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都是國學大師。但如果簡要評價,三人可分別簡稱為「大牛」、「老糾」、「老色」。

下圖的「辜鴻銘」是在歐洲獲得13個博士學位的大學者、大翻譯家,也是19世紀對西方影響最大的中國人,沒有之一。三人中屬他最牛逼,本文後面簡稱其為「大牛」。

下圖的「梁漱溟」是貨真價實的蒙古族黃金家族子弟,一代天驕的後代,三人中屬他思想最深邃,哲學著作頗豐,但也因為想的太多,所以他是三人中最不開心的,一輩子都在糾結,就像照片裏的形象一樣,總是心事重重的揪著嘴,本文簡稱其為「老糾」。

而好色老郎君「柏楊」,主要成就是寫小說、雜文,此人一生說好聽點是放浪不羈,說真實點就是好色的風流才子一枚,他還是一個敢於痛罵所有國人的大噴子,但又確實有很多著作留世,本文簡稱其為「老色」。

一、按順序,先說「大牛」辜鴻銘,竊以為此君的人生絕對是開掛的一生,連我這個不信基督的人都懷疑大牛是不是上輩子行善積德太多,所以連幸運女神都頻頻向其掀開裙角。「大牛」1857年出生於馬來西亞華,先是被父親的英國老闆收為義子大力栽培,後又被乾爹帶到西方深造,先在德國學習科學,又去英國學習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等語言,並以優異的成績被著名的愛丁堡大學錄取(下圖所示,該校創建於1583年,是英國老牌名校,直到今天也是世界前20強大學),並得到校長、歷史學家「卡萊爾」(史學家公認他是歐洲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社會評論家,著有《法國革命》)的賞識。在恩師的悉心栽培下,「大牛」辜鴻銘獲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會操九種語言,如此牛逼的學富五車之人,絕對是前無古人,目前看也是後無來者。

大牛之所以牛,還不僅僅因為他才華橫溢,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併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創穫甚巨,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如此偉人,讓吾輩如同遠望泰山之巔,高山仰止,難望其項背。就一個字,服!

二、接下來,說說「老糾」梁漱溟、梁先生,老糾出生於1893年,祖上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五子忽哥赤。老糾本來是儒家心學的信徒,在19歲時受朋友影響,開始接觸佛典,可一不小心著了迷,因為佛家的很多隱忍理論與王守仁的心學都是背道而馳的,結果讓一個原本激情澎湃的少年郎開啟了痛苦的糾結人生,始終在儒家與佛教之間搖擺不定。

老糾首先在1913年七月,21歲時向家人表示志要出家為沙門,這可把他爹氣的不輕,母親與姐妹們也都哭天抹淚的不捨得,整個大宅門都被鬧的雞飛狗跳,於是年輕的老糾自然打了退堂鼓。隨後又在1917年,老糾24歲時欲往衡山出家為僧,在父兄的強烈阻撓下,他又一次敗下陣來。就這樣,老糾一直苦熬到了1949年,56歲時終於沒人能管到他了,他趕緊去西藏晉謁貢嗄上師,領取無上大手印,接受灌頂(每個相當層次的僧人所必須履行的過程,它帶有強烈的密宗色彩),算是了卻心願。

拋開「老糾」的糾結人生不說,梁先生能被歷史公認為思想家、哲學家、國學大師還是有原因的,他的著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理論》等大大小小近百,其哲學方面的學術成就還是值得肯定的,起碼比現在的一些偏愛學術造假的大學「教授」可要強多了。

三、最後說說「老色」柏楊,1920出生。老色年輕時也是一個傳奇人物,曾在很多所學校念過書,但從沒有拿到過一張文憑,為上大學數次使用假學歷證件,曾被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

相比他的傳奇求學之路,老色更傳奇的是他的艷遇之旅,1939——與艾紹荷結婚。1943——與文人崔秀英發生感情,共賦同居。1949——拋棄妻子與情人,並逃到臺灣。1953——與齊永培結婚。1957——在國立成功大學擔任教識,與女學生倪明華相戀和結婚,被逼辭去所有工作。1969——與倪明華離婚。1978——與女詩人張香華結婚。對於如此鬼屌的人生,我稱呼其為「老色」不過分吧?

實話實說,老色還是很有一定能力的,不然不能被稱為國學大師,代表作有《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異域》(異域是反共小說)等。反映現實的小說,如《怒航》、《掙扎》等,這類小說文筆犀利,深刻揭露臺灣社會「人喫人」的本質。

最後總結,「大牛」辜鴻銘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把他事蹟寫入中學教科書也不為過。「老糾」梁漱溟,是少有的能在動亂年代中靜下心去研究學問的大學者,而且頗有成績,定力驚人。「老色」柏楊,極具寫作天分但也最不安分,因為發表過大量反共文章與小說所以毀譽參半,不便過多評價。就寫到這裡了,謝謝閱讀。


謝邀。

簡單評價一下

辜鴻銘

辜鴻銘是荀子說的那種大儒。

代表作《中國人的精神》,也叫《春秋大義》。

辜鴻銘是過去的那個中國,最後一個精神貴族,他是清儒中的一個清流。

清儒是幾千年未有之異端邪說,是荀子所講的那種賤儒,不過辜鴻銘是個例外。

他對儒家思想的理解,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非常深刻,同時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洞察,也非常的深刻,他的一輩子,都在捍衛文化道統。

辜鴻銘,一個真正的精神強大的人。

辜鴻銘認為,中國文化,一開始就成熟了,達到了智慧的巔峯,而西方人,則一直在和他們的愚昧博鬥。

辜鴻銘還認為,西方文化,核心特徵就是相信不可信的東西,以至於啟蒙運動之後,很多有頭腦的西方人,和他們的矇昧主義傳統做文化切割,不得不搞出來實用主義這個文化手術刀。而辜鴻銘對實用主義的評價,就是冷冷一笑:依然還是在相信不可信的東西嘛。

對於西方人指責,儒家思想,是死的智慧,是幾千年停滯不前的,沒有發展過的智慧。辜鴻銘的回答是:都到頂峯了,還怎麼繼續發展?就好比,你爬山都登頂了,還怎麼繼續往上爬?

他對西方文化和西方人那種居高臨下的歧視,讓很多西方人喫不消,在他眼裡,西方人就是猿猴,只是碰巧這隻猿猴撿了個現代科技這個大殺器,暫時的打了中國人一個措手不及。

辜鴻銘在《春秋大義》中預言:

1、中國將在工業文明方面,趕上西方。以至於超過,並征服他們。

2、德國纔是歐洲精神和文化的真正繼承者,英法將成為破落戶。

這兩點,都正在成為現實。

而辜鴻銘的侷限性,則是對滿清充滿好感,這一點需要注意。

梁漱溟

梁漱溟和辜鴻銘一樣,都是在西方中心主義語境下,在新文化運動將中國本土文化連根拔起的悲愴文化浩劫中,捍衛東方主義文化的精神貴族。

代表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當然了,梁漱溟和辜鴻銘都是不徹底的華夏文化貴族,都有很嚴重的缺陷。

剛才說過,辜鴻銘的侷限性,是對滿清充滿好感,而梁漱溟的侷限性,則是他迷戀異端邪說,喜歡胡說八道,他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沒有辜鴻銘深刻。

柏楊

沒頭腦,不高興的二流子。

柏楊,一個致力於噁心、唾棄自己的民族的,數典忘祖,寡廉鮮恥的,打不過別人怪祖宗的蠢貨慫貨。

代表作:《醜陋的中國人》。

柏楊是精神不正常的神經病,他在黑暗裡詛咒著自己的民族,認為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的民族「覺醒」,成為山寨版的西方蠻夷。

思考怎麼驅逐這黑夜,迎來新的光明,並尋找具體的方法和可行性論證,這顯然是超出他的智力。

不過,在那樣貧病交加的時代和社會,心智不全的病態,是一種主流思潮,所以也不能 太過苛責他,畢竟,他雖然有不少知識,可是和前面兩位比,更沒有什麼文化。

-----------------------------------

以上

新文化運動以後,很多人覺得,我們的民族被蠻夷用棍子揍了一頓,說明我們的民族有劣根性,都是祖宗的錯,誰讓我們不是蠻夷呢?

還有人認為,我們捱打,是因為我們的一切都不如蠻夷,所以,我們要變成蠻夷。

錢玄同還說,我們打不過蠻夷,關鍵在於我們用的是漢字,所以當務之急是廢除漢字。

這真是一種奇怪的思維。

後來有一位偉人,找了一根棍子,把蠻夷狠狠的打了一頓,世界就安靜了。

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矣。

用天下制天下,以人的精神和高貴,理直氣壯的用一切方法和工具,去打敗那些害人的蠻夷,又何來的負罪感和自卑感呢?

去承認野蠻者的高貴,文明者的卑賤,給自己深重的負罪感和自卑感,這不是反思,而是自殘。

文明,是文明者的通行證,野蠻,是野蠻者的墓誌銘。


辜鴻銘是大儒,怪傑。

梁漱溟是大哲,思想家,諍傑。

柏楊是個什麼東西?屈服於國民黨的懦弱的人,文化不過關,寫醜陋的中國人,貶低自己民族的人。


辜鴻銘學貫中西,我行我素。柏楊怨氣太多,牢騷滿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