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是一個權力(遇到了洋人就)有邊界,法律(遇到了窮人就)有作用,(洋人和達官貴人的)人權有保障,窮人(造反就)有活路,青年有(推翻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偉大的)理想的英才輩出的時代。


「很多人」喜歡民國。

請問「很多」是多少?

佔中國十四億人口的比例是多大?在中國各年齡段的人中各自佔的比例又有多大?

啥又叫「喜歡」?

喜歡一件事物,您總得對它有個大概的認知吧?好比您談戀愛,您總得說說他(她)長啥樣,眼睛多大,鼻子多高,眉毛多濃,高還是矮,胖還是瘦,談吐如何,人品如何,出身怎樣?你一個都說不上來你憑啥說你喜歡?你喜歡他(她)哪兒啊?

同理,喜歡民國這個時代的人總得對它有個基礎認知吧?

這人喜歡的是哪個民國啊?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民國?還是北洋政府的民國?還是蔣先生南京政府的民國?

這人喜歡的是哪裡的民國?

江浙閩贛皖的民國?兩廣的民國?雲貴川的民國?東北的民國?西北三馬的民國?閻老西的民國?盛世才的民國?英法美租界的民國?

還有這人喜歡的是民國哪裡啊?

喜歡的是貪權貪錢的四大家族,還是喜歡贛南屠殺的蔣匪軍?喜歡的抗戰中壯烈殉國的張自忠,還是在解放區支持還鄉團大搞三光的張靈甫?喜歡的是西南聯大嚴謹治學的聞一多?還是出賣東北的同胞與國土還給自己整了那麼多博士頭銜的某先生?

搞清楚這些前提條件,對著這些條件一一對號入座,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明確了。


對現實的不滿意自然要尋求另一個寄託

屁股和腦袋不在一個地方

被各種花裏胡哨的影視節目哄住了


大部分人只關注中上層社會,都幻想自己是富貴人家的公子(小姐)。。。


要不然為啥說喜歡冥國的都是憨憨呢

一句話,看史書成果粉 ,約等於當神父得梅毒

不過還有一部分人喜歡民國只是單純因為它亡了


主要原因是近幾十年公知的宣傳教育作用。

包括很多人喜歡美國,也是公知的宣傳作用。

公知的本質就是恨公有制計劃經濟,恨社會主義,喜歡資本主義,喜歡私有制市場經濟。凡是搞社會主義,搞公有制計劃經濟的國家他們都恨,凡是搞私有制市場經濟的國家他們都喜歡。兩個繁是。

因為民國就是資本主義,就是私有制市場經濟,所以公知就喜歡,就要無底線讚美。從經濟上,政治上,文藝上,外交上,生活水平上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美化,富裕、開明,民主、自由。為了污衊公有制計劃經濟,他們甚至說民國時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大陸六七十年代的公有制計劃經濟時期的要好很多。

公知這樣一長期宣傳,很多人就信了。

日本也是資本主義,也是私有制市場經濟,為什麼公知不讚美?因為日本才侵略過中國,如果讚美日本的話,會露餡,遭人厭惡,適得其反,所以誇讚日本的公知很少。這點常識多數公知還是有的。


謝謝邀請,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不是那麼多憨憨喜歡民國,而是被有些人巧借利用了這種心態來反對社會主義,這個值得警惕。

污衊抹黑社會主義的行為讓人憤慨,民國有它的優點,缺點也很多。就這一點而言民國本來就是一個過渡性質的政權,象徵著從封建時代過渡到現代的這樣一個短時期的政權,很多問題都沒有得到整合然後民國就垮臺了,給一個數據,自己去品味啦。你自己看北洋政府授予的將軍有多少你就知道這個道理了,太多了我只以四川為例子:

翔威將軍 周駿 1917授予

崇威將軍 劉存厚 1917年授予

保威將軍 周道剛 1917年授予

成武將軍 胡景伊 1914年授予

森威將軍 楊森 1923年授予

章威將軍 田頌堯 1923年授予

烜威將軍 唐廷牧 1923年授予

重威將軍 唐式遵 1924年授予

啟威將軍 楊春芳 1924年授予

尚威將軍 王陵基 1924年授予

盛威將軍 尹昌衡 1924年授予

諒威將軍 陳洪範 1924年授予

正威將軍 賴心輝 1924年授予

寅威將軍 劉斌 1924年授予

嘉威將軍 劉湘 1923年授予

驃威將軍 鄧錫侯 1923年授予

騫威將軍 陳國棟 1923年授予

植威將軍 潘文華 1924年授予

錦威將軍 李樹勛 1924年授予

蔚威將軍 胡忠亮 1924年授予

徽威將軍 王纘緒 1924年授予

潔威將軍 劉文輝 1924年授予

潔威將軍 陳能芳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鐘體道 1917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白駒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範紹增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何金鰲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郭汝棟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陳書農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黃隱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李家鈺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段榮琮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朱宗愨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孫震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羅乃瓊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董宋珩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曾南夫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王銘章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李煒如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劉漢雄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何德隅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張邦本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魏甫臣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陳蘭亭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羅澤洲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藍文彬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覃筱樓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何光烈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包曉嵐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喬德壽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吳行光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喬仲權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袁葆初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鮮英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向成傑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李雅材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郭勛祺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範子英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楊秀春 1924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陳離 1924年授予

...................................................................分割線.....................................................................................................

以下是北洋政府授予最後一批將軍府將軍的名單了(1926年授予)1926年四川易幟

將軍府將軍 彭煥章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楊國楨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林毅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許紹宗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周紹軒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孟浩然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廖敬安 1926年授予(授予時年二十七歲)

將軍府將軍 穆瀛洲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廖澤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林雲根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陳鳴謙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張清平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冷寅東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陳鴻文 1926年授予

將軍府將軍 夏炯 1926年授予

...................................................................................................分割線.....................................................................

結合上面的情況,自己好好想想,一個北洋政府時期四川居然莫名其妙的冒出了那麼多將軍,那麼評判將軍的水分太重了,輕而易舉就可以評為一個將軍了,居然一口氣封了接近八十多個將軍,這簡直是亨古未有,難道是將軍的稱號真的這麼注水嚴重嗎?非也,北洋政府沒有那麼傻,北洋政府遠在北京,其實它很樂意看見大家掐架,這樣才便於管理,俗話說亂方可治也,要出了亂纔有治理你的理由。好了,你們打吧鬧吧,打完鬧完我就可你們糖喫,這個糖就是將軍的封號。有句話叫國民黨的少將到處有,北洋政府的將軍滿大街,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將軍府將軍最不值錢,只要打仗的時候就能給一個。最可笑的是將軍府將軍的封號越到後面越沒有水平,都是少年將軍就可以得到將軍府將軍的封號,特別是1926年的那一批最水,比如彭煥章(31歲授銜)許紹宗(30歲授銜) 孟浩然(29歲授銜)穆瀛洲(30歲授銜) 廖敬安最扯淡,居然27歲就授銜了,解放後曾任文史研究館館員的廖敬安調侃自己是孩童將軍,當時連他自己得到授銜的時候都很震驚。夏炯(29歲),但是玩笑歸玩笑真實的目的還是擾亂地方、民不聊生。你讓我怎麼熱愛民國,除了打仗就是收稅,除了收稅就是饑饉。最後我想說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人民萬歲。


——謹以此文,懷念那個大時代裏,革命的,奮發的上海!

但凡懷念過去,一定是今天缺點什麼。

我不懷念民國,不是國府粉,不是北洋粉,更不是蔣粉,亦不是什麼才子佳人粉,軍閥小姐粉……

但每當我讀到20-30年代舊上海文藝、gm思潮的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無數熱血青年的迷惘,痛苦與思索,以及真正的投身與實踐,我總是能感覺到那個混亂的,陰暗的,殘酷的時代裏,那種始終頑強存在的,守望的,精神與信仰的力量。

那些從老中國的沉悶鄉鎮裏掙扎著成長起來的慘綠少年,從故鄉走向未知的大上海。他們遊盪,蟄伏,棲居,亦為物質與情愛傷神;他們閱讀,交談,爭論,亦有著更高的理想與追求;他們甚至真的去獻身,去喋血,去犧牲。他們以那個年紀可貴的天真與熱忱,可敬的勇氣與意志,超脫了那些癡男怨女的滾滾紅塵,而轉身投向關於國家民族與命運的。更為宏大與深沉的敘事,融入到那個充滿激蕩的大gm時代的滾滾洪流之中。

彼時的上海,就是那一切的熔爐。

那是個多麼激動人心的時代,無數的思潮與人流在這座城市湧動,碰撞,交匯,融合。亭子間裏的長夜彷徨,咖啡館裡的午後辯論,十字街頭的黃昏吶喊。所有的變化與創生都在這裡孕育,如地火一般流淌在城市的肌理之下,勾勒與豐富著這個城市的文化人格版圖。

這種精神在今天是快速消弭了,特別是在上海。無數次的改造與運動,似乎使得它淪為一個無比溫順而又平庸的城市。它也好像在主動遺忘那些有著危險嫌疑的記憶。在資本與商業的濫觴中,在中產階級生活的想像圖景裏,人們寧可隱祕談論著舊時代的公館與舞場,紅酒與玫瑰,儘管它也同樣帶有殖民主義的原罪色彩。

也許某種程度上,它似乎在再度回退到那個江南吳越文化的帶著犬儒的,鄉願的鄉土底子裏去。它依然在勤勉奮鬥求一份世俗的上進與體面,並且早已經大大超越了那個帶著原罪的祖輩時代,但它卻也只是止步於此,它已經不再願意(或者是厭倦,或者是畏懼,或者是無知)討論zz與gm,歷史與家國。它沉浸在大時代的小敘事與小確幸裏,有著恰當好處的好看與安全。

舊時代的青年,他們終究大部分都死去了!

今天大部分來到上海的外鄉人是從不瞭解那個時代,那個曾經的上海的,他們只看到江南鄉土文化底下上海人的所謂保守,市儈與倨傲,而對上海人本身而言,他們中的一些人,也似乎心虛的接受了這一點;而更多的人,他們儘管依然口頭強硬的說著海派文化的字眼,爭辯著上海是海納百川,包羅萬象的,卻其實也並不曾真正領悟那些字眼的含義。新思潮埋葬了舊時代,卻也使得它自己所棲身的那個時代的精神,被遮蔽,被誤解,被遺忘,


第一,民國走的美國路線,又順流到臺灣。崇尚民國是舔美的一種變體,順帶一步就是「中華文化在臺灣」。

第二,反清復明式的前朝留戀,會給人提供一種遺老遺少的悲情。無論前朝多麼腐敗,都能激起懷舊感。


其實,我只是喜歡民國時期的一些人物,或者說知道他們的故事後,很感慨!

「革命先烈」就不說了,很沉重的問題。

下面:

一:阮玲玉

(讀阮玲玉故事的時候,我哭了。過後我看了張曼玉的《阮玲玉》。)

阮玲玉是那箇舊社會下女性的犧牲品。

阮玲玉骨子裡其實就是一個傳統的女人,性格溫順,待人溫和,不爭不抗,想有個家,有個人可以依靠。

張達民愛錢比愛她多,賭馬、舞女,彷彿還沒從以前少爺的生活中走出來……

唐季珊倒是給了她一個「家」,最後卻成了她的墳墓。而唐又是個勢利濫情的商人,和張織雲在一起時搭訕了阮玲玉,和阮玲玉在一起時又勾搭了梁賽珍……

蔡楚生是與她之間有不一樣的情愫,但他也是有家室,有情人的人。她可能是走頭無路了才吧!才會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只是當時她註定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最後,25歲的她吞了3瓶安眠藥,在唐季珊給的這個「家」,香消玉殞。

性格決定命運,這是她悲劇的根源,而導火線是那部《新女性》,韋明這個「新女性」與她是如此相似:

感情波折、流言蜚語、惡勢力打壓、自殺。

像是有演了一遍「韋明」,這是這次再也沒人喊「卡」……

在那個社會,不管是新女性還是舊女性,始終不得解放(現在的社會都還沒有完全解放)。

殺死阮玲玉的「兇器」是「人言可畏」,執「兇器」之人便是張達民和唐季珊。

輿論,是不分年代。

特別是公眾人物,私人的事會被媒體記者放大,越抹越黑,歪曲事實,最後不明真相的網友們「盲目跟風」……

現在的娛樂圈,死在輿論下的明星沒有十個也有九個了吧!(希望那些媒體和某些網友吸取教訓,「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手下留情。)

阮玲玉內心確實沒有胡蝶堅強,承受不住那樣的桃色新聞,那樣的「枕邊人」。

但是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就無法絕對說出別人內心軟弱經不起大風大浪。

二:林徽因

讀過很多林徽因的故事,最早是看了她的《你是人間四月天》,然後是看了她和梁思成(建築學家)、徐志摩(詩人)、金嶽霖(邏輯學家、哲學家)的感情糾葛。

再然後發現她是建築師、詩人和作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主要設計者,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領導小組成員。她是真正的「才女」。

可笑的是,大多數人只看到她是讓徐志摩出軌的人,是讓金嶽霖終身不娶的人,而忽略她對國家、對建築學、文學做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林徽因是主要設計者

人民英雄紀念碑,林徽因是設計領導小組成員

東北大學,校徽是林徽因設計的

八寶山革命公墓,建築格局是林徽因設計的

林徽因編寫了《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協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築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中國建築史圖錄》稿,與梁思成合作寫了《城市規劃大綱》、《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等學術論文。

而林徽因發表有關建築的論文遠不止這些。

林徽因、梁思成

在文學方面,林徽因的著述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

1931年3月,林徽因在香山養病期間,先後發表了幾十首詩篇。

三:何澤慧(中國真正的貴族)

曾看過一個問答,什麼是真正的貴族?

有人回答:富與貴不是一回事,不是你有錢就是貴族,貴族代表了尊嚴和品行,一舉一動都優雅無比,真正的貴族一定是富於自制力,一定是有強大精神力量的,而這種精神力量需要從小加以培養。

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著這個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

這位"三錢"之一的錢三強的夫人,被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的科學巨匠——何澤慧

纔是真正的「貴族

何澤慧出生在山西聲名顯赫的蘇州何家。她自幼機靈敏捷,酷愛讀書,成績優異,深受父母的寵愛。(這座古典的蘇州網師園曾是何家的私宅,後何澤慧無私地把它獻給了國家。)

據說,何家在清朝三百年,出過十五名進士,二十九名舉人,山西人更是傳話,「無何不開科」。

何澤慧的八個兄弟姐妹中,共出了4位著名的物理學家、一位植物學家、一位醫學家。

何澤慧自小聰慧,當年清華物理系招生,她是唯一的「女狀元」。

家庭成員

外祖母:王謝長達,近代女教育家,振華女子學校創始人。

父親:何澄,近代實業家,同盟會成員。

母親:王季山,物理學翻譯家、曲學家王季烈妹妹。

丈夫:錢三強,著名科學家。

大姐:何怡貞,著名金屬物理學家,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女博士。

姐夫:葛庭燧,金屬物理學家,國際滯彈性內耗研究領域創始人。

大哥:何澤明,原北京鋼鐵學院院長。

弟弟:何澤湧,山西醫科大學著名教授,中國細胞學專家。

妹妹:何澤瑛,中國植物學專家,南京植物院資深研究員

弟弟:何澤源、何澤誠、何澤慶均為高級工程師、資深教授。

女兒:錢民協,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兒子:錢思進,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外祖父外祖母都是著名教育家,何澤慧的表哥表姐表弟們,隨便一個都是精英人士。

表姐夫陸學善是著名物理學家,而王守覺、王守武、陸學善、葛庭燧、何澤慧錢三強夫婦全部都是中國院士,一個家族,一代就出了六個院士,中國百年以來的奇蹟。

錢三強從小博覽羣書,興趣廣泛。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他與何澤慧成了同學,錢三強的畢業論文分數僅次於何澤慧,排名第二,也是在這裡,她和錢三強兩個人相識相戀,成了同學們眼中郎才女貌的一對。

何澤慧與錢三強自清華大學畢業後,就各自選擇了自己的求學道路:何澤慧去了德國,錢三強則考到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跟隨居里夫人學習鐳學。

二戰期間,何澤慧和她幾位男生一起去到南京軍工署求職,希望以自己的專業報效國家。但幾位男生被留下了,成績更好的何澤慧卻因為是女性被拒之門外。

出國深造,據理力爭說服了技術物理系主任,成為第一個就讀於該學校的外國學生,也是該專業第一個女性。

剛毅勇敢,不卑不亢,這就是一個強大的女性,一個真正的貴族。

後來德國爆發戰爭,於是何澤慧給7年未見的錢三強寫了一封信。由於戰爭,信不能封口,而且只限25個單詞。信的大意是:問錢三強是否還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寫信報平安。就這樣通信兩年,1945年,32歲的錢三強鼓起勇氣,寫了一封25個字之內的求婚信:「經過長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結婚的請求,如能同意,請回信,我將等你一同回國。」

她的回復很簡單:「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等我們見面後一同回國

1946年,二戰結束後的第一個春天,何澤慧來到巴黎,他們如期舉行了婚禮。 與錢三強結婚後,已在德國做過兩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澤慧順利進入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與錢三強成為同事。不久,他們一起合作發現了鈾核裂變的新方式,證實了鈾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的存在。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很大反響,她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被外國科研團隊集體爭搶。

1948年,當時已在國外享有盛譽的錢三強何澤慧,何澤慧與丈夫錢三強帶著剛出生七個月的大女兒回國,共同從事核物理研究工作;何澤慧的姐姐何怡貞也從美國返回;1949年,何澤慧給在臺灣大學讀研究生的妹妹何澤瑛寄去50美元,使她買到最後一班回北平的船票。

至此,何家八姊妹在新中國成立前,全部回到大陸,報效祖國。當年氫彈爆炸成功。第二天,法國法新社科學編輯賽爾日貝爾發表文章寫道:

人們認為錢三強是中國的核彈之父。

夫婦二人為祖國的核彈事業貢獻突出,讓中國在多領域中不落於強國之後。她的科研項目還獲得首次國家自然科學獎。

後因同僚妒忌,無奈被調崗,何澤慧曾被安排在實驗室掃廁所,打掃衛生。後來又和丈夫到陝西農村參加勞動改造,5年的科研黃金時期就這樣度過了。

無論是被命令掃廁所,還是在偏遠農村,都沒有讓何澤慧敗下陣來。這位堅強的女性,等到了重回科研領域的那一天。

5年後,她再次主持科研工作,馬上意識到當時中國空缺的科研領域,大力支持發展,推動了中國宇宙線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起步和發展。

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因心臟病逝世。199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錢三強離世後,何澤慧拒絕搬到條件更好的院士樓,就一直守著他們1955年搬進來的這套老房子,家裡的東西幾乎沒有變過。不論是臥室還是書房,何澤慧都儘可能地保持著錢三強生前的樣子,也許這就是她紀念錢三強的最好方式。

2009年8月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乘車來到北京北四環外一個普通居民小區。

當溫家寶走進何澤慧陳設簡樸的家時,2009年已經95歲的何澤慧老人滿頭銀髮,精神很好。溫家寶十分感慨:20世紀90年代初,他曾到這裡拜訪過錢三強夫婦。

總理親切地詢問老人近況,、何澤慧夫婦的一幅照片引起了總理的注意。看著照片上衣著樸素的何澤慧,溫家寶深有感觸地說,「您一直那麼樸素,穿的衣服像工作服,就像是在實驗室一樣。這是您作為一個科學家的本色:樸素、真實、勤奮、誠實,講真話。」 溫家寶接著對何澤慧說:「我一定不失約,每年都來看您,就是希望您身體健康!」何澤慧說:「謝謝

臨別時,溫家寶用手扶著何老站起來,溫總理走到院子裏時,回首向站在二樓自家窗口的何澤慧揮手道別,大聲說道:「多保重」。

2011年6月20日7時39分,一位貧窮的老人在北京協和醫院悄然離世,享年97。直到離世,她一直住在中關村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小區中,這裡已經破敗不堪,昏暗的樓道里貼滿了疏通下水道的小廣告,小院裏到處可見各種各樣雜物。

而這裡,曾經聚集了「中國最高級的一批大腦」:其中包括59位留在大陸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中的9位,中國科學院首批233位學部委員中的32位,以及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的8位。

何澤慧出身名門貴族,曾富甲一方,在她身上卻毫無驕奢的影子,反而樸素踏實。她是真正的科學家,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卻無人認識。

她備受尊重,卻蝸居在小小的老宅中與世長辭。但她在精神上卻始終保持高貴。

她沒有豪宅,沒有奢侈物件,甚至主動放棄了更好的生活,只為報效祖國。但卻擁有最矜貴的驕傲與自尊。

何澤慧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國家是這樣一種東西,不管對得起對不起你,對國家有益的,我就做。"

何澤慧說:"作為一名科學家,本來就應該樸素、真實、勤奮、誠實、講真話。"

四:周璇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一直聽「金嗓子」周璇的歌《夜上海》《何日君再來》《天涯歌女》《四季歌》......總覺得她的歌有種能讓人靜下來的「魔力」(我自己這麼覺得),能讓我靜下來好好聽她的歌聲。

只可惜紅顏薄命,拍完最後一部作品就得了精神病,瘋了,享年37歲。

也讀過「民國四大家族」(蔣宋孔陳)的恩恩怨怨;俠妓小鳳仙、蔡鍔的愛情故事;「少帥」張學良......

(何澤慧的素材來自網路,侵刪)


他們喜歡的是在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住在租界,父親是市長或者大富翁,母親是官宦之女。自己出去有車,學校裏談談戀愛什麼的。

她們絕對不會喜歡自己在江西或者湖北大別山區,家裡幾個孩子還沒有地,一到過年就難過要賣兒賣女的窮腿子的生活。


因為他們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民國,是存在在自己腦中的經過無數美化的故事。


看不見摸不著的美女,才會被最大限度地賦予美好的想像。

中國古代的官員還意淫「三皇五帝」的無限偉大呢,因為大家都這麼說,而且幾乎無法證偽。


不是,我喜歡民國,是因為她在黑暗中透露著曙光,是因為,無數青年人都在圍著一個目標而努力——救國


前朝遺少,比如方奶奶

穿越了覺得自己能當大少爺姨太太。覺得會寫點字就能當魯迅學生

被謠棍公知害的

今朝哪有前朝好呢


「因為電視劇看多了,知識體系又跟不上。」

一提到民國,大概率會想到這樣

這樣,

或者這樣。


不過按照概率學,投胎過去大概率是這樣

這樣

或者這樣。

嗯,歡迎排隊投胎到民國。


那個逝去的時代還是有一些美好的東西吧,值得懷唸的東西吧,懷念懷念,這不是人之常情,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因為無知,愚昧。

但凡接受過正規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那個年代就是個地獄,堪比春秋戰國的深淵地獄。

我為什麼說民國是深淵地獄。

1.文盲遍地,識字率只有5%,國民基本上都是鬥字不識的農民,所謂的大師大部分都是矮子堆裏挑高個。

2.軍閥混戰,你方唱罷我登場,軍民死傷無數。kmt當權者太過無能,至上而下的無能腐敗。

3.因為連續不斷的戰爭,物價飛漲,底層百姓窮到喫樹皮,餓殍無數。

4.與之相對的,以四大家族為首的土豪鄉紳,生活驕奢淫逸,大肆貪污國家錢財,收刮民脂民膏,讓底層百姓更加生不如死。

請問,這樣一個喫人的政權,有哪點值得吹的?有哪點值得喜歡的?

所以我說,不是蠢就是壞。


19年11月16日回答如下:

某人說:「沒有滅亡的為什麼要用懷念一詞?」這句話最近被好多復讀機唸叨著。

細想之下,其實這話是有道理的。

民國,確實沒死透呢。

也就是說,民國只要還有一小塊領土在,就可以認為沒有滅亡!

如此說來,我有一法,可保民國不滅!

自先總桶 蔣公公粉墨登場起,民國一直都有著轉進如風的良好傳統。

將來,大軍攻佔臺灣島後,民國大可繼續發揚之!

聽說民國中有些不知道能不能算人的生物已經在考證,民國人與南太平洋的很多小島國的人,有血緣關係!

臺灣島雖然待不下去了,但是可以再次轉進到一個更小的島上去嘛!

真遠見也!

可以花錢買個島嘛!

此議一出,各路富豪果粉慷慨解囊,迅速積攢下大筆買島資金。

主持此事者,擔心島價不穩,於是把這錢存在銀行裏生利息!

真有利也!

當然也有缺點,這資金隨著多次經手,數額越來越小,不知為何。

倒不稀奇,畢竟「雞蛋經過他們的手都會變得小一點」,習慣就好,習慣就好。

然而,大勢之下,民國人惜別臺灣島的日子,終究是迫近了。

雖不捨的離開,卻也只好拿出買島資金中最後的一億美金,從私人手中買了個島。

一個不重要的小事:島主原先開價十萬。

不要想那些小事,轉進重要!

我們可以暢想一下:民國再次轉進後的場景。

小島之上,天青海藍,白沙椰樹,美不勝收。

這島已不是某國法定領土,不便再度聲索,也就作罷了。

島雖然小一點,但是民國未亡!

大批民國的追隨者趨之若鶩。

然而,島確實有點小,幾十人上去,就擠滿了……

某大國派去了噴沙船,表示可以出於人道主義,幫民國擴島,鬼斧神工之事,這大國很是在行。

然而,民國人慧眼如炬,哪會識不出這陰謀?

「沙子一噴,豈不是會把這民國的國土給埋上?!分明是在埋葬民國!」

噴沙船討了個沒趣,悻悻的開走了,民國又勝利了一場,可喜可賀。

可是,民國的追隨者,還在不斷的湧來。

島就這麼大,怎麼辦?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發揚另一個傳統:用愛造島!

後來的人騎在先來人的脖子上,一層一層的疊起來!

眼看民國領土越來越高!

珠穆朗瑪地位不保!

世界屋脊移至民國小島!

底下的終於被壓死了,爛掉之後剩下骨頭。

無妨,正好讓世界看到:「民國是有骨頭的!」

路過船上的人會看到:衝天的白骨堆上覆著爛肉,散發著腐臭的味道。

那就是民國!

(目前就想到這麼多,朋友如果有興趣可以在評論區幫我繼續暢想,如果遇見我喜歡的,我就給續到正文裏來。多謝啦!)


以前不信,現在我也不信真有人喜歡那個腐爛到極點的殖民地偽政權。後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原來力捧民國的貨們都是對當下的不滿者,但這些個貨又不想徹底倒向米國或泥盆國(或者是不想被人發現他們其實倒向的是這兩玩意兒),但是他們是一定要反對當下的,那怎麼辦呢?於是他們只好去垃圾堆裏撿個所謂自由世界的玩意兒出來,這坨粘屎的垃圾就是民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