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時敬愛,那真是難極了」,陸說的這個能讓人同時敬與愛的女人就是林。

作者:Ta還是個孩子吶

鏈接:http://tieba.baidu.com/p/4454226338 第7至9樓出處:百度貼吧

轉帖:

.

林徽因個性鮮明、爭強好勝、疾惡如仇、才思縱橫。她生於1904年,死於1955年,在她短短的一生中,歷經清朝、民國、新中國三朝;在那種動蕩不安的年代,她個人的命運緊緊地和國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聯繫在一起。.林徽因是一個美女、才女;但又知識淵博,學貫中西;更是一位極有氣節的高級知識分子。無論說民族氣節、愛國氣節、學術氣節、人格氣節,林徽因都表現的格外突出.最能代表林徽因的也就是孟子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林徽因就是這樣一個富貴不能淫(迷惑)其志,貧賤不能移其志,威武不能屈其志的「大丈夫」。.在三十年代,林徽因的生活條件相對非常富足,在那樣的情況下,她為了鍾愛的古建築研究事業,自願陪伴梁思成在當時極為落後的窮鄉僻壤進行野外考察。她不顧自己不太好的身體狀況,騎驢坐騾車,住雞毛小店,甚至在泥濘路途長距離步行。在那些年久失修的廟宇裏,作為唯一的女性的她和同事們一起爬上爬下,去丈量、測繪和探索中國古建築做法,而樂此不疲。.也就是所謂「富貴不能淫」也。

.

抗戰期間,林徽因主動隨丈夫一起攜全家南渡逃亡,並無任何抱怨。國難當頭,她認為個人喫苦受累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逃亡途中,梁家不僅缺衣少喫、困愁交加,還經常遭受空襲帶來的死亡威脅。對此林徽因並不以為意,顯然她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她說:「我們太平時代(考古)的事業,現時談不到別的了,在極省儉的法子下維護它不死,待戰後再恢復算最為得體的辦法。個人生活已甚苦,但尚不到苦到『不堪』。我是女人,當然立刻變成純凈的『糟糠』的典型,租到兩間屋子烹調,課子、洗衣、鋪牀,每日如在走馬燈中過去。中間來幾次空襲警報,生活也就飽滿到萬分。」.等到在四川李莊長期停留下來以後,在缺醫少葯、衣食不濟、極端困頓的時候,林徽因徹底病倒了,從此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臥牀生涯。在病榻之上,林徽因一直堅定支持著梁思成的學術事業,關心著中國營造學社的發展,扮演著營造學社總設計師的角色。.因此,梁思成會說:「她雖罹患重病,卻仍葆其天賦的機敏與堅毅;在戰爭時期的艱難日子裡,營造學社的學術精神和士氣得以維持,主要應歸功於她。」.也就是所謂「貧賤不能移」也。

.

抗戰勝利複員後,林徽因一家回到了北京清華園,她先後幫助梁思成籌建建築系、設計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進行工藝美術探索,並且參與北京市政建設。.建國後,新中國實現社會主義計劃體制,一些單純的學術問題、都市規劃問題、文物建築保護問題等都打上了政治的烙印。.建國之初,北京市急於基本建設,損壞了一大批文物與古建。林徽因在發表的文章中,大聲疾呼保護祖國的文物建築;在會議上慷慨陳辭,對著北京市委領導痛切指責。.最讓人難以忘記的是,林徽因在1953年夏的一次歐美同學會聚餐中,她指責當時負責北京城建的副市長吳晗破壞文物建築,據與會的陳從周教授回憶:「林先生的感情更衝動了,她指著吳晗先生的鼻子,大聲譴責,雖然那時她肺病已重,喉嗓失音,然而在她的神情與氣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1954年,林徽因抱病與北京市委領導當面辯論,對著北京市委領導的面,她義憤填膺地說了那句千古名言:「你們拆的是具有八百年歷史的真古董!將來,你們遲早會後悔,那個時候你們要蓋的就是假古董!」真可謂擲地有聲!

.

在梁思成和她自己的建築思想和學術追求被錯誤批判之時,林徽因不畏強權、不避人情,堅持獨立客觀的學術主張,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錚錚鐵骨和一身正氣。 .林徽因做事乾脆利落、毫無退縮、不留餘地、鋒芒盡現,她不低俗、不媚上、不逢迎、不矯揉,她堅守正義和信念,尊重事務本身的發展規律。無怪乎陳佔祥說她是「敏捷銳利、鞭闢入裡,不是不讓鬚眉,簡直是讓鬚眉汗顏!」.也就是所謂「威武不能屈」也。.林徽因的哭、林徽因的罵、林徽因的憤怒、林徽因的失落,都不是小女人般的惺惺作態,而是一種從大處著眼的學術方向、建築歷史觀、和針砭時政,是一個有良知的建築學家遭到不公平對待時的不屈抗爭。.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林徽因對關於被批判的建築思想和理論,一直都想不通。她明顯地感到困惑與彷徨,她已經疲憊不堪。在醫院裡,她甚至拒絕喫藥,用生命和沉默來表示無聲的抗議。。。

.

林徽因並不是在意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因為「所有這些,對於詩人淡泊的情懷來說,都是無所謂的。」她主要是心疼那些保存了幾百年文物建築,質疑「正義被踐踏,信念被摧毀」。因此,在她死時,「她只是總在遺憾:『當我去了,還有沒有說的話。』」.在歷史的長河中,看待一個人是否有價值,要看他是否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對於文化或文明傳承是否有意義?對於國家和民族是否做出了貢獻?在這一方面講,林徽因無疑是精神的巨人,中華民族的文明守衛者。

————————————————

林的弟弟抗戰時加入空軍,對日空戰戰死,林在李莊寫了《哭三弟恆》,其中最後兩段的兩個最後一句,看了讓人感慨.....林一生所追求和要保護的,是一以貫之的。

.哭三弟恆——三十年空戰陣亡.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

來哀悼你的死;

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 這沉默的光榮是你。 .假使在這不可免的真實上多給了悲哀,我想呼喊,那是——你自己也明瞭—— 因為你走得太早,

太早了,弟弟,難為你的勇敢,

機械的落伍,你的機會太慘!.三年了,你陣亡在成都上空, 這三年的時間所做成的不同,如果我向你說來,你別悲傷,因為多半不是我們老國, 而是他人在時代中碾動, 我們靈魂流血,炸成了窟窿。.

我們已有了盟友、物資同軍火,

正是你所曾經希望過。我記得,記得當時我怎樣同你討論又討論,點算又點算,每一天你是那樣耐性的等著, 每天卻空的過去,慢得像駱駝! .現在驅逐機已非當日你最理想駕駛的「老鷹式七五」那樣—— 那樣笨,那樣慢,啊,弟弟不要傷心,

你已做到你們所能做的,

別說是誰誤了你,是時代無法衡量,中國還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弟弟,我已用這許多不美麗言語 算是詩來追悼你,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嚨多啞,你永不會回來了,我知道, 青年的熱血做了科學的代替; 中國的悲愴永沉在我的心底。.啊,你別難過,難過了我給不出安慰。我曾每日那樣想過了幾回:你已給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也是一樣,獻出你們的生命; 已有的年輕一切;將來還有的機會,可能的壯年工作,老年的智慧;.可能的情愛,家庭,兒女,及那所有生的權利,喜悅;及生的糾紛!你們給的真多,都為了誰?你相信今後中國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你的前頭,比自己要緊;那不朽中國的歷史,還需要在世上永久。.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後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著你哭?只因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麼給自己,小時我盼著你的幸福,戰時你的安全,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恤同安慰,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

林家出烈士,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的堂叔就佔了兩個,其中之一就是寫」意映卿卿如晤」的林覺民 ..那不朽 中國的歷史,還需要在世上永久。.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後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著你哭?.。。。。。。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看過《林徽因傳》

才明白原來世人對先生誤會竟如此之深

只想為她寫點東西能多一個人真正瞭解她也是好的

只因詩人徐志摩為她與張幼儀離婚

哲學家金嶽霖與她比鄰而居終身未娶

就對林先生如此唾棄 實屬令人心寒

世人大多眼孔淺顯,只見皮相,未見先生之骨相。

對她的黑料無非就是來自梁思成六十一歲時娶的三十四歲的續弦林洙。

林洙在她的《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中寫「我好像同時愛上了兩個人」這件事,殊不知所寫時間1932年,而金嶽霖1931年就已出國。

可見事情的真實性。

林洙出過許多書,在書中大肆抹黑林徽因,造謠與徐志摩與金嶽霖。逼得林徽因兒子梁從誡出書為母正名。她更說書裏的材料都來自於梁思成的日記與口述,卻死活不願把梁思成的筆記示人。

她在書中描繪自己與梁思成琴瑟和鳴,實則不然。並且她拍賣梁林的遺產,四處著書詆毀林先生。

那麼林先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她,是民國才女;她,又是建築大師。她,是一個清麗脫俗的女人;她,又似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

面對感情,她無比的冷靜。在溫柔才氣的詩人徐志摩的猛烈追求下,她選擇了與自己有著共同建築追求的梁思成作為丈夫。在幽默風趣的哲學家鄰居金嶽霖的欣賞下,她堅定的與丈夫站在一起。她與思成,十四歲的第一次相遇便讓他對她一見傾心;在父輩林長民和梁啟超的眼中,這門親事更是天作之合;因為她一句話,他便把建築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她與他在賓大留學期間,她總是寫得一對亂七八糟的草圖,而他的認真細緻卻總是會把它整理的整整齊齊,他和她無疑是天作之合,他們的作品幾乎每次都是最好的那一個,更讓教授們印象深刻;在賓大,她高燒不退昏迷不醒,他一直陪在她的身邊,每天清晨採一簇新鮮的花,早早騎著摩托車來到病房照顧她;在賓大,他和她父親相繼去世,他們彼此安慰、互相取暖;回國後,她著自己親自設計的嫁衣嫁與他;他們一起遊於南歐感受優雅的文化與建築,他們一起穿梭於窮鄉僻壤測量珍貴的古蹟。

他和她既是夫妻,又是朋友。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愛好,相互的欣賞。

她的活潑開朗給嚴肅認真的他帶來歡樂,他的溫柔細膩又總能平息她煩躁易怒的心。

他和她有著「太太們的客廳」這樣富足閑適的安逸生活,也一起走過戰時無處安家的艱辛歲月。

他們相互扶持,為著共同的追求奉獻著自己的精力與熱血。國徽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他們在中國的建築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此之專一而智慧的才女,竟被世人所唾棄,為後人所詬病。

難免,「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我想這形容起林先生也是恰到好處的吧。

對於事業,她又何嘗不是殫精竭慮呢?戰時,各地烏雲密佈,日軍的轟炸機時常盤旋於上空。舉家搬往李莊過著精打細算艱苦樸素的日子,徽因與思成也不曾放棄過對建築的執著追求。梁思成早在未與林徽因結婚時就曾遭遇車禍,有著嚴重的脊椎病,戰時顛沛流離使林家大小姐也經受不住這生活的摧殘,感染肺病。美國的朋友費正清夫婦請她去美國治療與創作學術,她毅然拒絕說,我要和祖國一起受苦。兒子梁從誡問他日本人來了怎麼辦,她說門後不是有揚子江嗎。一家子的生活是何其的艱難,還有梁思成的大姐此時也與他們住在一起。這位才女,不得已做起了她最煩心的家務活。思成病時,她只好一人扛起家庭的重擔。有次好不容易掙了點錢,她拿著屈指可數的錢去了集市。她買的第一件東西就是測量建築所需的尺子,而後才買了少許的肉,想起家裡已經一兩月沒聞過肉味了。即使生活再加艱苦,她與梁思成也一如既往地支撐著營造學社,這個中國建築的小團體。病時,林徽因不得起牀,便在牀頭擺滿了建築所用的書。戰後,回到北平也一直與丈夫為中國的建築事業奔波勞累。即使被醫生判了肺病五年的死刑,她也不畏生死,永遠在工作。

1955年的4月1日,一代才女變成了四月天那一抹最艷麗的霞光。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無論身邊的男人多麼強大她也不會想著依附,無論事業遇到多大的困難她也從沒有放棄初衷,即使是被病魔折磨她也從不屈服,她用強大而不強勢的靈魂贏得了身邊人的尊重和愛戴。


在世人眼裡優雅而知性的林徽因就如同她的出生地江南一樣,給人的感覺永遠是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種輕靈和鮮艷的美麗,所以人們會不自覺地愛上她的《你是人間四月天》,以為能夠寫出如此鶯歌燕舞的女人一定和江南一樣具有安靜素然的優雅、溫婉而迷人,所以她成了萬千男人的白蓮,即使歲月流逝,她在人們的心中依舊容顏不改、令人心動。可是卻很少有人會想到或者去刻意留意她的童年,對於她的成長經歷人們只看到了她的樂觀而執著,堅定又清脆,柔婉又堅忍,詩意又真實,而忽略了她所承受的寂寥和苦楚。


雖然林徽因的強大讓她不輕易被往事所傷,承受得住生命之重,但是我們卻不得不懷著虔誠的心仰望她。


林徽因的父親曾取過三房太太,很小她就知道自己的父親不喜歡母親,而母親的心裡很苦,常常背著人獨自哭泣。林徽因因為從小就聰穎淑慧,幾乎過目不忘,很小就能夠出口成章,所以林長民很喜歡她。但是即使是這樣,大家庭的複雜和矛盾還是給她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林長民比較中意年輕貌美的三夫人,而且三夫人給他生了 4 個兒子和 1 個女兒。在那個時代,雖然林長民的思想很激進,但是傳統的重男輕女的觀念卻根深蒂固,所以,他對三太太和其生的孩子投入了更多的關注,不僅他們住的地方最敞亮,而且他還經常與他們待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景象更像一家人。而林徽因卻只能和母親待在後院,不斷地聽母親的抱怨和埋怨,她不得不過早地體會世態的陰暗,因而變得早熟而敏感。


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曾道出了林徽因童年的感受:「我的外祖父林長民(宗孟)出身仕宦之家,幾個姊妹也都能詩文、善書法。外祖父留學日本,英文也很好,在當時也是一位新派人物。但是他同外祖母的婚姻卻是家庭包辦的一個不幸的結合。外祖母(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是林長民的第二位夫人)雖然容貌端正,卻是一位沒有受過教育的、不識字的舊式婦女,因為出自有錢的商人家庭,所以也不善女紅和持家,因而既得不到丈夫,也得不到婆婆的歡心。婚後八年,才生下第一個孩子——一個美麗、聰穎的女兒。這個女兒雖然受到全家的珍愛,但外祖母的處境卻並未因此改善。外祖父不久又娶了一房夫人(林長民的第三位夫人程桂林),外祖母從此更受冷遇,實際上過著與丈夫分居的孤單的生活。母親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矛盾之中,使她常常感到困惑和悲傷。


「童年的境遇對母親後來的性格是有影響的。她愛父親,卻恨他對自己母親的無情;她愛自己的母親,卻又恨她不爭氣;她以長姊真摯的感情,愛著幾個異母的弟妹,然而,那個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際關係卻在精神上深深地傷害過她。可能是由於這一切,她後來的一生中很少表現出三從四德式的溫順,卻不斷地在追求人格上的獨立和自由。」


林徽因的童年影響了她對待愛情和婚姻的態度,小時候為了讓父親將更多的目光投放到自己身上,她表現得爭強好勝,在眾多姐妹中一直表現得出類拔萃,從而林長民受到排擠不得不出國考察時將林徽因帶在了身邊,為她開啟了另一個世界……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45 篇內容

鹽選專欄

像林徽因一樣優雅,像張愛玲一樣強大

蔡少惠 作者

¥11.99 會員免費


我覺得吧,是一個集感性和理性為一體,集小女人和大女子為一體的人。她有著極度的浪漫情懷,也有著放棄浪漫回歸生活的勇氣和膽識;有著不捨與愛戀的小女人心緒,也有著獨當一面的能力和氣魄。拿的起放的下,瀟瀟灑灑的一生也許就是這樣吧


沒人知道,真正的自我連自己都不一定知道,更何況其他人。每個人對別人的理解都是片面的有限的。我們只能從一些資料裏瞭解一知半解的信息,多半是猜測和想像。

所以無解。


真正的林徽因是怎樣的我不知道,在我看過的所有關於林徽因的書來說,撰書人大多對林徽因持正面態度,畢竟人無完人,有人說林徽因有才,民國才女,但也有人說林徽因個人生活混亂什麼的,但是在民國時期女人還依附於男人生活的時代,她能成為創立清華大學建築系的第一人也是很了不得的。


關於林徽因先生經歷在陳學勇的《林徽因:蓮燈詩夢》中有著很真實客觀的評價,所以對於想正確瞭解她的朋友,我很推薦看這本書。


即使有 無數的人編排誹謗他,這纔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林徽因。

圖片部分來自於其他知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