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第一次见到,个人认为很帅气!

有一篇朋友圈简介:

前两天很火的中国传统奇门兵器「凤头铬」原来是这么来的!


某斗家的某君曾经在虎贲群里说过以下的话

——玩这种奇门武器的,都是武功差,又不愿意练基本功的垃圾。因为武功不行,所以才挖空心思搞些什么奇门武器来想占人便宜。

两个月后,他找孝陵卫定做了一对凤头铬。

真香.jpg


谢邀

这玩意就是民间械斗用的所谓奇门兵器,这类兵器稀奇古怪长啥样的都有,反正就是民间武师一拍脑门自己发明,然后去铁匠铺打一个玩。难练易破,就是图个一招鲜吃遍天。你没见过我这玩意怎么用的,来个怪招能让你吃个亏。民间短兵器大多双持,这样可以对抗略长一些的武器,瞬间爆发力强,一波带走。但要是一波带不走自己多半得交代掉。奇门兵器之所以玩的人少就是因为不好用,上手容易威力大的大家都去玩了,主流兵器就这么来的,历代战场上不断经受战争考验不断的进化变得更符合发力方式。而奇门兵器大多一个人一拍脑门自己想的,自己拿著玩,过去交通也不便,去趟省城能吹一辈子,也就十里八乡的这片拿这玩意能打打乡勇之流,没经过什么高强度的作战检验,全靠出奇制胜。不过现在兵器这玩意你看著顺眼玩玩就好,也没什么实用需求,喜欢的话可以去了解下。不过这些玩意都比较难上手,自己要有心理准备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剑斗家的魔君曾经在其论艺茶楼里说过以下的话:

玩奇门武器的,都是功夫差,又不愿意练基本功的垃圾玩意儿。因为功夫不行,所以才挖空心思搞些什么奇门武器来想占人便宜。

几个月后:

真香.gif


这个就是把前面钩改成刺的护手钩

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的护手钩

所以答主展示的凤头铬这个名字无论是谁起的,都是放屁……钩改刺就别开天地,是不是有点过分?

曾经试过「舞」动过护手钩

说说优缺点

缺点:

上下一体打造的,握手处也很扁,硌手。缠过之后还是没有剑和刀舒服。

提问者前面那个钩简直是槊的留情结,刺人根本扎不进去,砍又会被那个钩先挂肉上,砍不进去。

整体太轻,扁扁的握不严,很容易被磕脱手,做重了就没有了双持的优点了。

短……太短了,通体长度不短,但是刨除尾刺,在手前面的长度甚至低于我的手臂长度。

尾部那个刺在兵器与手臂同轴时容易误伤自己,

这个动作是手持兵器攻击范围最大的,所以通用

攻击点太分散,有刺,刃,圆刃,尾刺,这就导致上手精通难度太大,如果不全练,就失去了它唯一的优点,瑞士军刀一般的组合,复杂多变的攻击方式。

优点:

中近距离攻击方式多,尤其是前面那个钩,交错一拉,一压,可以夺轻型兵器(别试)

全身是刃,重量轻,攻击快,易伤人也易易伤己

总而言之,太杂太轻太短,没有意义,双持武器一般都可以再失掉一个后双手用另一个,但是护手钩空间小,只能单手用,不能推,不能探,不能双手劈,实战意义小,不过好处也多,因为攻击方式多,练起来全身上下各种动作都用得上,锻炼的很全面。


这货前面那个小横刃是怕捅死人偿命设计出来的吧?

你别说,这东西龙哥用合适,拿出来吓人一跳,就算一时脱手被人捡走,也不至于被人一招秒了。


先一句话总结,这个兵器实际打斗中未必有太厉害,但是对练中因为造型问题反倒容易伤人。

这个玩意可以看成是加强版的汉代手戟,能刺能啄,劈砍可以拉偏拉开一些武器的中线,护手处的格挡和卡拿功能也可以,但因为整体的功能设计,够长够威力则稍显沉重(虽然重心比较靠后),过轻则击打威力不足或太短。个人感觉上手难度比较大,双持水平不咋样的情况下,双铬比双刀要稍微厉害一点,双持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双刀厉害些,双持特别熟练才能比较好的发挥出他的全部特点。

总之奇门就是奇门,只有特定环境和特别熟练的人才能体现出他的特点,自然不如主流武器适应性强。

然后在回答里diss某魔的人基本上都打不过他(捂脸。


这玩意儿怎么看都不传统,倒像是「乾隆下江南小吃」之类,托古的仿品。

没有现代的冶金技术支持,你用「传统」的铁匠技巧打一把试试?恐怕得几个部件分别打造,然后拼接起来吧。这样一来,结构强度撑得住吗,不会碰在大刀片子上就噼里啪啦掉一地零碎儿吧?

除此之外不易携带不易保养不易训练等等缺点就不说了。我还是那句话,托古可以,但请别把你我的先祖当白痴可以吗


跟这个差不多吧?少林兵器谱里的


这不就是双钩吗,和护手钩虎头钩鹿角钩钩镰剑吴钩剑其实都是一回事,形制大同小异。。。为了炒作,咬文嚼字弄个铬出来。。。

民间兵器,威力是有,但实用性不强。属于专门为了游场比武(表演)诞生的兵器。


这些民间武器大同小异的设计,主要是出于门派和师承,这玩意练起来跟双钩能有什么不一样?只是不能钩对钩抡起来的扩展攻击了吧。。。

这类武器虽然两头是尖、四面是刃,但是结构不合理。首先进攻动作设计首先要考虑避免自伤。。其次这类东西用著轴劲,刺也刺不深、砍也砍不彻。只能民间唬人,而且最好是夏天遇到光膀的,估计冬天穿个棉袄都不一定能伤著肉。。


护手钩的衍生品。

前面也有回答说了,奇门兵器往往是二三流乡下武师一拍脑门搞出来的。

从这个浑身上下不是刃就是刺的设计来看,大概就是在追求下图这样的中二思路:


仔细看了看那个对打的gif……

感觉靠步法多一些两个手臂类似太极拳云手那种交错著胳膊走,把兵器转出去,杀伤范围挺大没看出怎么破,可能要用长兵器杀下盘


没破甲,没物穿,手又短,注定不能打Adc。打中单把,爆发也不够,不能一套秒人,除了一刀抹脖子,估计连个藤甲竹甲都砍不穿。打前排战士吧,双抗又不够,不能格挡,太轻格挡不住的。实在想不出能打什么位置。打辅助吧,没办法多人配合,也容易伤到自己人。。。


这东西真打起来很吃亏的啊,比如对捅吧,前面有个弯钩,捅人的时候你会发现捅进去一节就再也捅不进去了,结果对面用普普通通一把长剑的却能给你捅个透心凉。

砍人同理,砍下去发现钩子勾住了什么东西动不了了,对面一刀下去你一道大口子。

再说用小枝来破甲,算了吧,拿个锏、鞭、锤比你这玩意好用不知道多少,这点重量的东西,怕是连鳞甲的甲片都砸不弯吧。

综上所述,这玩意儿题主拿来收藏其实挺不错的,毕竟这玩意儿卖相确实好,要是论实战,就算了吧。

PS:其实这东西前端的设计理念和戟挺像的,又能啄、又能刺、又能砍,但为什么戟会被淘汰?一是有人研发出了专门针对戟的勾镶,二就是致死性不如矛、枪,可能你只能伤别人一臂,但别人就可以直接扎穿你的五脏六腑,所以日后的大头兵们也就抛弃了商周战国春秋时期的戟,改为用朴实无华的枪、矛了。


武器越怪,死的越快……

需要配合步伐用,克制部分兵器(如常规刀或者常规剑),同样被部分兵器所克制(你让这玩意跟大锤子对刚试试),主要造成切割类伤害,所以对无护甲或者薄甲目标造成的伤害较高,但是穿个厚点的皮衣或者铁甲基本上就可以无视了,因为这时候这种武器能造成的伤害只能是贯穿伤,用的是绿圈圈起来的位置。

因为是双手武器,而且是切削类,所以对于侧方向到来的攻击能起的防护作用不大,容易弯,多容易取决于材料和制造方式(你要是用振金做这玩意当我没说)。

由于大小问题,这种武器的使用场合应该是那种单挑情况,比较空旷的场合,同时还得是已经拿出武器的情况下。恕我直言,以这种武器的大小和使用方式来看,它应对突然袭击的能力几乎为零,估计要是被人突然近身到一个距离内,估计连武器都拿不出来就凉凉了。

不过,考虑到这种武器的样子,如果做出好的图案的话,是一种不错的收藏品。

总结一下,这是一种长剑+钩子+指虎+匕首的综合性产物,适用于不能同时拥有以上所有东西的人的不错的替代品。

就酱。


不好意思,刚刚有时间回答。

我查了中国古兵器集成,没有找到这门兵器的相关记录。我个人才疏学浅,也没见过有人使用。

这类兵器是民间武师使用的兵器,因为主兵器都已经猎装部队了。

没有作为主兵器的原因不是「它不实战」那么简单的。

也有很实战但训练难度打,比如护手钩这种极容易伤到自己的兵器。也有锏鞭类的需要极大的力量,一般人无法使用的兵器。

因此这也不证明什么……

唉……感觉这个回答好没营养啊……

说一下我对兵器的看法吧,剩的尴尬,一类兵器的产生,一定是古人为了应付当时某一类情况所给出的答案(也有和平年代为了耍酷做出来的,但那些归为武术器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冷兵器),因此像各种奇门兵器,都在它发展的那个年代有著很大的作用。

当然了,现在冷兵器也淘汰那么些年了,用处也不很大了……题主如果觉得帅,就可以去学学。个人觉得魔君还是个靠谱的老师。

抬我的龙头钾上来!

啊啊!不好,他的铬能破我的钾,因为重铬酸钾。。。

按我个人的理解,这东西还是有来源的,就是古代的 「钩镶」。

这个武士右手拿的就是 「钩镶」。好像一把弓,但是反拿著。「钩镶」 是金属的,中间有一个护手,两端弯曲。怎么用呢?

「钩镶」 专门用来对付戈(或者戟?)的。用两端的弯钩勾住戈的横枝,然后再用另一只手中的刀或剑来杀伤对手。但 「钩镶」 全金属制,非常沉重,不利于挥舞,非有强大臂力无法自如舞动。因此在历史上很快就被淘汰了。(也有可能是随著戈的淘汰而被淘汰了)


有些答主就呵呵了,一个和钩如此相似的玩意,怎么就是民间武师拍脑袋发明的了?怎么就「传统」铁匠打造不了?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