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得从"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说起。

量子通信在几年以前的标准名称是"量子纠缠通信",但由于本人在当时隐隐约约地感觉不对劲,于是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简单地发了几篇评论,其中谈及从他们发出的墨子号卫星工作图片与相关说明来看,判断它就是激光通信,并且认为量子纠缠通信工作原理不成立,奇怪的事在一个月左右后发生了,他们在媒体上承认是传统激光通信,不再称为"量子纠缠通信",并声称是传统激光通信的光量子加密形式,简称为"光量子加密通信"或"量子加密通信"。当时我也十分震惊,原理、功能与名称怎么说变就变啊?这是应有的科学态度吗?

实际上,所谓的"量子加密通信",在本质上就是挂"量子加密"的羊头,卖"传统激光通信"的狗肉,不存在谁更先进、更优越,只存在忽悠与诈骗!这是因为它的量子加密所依赖的量子纠缠与叠加态原理,是脱离自然力的神学理论,同时由于其单光子操控技术不具备可行性!

近年每当我们质疑其单光子操控技术不可行时,量子伪科技诈骗集团便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地退缩回"弱光源替代单光子加密"之说。他们说:"在目前技术下,还远远达不到理想条件,只能采取一些退让措施,比如用弱相干光代替单光子源,使用大量纠错码或者只在夜间实验来提高抗干扰能力等等,这就有可能带来新的漏洞,变成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显然是骗人的鬼话,弱相干光源与单光子之间有著数量与性质上的巨大差别,不可能代替单光子加密。

如果我们不作穷追不舍的质疑,他们一定会坚持说用了单光子加密,现在改称为弱相干光也是很笨拙的说词,这导致光量子伪科技诈骗集团在"单光子加密通信"与"弱光源替代单光子加密通信"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之间经常性地作被动而且十分尴尬的来回摇摆不定的切换!

关于墨子号卫星,我们完全可以说它唯一的功能就是检测智商,也即检测你是不是很蠢或很聪明,信之为蠢,不信之为聪!

【本人质疑光量子伪科技的重要文章的链接如下】

一、《百万元悬赏破解密钥,不足以证明光量子加密通信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传统激光通信》的链接

:https://m.zjurl.cn/answer/6670787541806874894/?app=news_article&app_id=13

二、《你如何看待光量子通信、计算与探测等伪科技,面对质疑表现出死猪不怕热水烫的现象?》悟空提问链接

:https://m.zjurl.cn/question/6667083146955063566/?app=news_article&iid=51430318744&app_id=13

三、《池昭新是什么人?为什么质疑潘建伟在量子力学方面的成就?》链接:

:https://m.zjurl.cn/answer/6536377641086222596/?iid=51430318744&app=?news_article&share_ansid=6536377641086222596&app_id=13

四、对《为什么仍有人抹黑潘建伟院士?》的答复文章链接

:https://m.zjurl.cn/answer/6604441977847021831/?app=news_article&app_id=1


量子通讯正是对激光通讯技术的提升和应用,全球通讯技术专家们都在对该技术领域进行著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谁掌握了量子钥匙的分发方式以及保密方法,谁就能在量子通讯技术方面夺得先机;当然,上海交通大学对量子密码的破解,说明了量子通讯并非绝对的安全,但矛盾的斗争会促使量子通讯更加完善!

量子无疑包含了电子量子以及光量子等「初子」微子,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可知:激光子就是特殊的微电子,量子通讯的关键技术在于光电解码晶片材料和电路技术创新的问题。

就量子密钥的分发而言,可以存在1、密码设置法,2、乱码重整法,3、频道限制法,4、智能回路系统识别法,5、密钥固定识别法,6、系统报警机制,7、小流量断流识别法,8、量子纠缠尖端技术系统法等等。根据迦纳教授的不完全定理,无论你使用什么方法,要是别人深入了解其中的玄机,都会找到巧妙的相应破解策略,比如银行的终端提款机,就有人能用假卡来破解。

总的来说,量子通讯就是更加先进的激光通讯,量子通讯就是比传统的激光通讯更为优越!希望广大网友积极支持量子通讯技术的研究成果,你相信吗?明天会更好!

谨以此多谢池昭新教授的邀请,更希望广大名人网友斧正之。


量子通信,本不该成为热点的部分,现在成了热点,大家跑偏不少啊。我还是多说两句吧。

传统的激光通信,和现在的量子通信在传输内容和信息上,其实是一样,没有区别的。量子纠缠效应,运用在加密技术上,而传统信息传输的方式,还是继续沿用激光通信。

而广大吃瓜群众期待著的量子通信,绝对不是加密技术的所谓量子通信。而是科幻作品中的不受距离限制的瞬时通信技术。而这个量子纠缠的应用,在量子论中,其实已经否定了,不是技术层面上,而是原理层面的否定。

现在大家打作一团,说的和理解的是不是一回事呢?我看重点和论点都是跑偏远了去啦。方舟子也打潘先生,是打的虚假宣传和论文排序,以及电视采访时的片段,对量子卫星的实际应用数据,却没有明确质疑。根本就是打架一样。

而这里对于加密技术的纠缠,更是如此。最好的加密技术也要基于匹配的硬体技术,原理不可破解,和实际操作被破解,不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抓住这点攻击,并不是高明的做法。而媒体的推波助澜更是单纯追求流量刺激恶经济效益而已。

量子论的直接应用,还没有到走出实验室的阶段。现阶段应该还是国家层面的基础研究范畴,急于商业化根本就是错误行为。

大家多一点包容和耐心吧。

我是猫先生,一家之言,感谢阅读。


你说的很对,量子通讯就是拿效率换安全的一种方式,现在对其安全性的讨论都出在终端上,量子通讯本身的安全性毋庸置疑。现阶段量子通讯毫无实用性,正如你所说基于素数分解的秘钥方式足够安全。但科技不会停滞不前,一旦量子计算有了突破性进展,只要实现100对量子比特纠缠,素数分解就能很快计算完成,现在的加密方式就不再安全,那时量子通讯才有用武之地。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是一对面向未来的矛与盾


量子通讯只是通讯过程中加密方式改变,传输的信息安全,一般认为不能被破解和截取,至于传播方式还同以前一样。个人认为,对一般个人不保密通讯意义不大,但是军事通讯,要求保密的通讯,意义就特别重大。


激光通信就是量子通信,调制方式上需要改进。


这两个是不同范畴,一个是传输方式,一种是保密方式。怎么比较?


其有许多提问,都提到量子如何如何?现在谈有作用吗,都是浪费心情和时间,不是量子通讯吗!当我们亲自体验的时候,再谈感觉多好!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没得能力回复,无法回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