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還有各種圖案圖形大概都是為了傳播和溝通交流,人一開始是不會說話的,後來才有了語言符號,有了文化。所以從本質上說,人是可以完全不依靠語言符號就能達到傳遞信息和溝通的目的。我一直覺得在聲音溝通的過程中,起到決定因素的不是語言,而是語氣,以前就有一個案例說一個小朋友自稱有特異功能,可以猜到對方手裡的牌色和點數,後來經過各方檢驗,發現是小朋友的媽媽看到牌色和點數,高聲叫罵,小朋友從語氣中慢慢摸索出其中細微的差別。所以表達疼痛可以不用「哎呦」,也可以用「嗷」,並不是要舉極端的例子,很多場景都是這樣。那麼,在文字作品中,像小說,詩歌,戲劇應該也是有這樣的事情的,比如今天下雪了,你可以念一句「花重錦官城」,雖然沒有花,也沒有城市,但是你念出這一句的時候,別人是可以感受到你當時看到雪的心情的。語言符號並非只局限於表面意義,杜甫寫「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時候,我覺得他也不是真的寫江面月色,而是只寫了一個「冷」的感受。那麼當代小說是不是退步了?看當代的很多言論,更偏重於形式的探討,對於內容卻關注甚少。唐詩就不同,很多的詩讓人看了,完全不必理會寫的是什麼,看完能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不就是作者寫這首詩的本意嗎。陶淵明寫的「不求甚解」,大概就是指這種境界吧?


語言是無辜的... 只有用的人和人的用法在不停地變


謝邀,我覺得語言本身並不存在進步或退步這種說法,它本身的意義和說法的不同是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而造成的。
謝邀。不存在進步與退步的說法,只能說是為了適應這個時代。漢語的拼音化就是簡化,不是之前的注音方法,但是被眾人所接受。這樣看來他又是進步了,少了古文的詞義多用,文言語法到白話化又退步了,因為很少的人會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言文。不是語言學家,僅從個人感受來說。。。
不存在進不進步 語言這種工具本來就一直在變化 網路用語的出現不就是這樣的嗎有一部分人必然會珍惜他 至於不珍惜的

就和這問題完全無關了


謝邀。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好說吧,如果是語言本身,它的結構、語法、構詞,只能說在變化,很難說進步退步。況且漢語本身的複雜性也讓它難以評價。

如果是漢語文學,現代文學與古典文學的比較,從現代人的角度看,也能說給人的感覺各不相同。應該橫向比而不是縱向比


也不能說是進步或者退步吧,因為現在表達的很多都很直接,傳達的也更迅速,是時代的發展,說不定以後還有腦電波直接交流呢,畢竟語言只是傳達信息的一種方式,有些不說也可意會。


普通人的漢語退步了,語言是工具,普通人交流就好了,語法沒有多少人還在追究,現在小學語文三個「de」完全不分,就可以看出漢語是退步了

謝邀

我覺得是有進步也有退步。

進步的是漢語不在拘泥於一種表達形式,其表達風格多種多樣,是我們對於言語的描寫理解的更加透徹。

但是我個人感覺如今的中國文學論壇有一股浮躁之風,也算是新媒體的出現所造成的結果。

人們的關注點開始變了,人們開始去注意那些年輕潮流的情感作家,類似我們所說的小鮮肉,這並不是說不好,而是覺得我們是否應該去關注一下那些深度文化呢?

總之,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以前的作家,例如木心的從前慢之類的


就個人而言我覺得是進步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