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新的世界,幼儿如同这块海绵,时时刻刻都在学习,而学习途径就是「吸收性心智」幼儿通过感官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潜移默化进行「吸收」,使自身的心智和行为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向环境中所有事物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无论好坏他都会照单全收(因为孩子并不知道好与坏,好与坏只是成人意识中的界定)。

图片来源于花瓣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将孩子视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加以尊重,给孩子以充分的自由,但必须是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以内。家长与孩子最好一起从事儿童所能承担的家庭实际生活的工作。

衣服的穿脱、用餐、扫除、浇水、整理等,这些实际生活中工作对于儿童来说是充满乐趣的。因此,儿童会兴致盎然地去做。在儿童发生错误时,家长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方法。尽量多采取感谢、喜悦、礼貌、称赞、鼓励的态度。

对家务事的分派最好以建议形式而不是以命令的形式进行。有些父母什么都帮孩子做的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杀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如果她有「意愿」而且实际上做得到,最好放手让她自己去做。

图片来源于花瓣

1.使用礼貌用语

每天回到家和出门离开家,要跟家里的长辈打招呼,尊重他人。值得一提的是:这几点规则,同样也是为父母设立的哦。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孩子才会自然习得和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家庭成员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必要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故意给孩子「特殊化」,孩子感受不到跟父母、爷爷奶奶的平等,就不会懂得尊重和爱亲人,在亲人面前就会变得自私、霸道、无礼、野蛮。

2.吃饭的规则

孩子吃饭很拖拉,家长各种想办法,追著喂,催著吃,一顿饭下来不比跑一场百米赛轻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吃饭的规则,比如吃饭的时间,吃饭的样子等等。没有规则,你让孩子如何规范出合理的行为来。

如果家长通过制定规则,让孩子慢慢有这方面的意识,当然这个规则是要全家人一起遵守的,而不是只针对孩子。

例如家里可以定这样的规则:

吃饭时间半小时,时间一到无论是否吃完,饭菜都要被收走;

吃饭的时候可以聊天,但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能说话;

吃饭的时候手要扶碗,夹菜的时候请先看下夹菜餐具上是否有饭之类。

但要注意不是制定好后,随便跟孩子说说,这样孩子会认为这个并不重要,要让孩子有仪式感,要让孩子知道这个很重要,而且是家人都要遵守的家庭规则。经过这样的仪式感后,孩子不会马上遵守,一般前几次仍然会继续顽皮,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慢慢会知道,如果我拖时间,时间一到,我就没有饭吃了。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吃饭的规则意识就建立起来了,当然这个对于刚开始学习吃饭或刚学会不久还不熟悉的孩子是起不了作用的。

3.鞋袜、衣帽、书包、玩具等用完物归原位

要给孩子创设一个有章可循的家庭环境,孩子、大人的用品最好尽量放在固定的位置,每次用完就放回原位,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收拾和整理环境和玩具。

如果爸妈都很难做到物归原位,而要求孩子遵守的话,通常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要想家里整齐有序,就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如果我们的童年爸爸妈妈没有很好地帮我们建立秩序感,不能做到物归原位,那么现在跟孩子一起成长,像要求孩子那样去要求自己。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鼓励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一般孩子:6、7个月就会用杯子喝水;1岁——1岁半个月会自己穿脱裤子、鞋袜,独立用餐;1岁半——2岁会独立小便、穿脱衣服;2—3岁会自己洗手、洗脸、洗袜子手帕,1岁半就可以开始练习刷牙啦。

蒙特梭利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求是比食物的需求更为强烈。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不依赖他人,照顾好自己,勤快地劳动和生活,孩子的人格才会强大,才会懂得生活。

5.不要随意更换孩子成长的环境

现在有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存在:孩子一周前两天在奶奶家,后两天在外婆家,周末回父母家之类的,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太好的,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因为孩子的生活环境一直在换。

从规则建立来讲,奶奶和外婆带孩子的方法肯定会有所区别,孩子接受到的信息超级混乱,你还想让孩子建立起规则来,那谈何容易?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2-4岁)的时候,经常变换环境,不太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中,很多方面的规则家长可以慢慢引导孩子,比如在厨房门上贴上一个象征性的标志,告诉孩子厨房一个人是不能进去的,时间一久,孩子看到这个标志就明白,厨房我不能一个人进的,这样我们的规则就建立起来了。

图片来源于花瓣

具体的操作方式:

1.走线练习

家中地板或空地以有色胶带贴成直线、椭圆形线、或S形线供孩子练习平衡感、专心度,亦可加上音乐或乐器按节拍而行,或持物而行。

2.投掷游戏

制作几个小沙包小型的球,在准备一个大篮子(如洗衣篮),于适当距离(不要太远),和孩子一同玩丢掷游戏,属大肌肉的运动,经由练习,增加对距离的掌握。

3.抓握练习

准备两个大碗,其中一碗放置花生或黄豆,以单手示范抓起一把,放到另一个碗中,而不掉落出来,再由孩子练习。手指的运用使他们有抓握豆子的感觉与能力,以及一次抓握的数量。接著还可用汤匙、镊子或筷子练习,可作为使用餐具,自己吃饭的练习。

4.开关抽屉

小朋友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家中的橱柜抽屉常是他们有兴趣翻动之处。家长可将易碎及危险之物移开,示范开关抽屉、橱柜门的动作(如轻轻的开关,不可有声响),整理抽屉的方式等,培养有秩序、整齐、安静的能力。

5.照顾动、植物

家中若养有一些如小鸟、狗、猫、兔子、天竺鼠、乌龟等小动物,可帮助他们认识动物的习性,培养爱护、照顾动物的责任感。年幼的孩子对园艺也会很好奇、有兴趣。借著给家中的植物或盆景浇水、摘除败叶、施肥等活动让孩子认识植物,辨认颜色、香味,叶片的形状和观察生命的成长。

6. 整理衣物

清洗干净的衣物能学习折迭后,分类、整齐地放进橱柜中,脱下的衣帽、鞋袜亦能挂放在适当的位置,不会乱丢。这项练习可以培养手眼协调、分类、辨识(家人的衣物)、爱好整齐、秩序的能力。

7. 穿脱衣服、鞋子

经由拉拉链、扣扣子、系鞋带等过程培养照顾自己的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的练习。可以游戏的方式为娃娃或填充玩具穿脱衣服、扣扣子等。

8. 擦拭桌椅

从洗净抹布、扭干、擦拭桌面、椅面、再清洗抹布的过程,让孩子有照顾自己生活环境,懂得动作的连贯性。

9.餐具的摆设、

孩子知道家中有几个人,吃饭时帮忙摆放几副碗筷等餐具,可以具体获得一些数的概念,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一双筷子配一个碗,或一个汤匙),孩子还可以学习餐桌的礼仪。

10.洗碗

将必备的清洁用品准备好,示范洗碗盘的步骤、方式,再由孩子来练习,一开始先由他自己的餐具洗起,较熟练之后,再增加其它的餐具,让孩子在参与家务工作时有成就感和喜悦感,同时也培养其责任感,明白家事是全家人的事,不是妈妈的事。

11. 瓶子、盖子

家中都会有各种瓶瓶罐罐,大小、形状、颜色不一,找几个放在桌上,扭开瓶盖,混和集中一处,再请孩子一一找出,与瓶子配对,盖上扭紧,可做配对、尝试错误、手眼协调的练习。

12. 串珠

准备不同颜色、形状(圆形、方形、橄榄形、圆柱形等)的木制、塑料制珠子或用废纸(月历纸),裁成长条纸卷起及一条一端打结的绳子(做中国结粗细的绳子),指导孩子穿珠。他们可依颜色、形状或自己的构想进行,学会数数,体会其中节奏的变化。随著能力的增加,可使用扣子练习,穿针引线,学习钉扣子。

13. 面团

妈妈做面食时,给孩子一小块面团去揉、搓、捏、杆,或任意造型,组合、分开,让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充份发挥。

14. 摸摸看

温度一冷、热、冰、温,形状一方、圆、三角形,感觉一粗、细、硬、软、毛皮等。

15.听听看

在不透明的盒子中装入大豆、绿豆、米及其它的物品,盖上盖子摇一摇,由声音辨别盒内装的是什么。

15. 闻闻看

是嗅觉敏锐度的练习,将家中有不同气味的,常吃(水果——橘子、香蕉、菠萝,蔬菜——韭菜、芹菜、红萝卜,调味料——胡椒、芥末等)或常用的物品(香皂、樟脑丸、皮件等)等装在盒中,让幼儿闭上眼睛,闻闻看,再说出是什么物品。

图片来源于花瓣

除了环境和孩子以外,蒙特梭利教育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和父母,蒙特梭利把他们称呼为「启导员」,就是启发引导孩子的人。启导员不像传统教育中老师的职能一样给孩子设计好学习内容,教孩子要学习的知识,而是「退居一旁」,是协助、引导而不是教育,是一个观察者、示范者和协助者。

1.创设孩子所需要的环境,提供能够让孩子发展的工具。

2.发现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选择工作。

3.衡量孩子的旧经验,运用各种方法来发现并引导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4.在给孩子提供了合适的工具以后,应该给孩子示范这些工具的用法,动作应该缓慢,语言简单明了,让孩子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工具。

5.给孩子示范用法以外,还应该仔细观察孩子,并且诱发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6.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要记住,应该引导孩子自我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直接过去纠正孩子的错误。

图片来源于花瓣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蒙氏教育,有更多有关蒙氏教育的问题想要了解和解惑,可以在评论区留言,Elva乐意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