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首先二者没有可比性,张玉宁的父亲同不莱梅方面有合作关系,所以他的这次加盟有很大的商业运作的成分在里面,从俱乐部直到赛季开始都没有为张玉宁准备好踢不上德甲的预案就可见一斑。

而相较于张玉宁的锦衣玉食,董方卓是真真正正的通过转会,被「明媒正娶」到曼联,当时的身价达到了350万英镑。并且弗格森在对待董方卓的态度上,和本土的新人一视同仁,通通租借到安特卫普俱乐部。在安特卫普的三个赛季,董方卓充分把握住了机会,从第一个赛季的9场1球的常规替补,到第二个赛季头7场比赛以替补的身份攻入6球,董方卓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征服著球队主教练。最终在第三个赛季,董方卓迎来爆发,全年18个进球成为比乙射手王。应该说这个成绩在曼联外租「红小鬼」中,仅次于天赋异禀的伊戈尔斯和坎贝尔。而且在同年龄段,董方卓也是国字型大小常客和主力,中国队在奥运会的「破零」首球就来自于董方卓。

而比较下张玉宁,原本比较清秀轻盈的他,被父亲一味拔高,定位成「站桩中锋」。动不动就上蛋白粉和牛肉,变成了个「魔鬼筋肉男」,失去了最开始的灵性。来到荷兰赛场,从第一个赛季8场2球,众人对他充满希望,到第二个赛季碰上新秀墙,16场1球。先不说加法都没学会,就想学乘法。摆在张玉宁面前的现实很残酷——他不仅在不莱梅没机会,甚至回国参加全运会,面对自己的同龄人,他除了身体有优势,剩下的方面也不过如此,毫无优势可言。

应该说,从天赋上,董方卓大于张玉宁。可惜董方卓踢球有点懒、不喜欢和队友沟通、回家就宅在家里跟中国人玩、不熟悉外语不熟悉外国风土人情,再加上改过年龄,让他早早的就泯然众人。张玉宁恰好相反,天赋一般,但是从小就在父亲的培养下被灌输西式思想——大概在运动员里,和张玉宁一样中学就考过英语四级的是凤毛麟角。

中国球员「眼高手低」不是一次两次了。当初荷甲海牙队和德甲霍芬海姆邀请张稀哲,张稀哲跑去沃尔夫斯堡浪费青春;汉诺威96邀请武磊,被武球王鄙视……中国球员丝毫不能正视自己的水平,动不动就「非五大联赛不去」,好像去了小联赛就丢人一样。

何必呢?亚青赛上一个人carry整支日本队的武藤嘉纪拒绝切尔西的邀请,去了美因茨。因为他相信只有去德甲中下游队才有机会锻炼自己。这不,在美因茨队,武藤大放异彩,已经有豪门盯上了。所以说只要是金子,不要怕去小球队证明自己,欧洲球探系统那么发达,再加上东亚市场的大背景,不会埋没你的。

看看林良铭,不贪图皇马B队的虚荣,该踢西丙就踢西丙,现在只要没有伤病,他就是主力。在外国就是踢替补,也远比踢不上球要好得多。


谢邀。

个人认为不会。

张玉宁现在在不莱梅,要说以前,那可能算,这几年的不莱梅,称得上大球会吗?德甲倒数第二,谁还记得就在上个月,新闻里还是天才少年的夸赞。

董方卓没在曼联打出来,自身原因球队原因都有:曼联是那个年代顶级球队,球星云集,没有打出来的天才球员数不胜数,不光董方卓一人。只是他是中国人,我们心心念念惋惜居多。

我们不否认,欧洲大球会签中国球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国内市场,董方卓如此,张玉宁也不例外。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种优势,站稳脚跟。

纵然张玉宁离开,也不完全就是他的问题,不莱梅打成这个烂样子,难道跟张玉宁真有什么关系,难道被一支烂球队放弃,自己就确定同样也烂,未必。

张玉宁是有实力的,同时比起来大董,他的老爹是个能提供运作能力的人。

国人自卑,遇问题总从自身反省,这是好习惯,过了就不合适了,有能力为什么不去好球队,打不出来认了,打出来就是大事件,就有大收益,就国内的球迷市场,有个五大联赛打出来的明星还不上天。

我的意见,没有谁是谁的第二,能进大球队就不去小球队,知足没前途,一直不满足才有更大的可能性


张玉宁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董方卓,现在还很难说,因为张玉宁现在太很年轻,才20岁,通常情况下,20岁的球员踢不上球也很正常,球员的风格,一般超过23岁才能够定型。所以,张玉宁的未来,包括自身的足球竞技水准,还是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当然,长时间不能踢球,著实不是一件很好的现象,像张玉宁这样的球员,确实需要一些比赛积累比赛经验,塑造自己的足球风格。

纵观世界足坛,不少年少成名的球员都饱受伤病困扰,在球风和身体还未成型之际,踢太多的比赛也是有害的,看看类似威尔谢尔、格策和罗伊斯这些球员,都是年轻的时候踢了太多的比赛,进而导致伤病持续出现。很多球员早早成名,也会早早的告别巅峰期,反而大器晚成的球员,有的可以拥有很长的职业生涯。所以,对于张玉宁这样刚20岁的球员,都要说如何如何,有点过早。

张玉宁在不来梅的经历,确实对他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好,毕竟现在的情况是,连球都踢不上了。个人认为,张玉宁做出如此选择,是拜名声所累,中国的传统文化更看重名声,没有日韩球员那么务实。同样水准,日韩球员可能考虑荷兰、比利时乃至俄罗斯的联赛,而中国的球员,普遍的心态都是非五大联赛「不嫁」,但他们的实力又达不到那个级别,所以像张玉宁这样的球员,只能在五大联赛蹉跎。

对于一名球员的成长,中国显然不是最佳的地点,能接触更多的高水平球员和教练,才是最佳的选择,可以增加阅历和提高意识。如果张玉宁还想足球事业上有更高的提升,回国不是明智之举,现在的状态也是不合适的。


张玉宁不会成为下一个董方卓。首先是性格和职业态度方面。张玉宁与董方卓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导致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张玉宁家庭环境十分优越,父亲极其支持他踢球,为了培养他踢球,卖房子陪读,从各方面从小就对他有一个全面的培养。董方卓家境一般,据说父亲早逝,靠母亲的培养成长。从两人的表现看,张玉宁非常职业,自己十分自律,英语不错,能够在国外的环境下与人顺畅沟通,同时还敢于表达。反观董方卓,成长环境导致他性格相对内向,独自一人在国外不善于表达更加重了他的不适应性。并且他的职业生涯突然一步登天,各方面都没做好准备,周围人也没有给予他更多的引导,难免他职业生涯的落魄也不难理解。足球方面,张玉宁是典型的中锋,速度稍慢,但身体强壮,从小在绿城梯队,接受日本教练的训练,争抢第一点和护球能力很好,有配合意识,具有很好的战术价值。董方卓速度超快,而且身体强壮,适合双前锋或是反击。但是从小身体方面的优势,导致他小技术也一般,球商偏低。所以两者有很多方面都十分不同。张玉宁也许不会在五大联赛出场打主力,但他的职业生涯绝对不会太烂。

中国足球急功近利好面子的特点,会让他们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中国足球,缺乏耐心,缺乏用心积累,看不上欧洲的次级联赛,可是又有谁能在人家的次级联赛站稳脚跟?中国球员不是不可以去五大联赛,问题是为什么去,去了能做啥?如果只是枯坐板凳,那半年后可以考虑换球队,换能踢上球的球队。多踢高水平的比赛,才能快速提高自己。


脚踏实地比豪门虚荣更重要,中国的许多人都太爱虚名,出这样的球员也是正常,上不了场 ,这样下去 光阴虚度,等年龄大了 还没有把自己的能力提高,「伤仲永」的故事必然会出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