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大眾、豐田,不同之處是什麼?

三個品牌均是其本土市場的國民汽車品牌,也是Family car製造商,定位沒有區別甚至有很多共性,差距只是吉利還沒有個性。

大眾汽車的品牌個性是高性能低品質但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只是不願為這塊土壤上的消費者提供這些先進產品。在這點上吉利汽車有些神似,發展到2019年後明顯看得出新款車均以低端的動力傳動總成面對市場,真正的技術儲備似乎是在「細水長流」,這也是品牌形象和口碑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營銷策略的轉變。

不過大眾汽車的技術實力還足夠吉利追趕很長時間,真正的技術在賓利、保時捷、奧迪上還是有所體現的;吉利汽車目前缺乏的是這些高級別的技術,但同樣神似大眾的是吉利也通過收購各個品牌來進行技術升級。

所以大眾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汽車品牌,吉利似乎是有些模仿大眾,感覺就像4G18一樣在逆向,不過吉利也有神似豐田汽車的定位。

豐田汽車在北美市場的佔有率是很高的,以美國市場為例豐田系列車型的銷量僅次於美系本土品牌。在這塊市場上主力車型是以全尺寸Pick up為主的大塊頭,大塊頭自然會有高油耗,而面對數度危機後美國人民也不是都能接受這種油老虎;所以中產以下的階層退而求次只能選擇節油型的代步車,豐田汽車準確的抓住了這次機遇為這塊市場輸出了豐富的選擇。

吉利汽車的定位有些模仿豐田,國產汽車領域最大的發展障礙是合資汽車,用車文化發展程度不同在北美定位低端的豐田到這塊市場後都能成為中高端,可想而知國產汽車要如何定位。在諸多國產汽車品牌起步階段就想要衝擊中高端的時期,吉利汽車深耕入門級和消費級的轎車,在SUV熱的大潮下吉利反其道行之為大量低收入群體提供了當時階段低油耗的合理的選擇,精準的定位似乎就是豐田模式。


所以從吉利的發展史來看,這個品牌既有大眾擴展版圖的野心、又有豐田對市場把控的精準,但也正是模仿了兩個甚至多個品牌的個性導致目前沒有屬於自己的個性。

長遠的看待吉利汽車,這個品牌後期的定位會是面向本土神似大眾、面向世界神似豐田,只是輸出方向是放眼全球還是輸出到特定地區還需要技術升級來判斷。

國產車從改革開放到目前的發展已經是屬於飛速成長,成長到一定階段會逐漸體現出個性,但在這一階段也避免不了會膨脹,只有走過這段「叛逆期」才能準確清晰的分析出發展方向,目前還有待觀望,以上只是主觀的分析。


上文為原創內容,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沒有半毛錢關係。在金融危機時,福特公司將沃爾沃賣給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下面一個子公司,沃爾沃並沒有賣給吉利汽車。福特公司和吉利控股集團簽協議時明文規定,沃爾沃汽車仍獨立存在。為防止吉利汽車對高端沃爾沃品牌的傷害,協議規定,吉利汽車不能使用沃爾沃技術。福特公司可繼續使用沃爾沃汽車平台。這就是說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沒一點關係。道理很簡,若吉利汽車收購了沃爾沃汽車,商人出身的李書福早把沃爾沃汽車商標加上吉利沃爾沃了。你看滿大街跑的沃爾沃汽車有吉利兩個字嗎,不就清楚了嗎!媒體和吉利汽車拿沃爾沃技術誤導購車者,增加銷量,購車者上當了,還以為自已開的是吉利沃爾沃汽車,成天網上吹吉利。吉利汽車逆向研發,抄襲日系,德系淘汰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技術,研發費用少,長此下去,吉利總有一天會被購車者所識破。沒有核心技術靠營銷上量遲早會吃大虧的。


原先我也挺看好吉利的。後來發現始終沒有核心產品。溫總理視察吉利時也說過這話。吉利至今沒有改變自己。買個大家熟知的品牌來包裝自己,利用消費者對收購國外牌哪些含金量的東西確隻字

不提,加上之前中國工業落後,製作產品不濟老外,崇洋媚外心裡就根深蒂固的出現在中國,中國老百姓窮怕了,越缺少什麼就會越要證明什麼,他們已經不惜花錢買品牌來證明和高端更近一步,可惜部分人老百姓無法達到經濟實力。正所謂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滋生了制假,買假產業鏈。哪位能清楚的證明吉利收購了沃爾沃後,是否得到沃爾沃技術?據我了解其實只是買了一個名字,沃爾沃和吉利根本就是兩回事。吉利現在又收購賓士,又沒有技術的收購,其實吉利幾斤幾兩國人心裡也清楚。你怎麼能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買殼欺騙國人,我只會說實情。所以,吉利就是吉利。


雖然吉利汽車目前在國內的自主汽車品牌中算是一個比較熱門的品牌,但實際上吉利汽車並沒有太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就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吧,吉利汽車目前還沒有自主研發的汽車平台、也沒有一款像樣的動力總成。

儘管吉利收購了很多汽車品牌,包括像沃爾沃、英倫等,但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核心技術。吉利並不像奇瑞長安這些汽車品牌一樣,擁有很多的自主專利技術,吉利目前的戰略就是收購+收購+收購。

而如果想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汽車公司,那麼掌握大量的核心技術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是必不可少的,而這兩樣東西都是吉利汽車非常缺少的。如果能夠把吉利汽車的營銷能力和奇瑞汽車的研發能力加在一起,那麼成為一個像豐田一樣的世界級汽車公司,還是有一定可能的。

當然了,我這裡也沒有貶低吉利汽車的意思,只是吉利汽車目前確實沒有太多的核心技術,只是車輛的性價比和研究方面做得比較好,所以市場銷量很高,但是呢也希望國產車能夠更好的進步,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級的汽車品牌。


其實不知道你指的成為大眾和豐田一樣,是哪裡一樣?

換句話說,吉利為什麼要成為像大眾和豐田一樣的公司。

1、如果從跨國說,吉利也是跨國企業。

2、如果說規模、技術等汽車領域來說,吉利遲早有一天會成為他們,甚至超越他們。因為現在整個汽車產業都來到了彎道。而且是急轉彎。也就是新能源汽車。如果新能源汽車領域真的實現突破了。那麼西方在發動機上的技術優勢,可能就不會那麼突出。所以說吉利超過大眾和豐田也就是時間的問題。

3、前面說的發動機技術,我們可以看出吉利的技術的重視,先花費重金吞併沃爾沃,再花重金消除車輛噪音。吉利的努力我們也有目共睹。

4、話說回來。吉利又為什麼要成為大眾和豐田。每一個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大環境。是當初大眾產生的大環境造就了大眾的品牌管理和文化。吉利,如今面對著汽車行業的新機遇,它將成長為什麼樣,我們不得而知。

不要看,比人家的孩子好,就盲目的去跟隨,也不要去想成為。因為你就是你,吉利就是吉利,會有更好的平台,成就不一樣的吉利,成就不一樣的中國汽車產業。


中國能否出現像大眾或豐田這樣的汽車巨無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整體工業實力的提升,以及汽車製造各個產業鏈的進步,當然,汽車產業鏈和汽車製造是相互刺激和依賴的,看看現在德國和日本,汽車產業鏈(零配件)供應才是他的正真厲害之處,很多技術問題都由像博世、采埃孚、電裝、瑞薩等等這樣的企業在主導著,對外相關做技術保護,使得這些國家汽車廠商如魚得水,轉過來看中國,如果產業鏈不行,什麼都要汽車廠家親力親為研發,或是什麼都買國外的,那肯定不是長遠之路。所以說吉利能否成為大眾和豐田一樣的企業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國家能擁有很多核心技術的企業才是令人羨慕的。


這個問題就好像,中國以後是發展成德國模式還是發展成日本模式一樣。

這種問題就是提問者「成功學」那類書看多了,每家企業都有其獨特的地方,既然存在即使合理,至於以後發展成什麼樣,沒有固定的答案,也沒人能預料到。

很多人多車企都存在一個誤解,車企也是企業,他們的第一目標就是賺錢。

無論是德國大眾,還是日本豐田,他們都是在賺錢,特別是進入中國市場之後,更是為了來賺錢的。

吉利也是如此啊,他們也是為了賺錢啊,至於發展成哪種,至少這一點是完全相同的。

沒有一家企業會賠錢做買賣的,都是為了賺錢,其餘的就無關緊要了。


全世界汽車廠商都在大環境中末尾淘汰,沒有核心技術和自我定位最可怕。收購沃爾沃是好是壞。現在說還太早。看看路虎捷豹從寶馬到福特又到印度塔塔。從一開始都以為撿到寶了,到最後發現是個賠錢累贅。汽車市場和技術基本固定化。不管是低端還是豪華定位客戶端都已經固定。整台勞斯萊斯掛吉利標賣勞一半的價不一定有人買。把技術轉化成產品需要錢。這部分錢讓消費者買單基本行不通。現在看大眾還是豐田,這樣車企在全球有固定的客戶群體。我把錢用在研發熱效率或雙離合上有客服願意買單。這是個良性循環。


能像寶馬奧迪等豪車


一個老闆都認為汽車不過是三節沙發加四個輪子的車企,

能指望他們成為豐田或者大眾嗎?

別以為收購了沃爾沃就是他們走向輝煌的開始,

鄉鎮企業家的格局也就僅限於養一個大款來證明自己也是大款,

就那二三款所謂的神車,

小改小補就混了那麼多年,

實際上只是滿足了三四五六線城鎮和鄉村的購買力,

愛國主義、超韓趕日、水軍起鬨,

依靠營銷話術來博取關注,

這樣的企業,

距離豐田大眾,

遠著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