豇豆喜温暖怕低温,幼苗期受到寒害对以后的花芽分化发育,生长势和豆荚产量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栽培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生长环境

1、温度

豆角是耐热性蔬菜,能耐高温,不耐霜冻。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根据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进行的种子发芽率测定,在25-35℃,发芽较快,而以35℃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好。在20℃以下,发芽缓慢,发芽率降低,在15℃以下时发芽率和发芽势都差。豆角种子播种后在30^35℃出土成苗为快;抽蔓后在20-25℃的气温下生长较好;35℃左右的高温仍能生长和结荚;15℃左右植株生长缓慢,10℃以下时间较长则生长受到抑制,接近0℃时,植株冻。

2、光照

长豆角(豆荚长30 cm以上),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豆角是喜光作物,在开花结荚期间需要良好的日照,如光线不足,则会引起落花落荚。

3、水分

豆角生长要求有适量的水分,但能耐干旱。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不宜过湿,以免降低发芽率或幼苗徒长,甚至烂根死苗。开花结荚期要求有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下雨过多、湿度大或遇干燥冷风,都容易引起落花落荚。并且土壤水分过多,也不利于植株根系和根瘤菌的活动,甚至会出现烂根发病,引起落花落荚。

4、土壤

豆角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只要排灌良好的疏松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沙壤土最好。豆角适于PH6. 2^-7的土壤种植。但是,土壤酸性过强,会抑制根瘤菌的生长,也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1.选用优良品种,适当推迟播种定植期,躲过低温的影响。一般可在气温稳定在 15℃ 以上后再进行定植。

  2.苗期通过温度和水分管理,培育壮苗,提高幼苗抗御低温的能力。

  3.定植后利用中或小拱棚稍加覆盖,待外界温度升高稳定后再把覆盖物揭掉。

  4.做好蚜虫、叶烧病的防治。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可湿性福美双拌种,生育期喷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防治叶烧病。从苗期就喷洒40%乐果乳油800倍液防治蚜虫。

  5.进行追肥,满足茎、叶、荚同时生长的营养需要,防止早衰,延长叶龄,进入生长盛期,喷1―2次0.3%磷酸二氢钾,促进茎叶健壮生长。

  豇豆是「忌涝作物」,所以栽培时应将其安排在地势较高的地块种植,雨季能把田间积水及时排除。整地时要做高畦、短畦、狭畦,留出畦沟、腰沟、围沟,即所谓的「三畦」,「三沟」,形成良好的排灌系统,天旱时能灌水,雨季能及时排掉积水,有效地避免涝害的发生,使豇豆在疏松透气的土壤上健壮生长,获得高产。


豇豆一般在9-10全部落叶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