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关于桃花的诗词赏析


枯木

《答王司空饷酒诗》

【南北朝】庾信

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

开君一壸酒,细酌对春风。

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

仙人一捧露,判不及杯中。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出身世家,为东晋时期文学家庾阐的后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文名早著,年十五即为梁昭明太子东官讲读,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与徐陵一起被称为「徐庾体」

梁元帝萧绎《职贡图》(局部)

侯景之乱时,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历事西魏、北周两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开皇元年(581年),庾信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在鲍照之后的齐、梁、陈三朝和北朝,没有一个人能和他相比。他的诗赋在中国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将两汉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使赋更具有形式美,将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庾信前期的诗作文赋,多为应制之作,宫体诗赋,富于辞采之美,然而过于轻艳,内涵不足。羁留北朝后,饱尝离乡去国,因此风格大变,诗赋以怀念故国乡土以及对身世的感伤居多,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其代表作有著名的宏篇巨赋《哀江南赋》以及《枯树赋》、《小园赋》等,有作品集《庾开府集》传世。

这首《答王司空饷酒诗》是庾信和当时一同被留在北方的王褒交往的诗词。王褒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东晋著名宰相王导之后,与庾信才名相并,同时被留在北朝,官职车骑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帝宇文邕时为太子少保、小司空、宜州刺史等职,对北周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庾信和王褒被留在北朝,周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都很喜好文学,二人受到特殊的恩宠礼遇,虽然在北朝高官厚禄,然庾信内心深处感到无异于「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责备自己的羁留为「遂令忘楚操,何但食周薇」,对自己的软弱深以自责。再加上离乡去国,思乡情切,因此经常同王褒相聚,同病相怜,借酒浇愁,聊以寄怀。

庾信受陶渊明影响,向往桃花源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时势所迫,无法归隐,因而对桃花情有独钟,关于桃花的诗词颇多,比如佳句「春洲鹦鹉色,流水桃花香。」,「流水桃花色,春洲杜若香」,「水似桃花色,山如甲煎香。」等等,多用桃花形容流水,这首也是关于桃花的佳作。

「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题目注明是司空王褒款待庾信,为了答谢王褒之情而赋诗一首。首句简洁明了,小园之中,有几树桃花绽放,指出仲春季节,风和日丽,同王褒相聚。

「开君一壸酒,细酌对春风。」,二人在和煦的春风里,赏春观景,一壶清酒,细斟慢酌,品评谈心。

「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这句用了两个典故,毕卓字茂世,东晋时曾任吏部郎,嗜酒如命,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然经常饮酒而废弃公事。有一次邻舍酿酒熟,毕卓因醉酒晚上到酒瓮中盗饮酒,被管酒的人抓住,第二天早上一看,原来是毕吏部,才赶紧释放,毕卓则拉著主人在酒瓮旁设置宴会,到喝醉才散去。王戎字濬冲,出身著名的琅琊王氏,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这句字面意思是:虽然未必能扶著喝醉的毕卓,然而足以同喝醉的王戎相舞。

「仙人一捧露,判不及杯中。」,这句的典故,源自汉武帝时期,为了祈求长生不死,汉武帝命令于长安建章宫中,修建高达20丈的承露仙人盘,采集天地之甘露,再和玉屑饮之。后来金铜仙人在魏明帝时被拆,从长安搬迁到洛阳途中损坏。为此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作《金铜仙人辞汉歌》,留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千古名句。,这句意思是,哪怕是承露仙人盘中的甘露,恐怕也不及我杯中的美酒。

这首《答王司空饷酒诗》,主题是答谢王褒款待之情,描写春景,并且盛赞美酒。结合二人的背景,更多的是无奈之情。面对和煦的春风,盛开的桃花,优美的风景,思乡之情不由得涌上心头,然而却难以实现,只好借酒浇愁,以图一醉,借以浇胸中块垒,无可奈何,令人有离索之感。

2019/2/20榆木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