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辜鴻銘何許人也?他自稱「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印度甘地稱他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辜鴻銘學貫東西,號稱「清末怪傑」,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辜鴻銘「先後在英國、德國讀書,其後還到過法、意、奧等國,肚子裏裝了不少西方的書和知識,更出色的是通英、法、德、拉丁、希臘等幾種語言,尤其英文……獲得十幾個學位,其中一個本土的是宣統皇帝賜的文科進士,也許就是因此而入了《清史稿》。」

辜鴻銘祖籍福建省惠安縣,1857年7月18日生於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的橡膠園內。

紅色框為馬來西亞

父親辜紫雲當時是英國人經營的橡膠園的總管,父親能講漢語、英語、馬來語。他的母親則是金髮碧眼的葡萄牙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

辜鴻銘自幼就對語言有著出奇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將他收為義子,自幼讓他閱讀莎士比亞、培根等人的作品。

橡膠園

1867年,父親辜紫雲死於當地華人幫會騷亂,橡膠園園主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時,把10歲的辜鴻銘帶到了英國。

「我(辜鴻銘)十四歲那年,父親的一位會說中國話的老友——這是個大商人,帶我到德國去留學。」

到了英國,在布朗的指導下,辜鴻銘從西方最經典的文學名著入手學習西方文化,併入讀蘇格蘭中學。

1870年,14歲的辜鴻銘被送往德國學習,後回到英國,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

1872年春,15歲的辜鴻銘以優異成績考取愛丁堡大學文學院,專修英國文學,兼修拉丁文、希臘文。

愛丁堡大學

1877年4月,他以優異成績通過數學、邏輯學、形而上學、自然哲學和修辭學等科目考試和論文答辯,獲愛丁堡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1877年,辜鴻銘來到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土木工程系,並研究文史、哲學,入校後即跨科跨級選課,廣覽古今經典,博採中西之長,精心研究不迨。

萊比錫大學

他於1880年提前獲工學學士學位,並獲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從萊比錫大學畢業後入巴黎大學文學院。據說辜鴻銘共獲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會九種語言。

1877年24歲的辜鴻銘返回南洋,在英國殖民政府中任職,次年來到香港在當地殖民政府謀得外務職位。

1881年,著名外交家、學者馬建忠與辜暢談三日,辜思想從此轉變,辭去職務,專心鑽研中國學術,辜鴻銘經趙鳳昌推薦成為張之洞的幕僚。

辜鴻銘在晚清實權派大臣張之洞幕府中任職二十年,辜鴻銘充任「洋文案」,負責翻譯。他一邊幫助張之洞統籌洋務,一邊精研國學,自號「漢濱讀易者」。

1883年,開始在英文報紙《字林西報》上發表題為「中國學」的文章。幾年裡,他將《論語》、《中庸》、《大學》譯成英文,相繼在海外刊載和印行。

《字林西報》

他在《論語》譯序中聲稱:「我們只想在此表達一個願望,希望那些有教養有思想的英國人在耐心讀過我們的譯作之後,能夠反思一下他們對中國人已有的成見,並能因此修正謬見,改變他們對於中英兩國人民與人民、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態度。」

在《論語》譯序中,他就明確指出他的翻譯目的是「讓普通英語讀者能看懂這本給了中國人智力和道德風貌的中文小冊子」,因此他努力「使孔子及其弟子的談話方式,就像有教養的英國人在表達與這些中國俊傑同樣的思想時一樣。」

林語堂在《從異教徒到基督教徒》評價道:「他(辜鴻銘)了不起的功績是翻譯了儒家《四書》的三部,不只是忠實的翻譯,而且是一種創造性的翻譯,古代經典的光透過一種深的瞭然的哲學的注入。他事實上扮演東方觀念與西方觀唸的電鍍匠。他的《孔子的言論》,飾以歌德、席勒、羅斯金、及朱貝爾的有啟發性的妙語。有關儒家書籍的翻譯,得力於他對原作的深切瞭解。」

1891年,俄皇儲來華,贈其鏤皇冠金錶。

1893年在辜鴻銘鼎力謀劃並擬稿,再呈張之洞審定,於光緒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以《設立自強學堂片》上奏光緒皇帝,籌建由國人自力建設、自主管理的高等學府——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得到欽準。自強學堂正式成立後,辜鴻銘任方言教習,成為自強學堂(武漢大學)一代名師。

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

1901年,清廷曾以「遊學專門」名譽賜他為「文科進士」。

1902年張之洞在慈禧生日那天舉行了一個慶祝活動,新式銅管樂隊齊奏新編的「愛國歌」助興。辜當時感嘆:「滿街都唱『愛國歌』,未聞有唱『愛民歌』者。」於是當場做歌道:「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滿座面如土色,他卻言笑自若。

慈禧太后

1905年,辜鴻銘任上海黃浦浚治局督辦。

1906年,與俄國作家託爾斯泰書信往來。

1908年,宣統即位,辜任外交部侍郎。

1909年,英文著本《中國的牛津運動》出版,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產生巨大的影響,一些大學哲學系將其列為必讀參考書。

1911年,辛亥革命後,辜辭去公職。

1915年出版了《中國人的精神》,在德國引起巨大轟動。

1917年辜鴻銘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請,來到北京大學教英國文學和拉丁文。辜鴻銘長袍馬褂,瓜皮帽帶小辮,走進教室講壇時,學生一陣鬨堂大笑。先生正色道:「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課堂頓時鴉雀無聲,傾聽教誨。

前排右起陳漢章、梁漱溟、陳獨秀、蔡元培、馬敘倫、陳映璜、辜鴻銘、魏友枋

當年,辜鴻銘在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六國飯店用英語講演《春秋大義》,不但要售票,而且票價要高於「四大名旦」之首的梅蘭芳。梅蘭芳的戲票價格為一元二角,而辜鴻銘的講演票則開價兩元,卻還很叫座。

周作人在《北大感舊錄》中描寫辜鴻銘「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頭上一撮黃頭毛,卻編成了一條小辮子,冬天穿棗紅寧綢的大袖方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說在民國十年前後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時代,馬路上遇見這樣一位小城市裡的華裝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張大了眼睛看得出神吧。尤其妙的是那包車的車夫,不知是從哪裡鄉下去特地找了來的,或者是徐州辮子兵的餘留亦未可知,也是一個背拖大辮子的漢子,同課堂上的主人正好是一對,他在紅樓的大門外坐在車兜上等著,也不失車夫隊中一個特殊的人物。」

1920年,英國作家毛姆來訪。

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來訪。

1923年,蔡元培辭去北大校長職務,辜鴻銘也緊隨辭職。不久,經人推薦到一家日人辦的英文報館當總編。

1924年,印度詩哲泰戈爾訪華,辜鴻銘與梁啟超、蔡元培、胡適、梁漱溟、熊希齡、蔣夢麟等前往北京前門車站迎接。同年,見溥儀,後赴日本講學三年。

一排左起:王文顯、張歆海、徐志摩、張彭春,二排左起:辜鴻銘、泰戈爾,三排右為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

泰戈爾(中)辜鴻銘(前右)徐志摩(左二)

1927年,辜鴻銘從日本回到故國,不久妻子淑姑去世。

辜鴻銘一妻一妾,育有一子兩女,女兒珍東、娜娃是妻子淑姑所生,兩位千金聰穎明慧且學得多國語言,但辜鴻銘死後在蘇州削髮為尼。辜鴻銘獨子辜守庸,是日本小妾吉田貞子所出,倍受辜鴻銘溺愛,用守庸自己的話說,是過了一輩子公子哥兒的生活。辜守庸成婚後,育有四男二女

1928年4月底,奉系軍閥張宗昌內定辜鴻銘為山東大學校長,辜鴻銘也有意前往接任。但染了感冒,請了法國醫生來看,不見好轉。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林語堂評價辜鴻銘:「英文文字超越出眾,二百年來,未見其右。造詞、用字,皆屬上乘。總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異人之文采。鴻銘亦可謂出類拔萃,人中錚錚之怪傑。」溫源寧說:「一個鼓吹君主主義的造反派,一個以孔教為人生哲學的浪漫派,一個誇耀自己的奴隸標識(辮子)的獨裁者;就是這種自相矛盾,使辜鴻銘成了現代中國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我國清末民初是一個中西文明激烈衝撞和融合的大時代。辜鴻銘作為一個接受過西方文明的學者,以自己特有的經歷和思想,維護堅守中國傳統文化,反對唯西方文明馬首是瞻的風氣,他在那個時代傳承中華文明維護舊文化的根基上起的作用不可小覷。

關注「傳承ROOT」,寫下您的人生歷程和生命感悟

weixin.qq.com/r/Zzno8Nv (二維碼自動識別)

傳承碑,撰寫傳記,留住過往的痕跡,緬懷追思平行世界的TA。請在傳承碑寫下你的人生紀錄,傳承您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智慧,傳遞給後世子孫,啟示未來,成為家族一個永恆的回憶與豐碑,傳承永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