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315晚会”关注焦点已经不再局限于普通的民生安全事件,随着近些年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涉及到消费者权益的行业已经不再局限于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新科技带来的新型诈骗对于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也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而在2019年的315晚会上,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财产的银行卡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通过央视记者调查发现,用户在办理银行卡时会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自动开通“闪付”功能,这项功能有些类似于智能手机的NFC功能,通过银行卡与POS机的碰触实现支付,而且这种支付在一定范围内的金额是不需要用户输入密码的,这也就意味着一款支持“闪付”功能的POS机可以不需要密码即可从一张银行卡完成取现,虽然“闪付”功能每日的消费额度是有限制的,但默认情况下每天的消费额度也能达到5000元左右。

同时央视记者也亲自测试将开通“闪付”功能的银行卡放在口袋或钱包内,POS机可以在不接触银行卡的情况下实现“隔空刷卡”,而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有用户因为这项“闪付”功能而被盗刷银行卡的案件发生,既然这项功能的风险看似如此高,那么为什么这项功能无法关闭,而且在用户开通银行卡时也不会有任何提示呢?

中国银联回应没有在开通“闪付”功能前告知用户的原因是因为在中国银联以及商业银行的官网公告、手机银行、短信通知以及领卡合约等多条渠道对用户已经进行过通知,只是用户可能忽略了这些信息,不过目前中国银联也表示将会与商业银行共同改进这项服务,很快将会允许用户自行关闭或开通“闪付”这项功能。

在谈到“闪付”功能存在被盗刷的风险时,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郭琦表示,自中国银联在2015年推出“闪付”这项功能至今,因为这项功能而被盗刷的风险比率仅为千万分之二,而对于被盗刷的持卡用户,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也将会进行全额赔付,如果距离被盗刷时间超过72小时再挂失银行卡的用户,中国银联及发卡银行在确认用户损失财产确实系被盗刷,官方也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全额赔付。

因为“闪付”功能而被盗刷的风险虽然很低,但羽度非凡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多数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比较强,同时目前的POS机体积都比较大,如果将支持“闪付”功能的POS机做到智能手机,甚至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一样大小的体积,相比这种风险比例将会有所上升。不过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用户可以自行关闭或不开通“闪付”这项功能以及银行全额赔付的服务,而且还包括那些非法交易的POS机究竟来自哪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