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雕花铁门,走进林珮如的「金屋」,在鲜明多彩的空间里,错落摆著造型各异的椅子,组合充满艺术感的空间,抬眼则会看见以梵谷<星空>为底的墙面,饰以数以百计的旧唱碟,百年历史的留声机镇住屋角,更为空间增添复古氛围,当我们还没从赞叹声回魂时,林珮如爽朗的招呼已连著咖啡香气,从屋内渲染出一片欢乐气氛。

 

▲喜欢艺术的林珮如将老屋打造为金屋,是充满艺术感的音乐空间。(摄影/萧芃凯)

 

先有图书馆再读书 她用真心吸收卅年功力

 

林珮如将热爱的音乐、艺术与文学都装进老宅里,她回忆,12岁时用打工钱买了第一张黑胶,「看著唱针运转,就像是火车走在轨道上面的感觉,那时候我一直蹲在那边看,这个画面一直在心里……」。

 

▲林珮如认为唱针在老唱片上运转的感觉,就像是火车走在轨道上,十分迷人。(摄影/萧芃凯)

 

后来她忙著当妈妈,几乎快忘记喜好与梦想,大约三年前,她遇到一位收藏家,打算一口气把逾七千张的收藏卖给有缘人。

 

「我说,陈大哥你全数让给我吧!你30年的人生记忆,我全数保留,然后我一张都不会释放出去,那当你想要回味人生的时候,你就来找我吧!」凭著一股真诚,林珮如赢得收藏家的信任,一口气吸收了30年的功力。

 

她笑著回忆每一张黑胶到她手中的过程,「就像是先有图书馆再读书,瞬间拥有一整个黑胶世代」,从此待在金屋里翻唱片、清洗黑胶、或是查资料,就是她忙碌生活中最期待的幸福时光。

 

金屋藏「胶」唤起失智奶奶的青春回忆

 

为了让黑胶有个分享的空间,充满艺术感的金屋在林珮如手中诞生,她记得刚开始,是因为听到老歌<夜上海>的黑胶版本,那一句句略带沙沙声的歌声,让她惊讶当年的声音竟然「穿越」到当代,随著旋律,空间里的怀旧感浓得化不开。

 

后来有一天,金屋又播起<夜上海>,周璇轻快的歌声回荡在金屋里,患有失智症的老邻居王妈妈突然探头进屋,礼貌地询问「这是给人听音乐的地方吗?」

 

没想到,对上眼的那一刻,「她突然叫我张太太,我心里想:『她已经不认得我了,她怎么又记得我是张太太?』」林珮如又惊又喜地邀请王妈妈进屋,她发现原先因为失智症空洞的眼神仿佛有光,接著激动地分享「这是夜上海,我30岁的时候在上海跟我先生,我们就是听这个(留声机)」,一曲怀旧旋律,让王妈妈仿佛回到那个穿著旗袍漫步十里洋场的美好年代,深埋心中一甲子的青春回忆涌现眼前。

 

▲林珮如说,老唱片与留声机能保留当下的声音,也能唤起长者心中的回忆。(摄影/萧芃凯)

 

但三分钟的歌曲播毕,就像是到了午夜的灰姑娘,王妈妈的眼神渐渐暗了下来,接著仿佛突然想起什么,她惊慌地道歉,像是个误闯别人家的孩子,忘记刚才听音乐的快乐时光,也忘记林珮如是谁。

 

直到现在,林珮如都还记得王妈妈那突然亮起的眼神,音乐成为开启记忆的钥匙,她想让更多的长辈想起快乐的自己,于是「生命的两端」公益巡演渐渐成为她的生活重心。

 

美声往心里去 带你找回年轻的感觉

 

朋友眼中的林珮如,就像是陀螺一样,镇日里转个不停,至于为什么会来当志工?大家几乎异口同声指著林珮如笑说:「就她呀!」

 

▲朋友眼中的林珮如(右)就像颗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但忙碌的她总能拨出时间做公益。(摄影/邱璟绫)

 

喜欢分享也爱热闹的林珮如说,「这样带一群人出来,我觉得很好玩,就好像在旅游一样,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好音乐独乐乐很可惜,「既然你不能来,那我走过去」,她干脆把她的宝贝都装上车,和朋友一起走进安养机构。

 

林珮如自己也在老音乐中经历过那种「穿越」。她说,黑胶唱片或留声机的音乐都会「往心里去」,听到一段旋律,大家的反应就像是唤醒心中的小孩,或是想起遗忘许久的少女心。

 

日前她到桃园天晟日照中心与失智症长者共度午后时光,一位空军退役的老爷爷听到邓丽君的歌声,突然激动地说,「当年都到东方大歌厅,听年仅16岁的小邓丽君唱歌!」

 

▲空军退役的老爷爷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忍不住露出笑脸。(摄影/邱璟绫)

 

也有年轻时管理3,000名员工的大老板,拉著志工叨叨分享,年轻时在办公室也放了一台,一边听日本歌一边工作……当年意气风发的自己,不只出现在长者的回忆里,也仿佛重现志工眼前。

 

▲老爷爷开心分享,年轻时在办公室内放一台留声机,一边听音乐一边工作。(摄影/邱璟绫)

 

与长者的接触变多了,林珮如认为自己要接受变老的事实,这也是人人都会面临的人生课题。与先生白手起家的她,年轻时工作与家庭两头烧,现在因为收藏声音,活得比过去更精彩自在。

 

一场公益巡演结束后,林珮如心切切地回到金屋,现在的她除了提笔写下自己的感动,更多时候是满心欢喜地挑选下一次要与大家分享的音乐,她期待巡演行动可以抛砖引玉,让更多人有动力贡献一己之力,而金屋里收藏的声音,不只丰富自己的生活,也点缀更多人的人生风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