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漢語言說和寫作美學的歷史,與北京大學具有血肉之關聯,北大美學研究可謂現代中國美學之淵藪和濫觴。12月28日至29日,“北大美學研究叢書”出版座談會暨青年美學論壇工作坊在北京大學人文學苑成功召開。

  本次論壇以“北大美學的道路與使命”爲主題,聚集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商務印書館等學界、出版界的衆多學者、專家,“北大美學研究叢書”主編、作者以及出版社三方共同就“北大美學”方面的論題進行了探討。四川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劉周遠,人文出版中心主任王定宇、編輯樑明代表我社參加了此次會議。

  本次會議圍繞“北大美學研究叢書”已出版的《春秋前審美觀念的發展》《藝海捉象:中國藝術叢論》《審美與救贖:奧古斯丁美學思想研究》《循美之路:基督宗教本體形上美學研究》《康德共通感理論研究》《畫紙上的道境:黃公望和他的》《光與色:從笛卡爾到梅洛-龐蒂》等著作展開,以作者介紹其著作及研究、專家評論和自由討論爲主要形式,探討當下中國美學發展之道路與北大美學之使命。

  “北大美學研究叢書”主編章啓羣教授就叢書出版的源起、構成、作者以及“北大美學”的歷史進行了介紹。章教授指出,“21世紀的中國,在任何情況下,純粹學術一定能夠找到適當的土壤,得以生存和發展”,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要有新科學、新技術,還要有新文化、新學術”。

  “北大美學研究叢書”主編章啓羣教授發言

  “北大美學研究叢書”目前已出版三輯共計10本,在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第一輯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均在學界產生了巨大影響,而第三輯則落戶四川,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經推出三本,其餘兩本也將於2019年推出。

  就目前第三輯已出版的三本而言,《百年中國美學史略》在20世紀中國美學三大理論遺產的基礎上,尋找中國學術發展的內在慣性與理念,爲21世紀中國美學提供了一種歷史參照。《畫紙上的道境——黃公望和他的》一書中,執手中筆展卷戲墨的大癡道人黃公望,通過對山水視覺表徵系統的重構,於藝於道完成了對自身的超越。《光與色——從笛卡爾到梅洛-龐蒂》是漢語學界最新的關於顏色理論的系統研究著作,爲中國學界對這一問題的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礎和平臺。

  我社總編輯劉周遠致辭

  會上,我社總編輯劉周遠致辭。他指出,在“振興四川出版”的總形勢下,川人社堅持精準出版、精細出版、精品出版的“三精出版”發展理念,在學術出版方面不斷思考、摸索和創新,立志打造獨具特色的出版品牌,“北大美學研究叢書”第三輯的出版正是川人社發力學術出版、打造精品圖書的重要見證。我社將繼續堅持發力學術出版,與優秀的專家學者建立密切聯繫,扶持優秀的中青年學者,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THE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