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味的新年和泼了相的故乡一样,令过年回家成了一种奇怪的焦渴,夹杂着渴望和恐惧。

阿甘他妈说过:人生就像一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就像你每一次回家,也完全不知道你的亲生父母和各种亲戚又要给你出什么样的考题,这种期待见面却不知道对面招数的设定。我们称之为——薛定谔的春节。

从“盼归”到“恐归”,我们对待传统民俗的心态在微妙的变化着。为何你越来越不想回家过年?身处异乡,想家;可回家了,却慌了。

01. “回家是一场恶战”的焦虑在四处弥漫着。

为此,为回家焦虑的人类得了一种精神病:恐归症。

一种疾病之所以“优秀”,很大部分源于其具有传染性。一传十,十传百,病原体生生不息,无穷尽也。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精神疾病可能也有“传染性”?

群体恐归症,当代一线城市职场男女面对重大环境压力、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病个体时则起引起病症。

这是一种有办法解释的神秘现象。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群体性恐归症,是在春运期间爆发的。

25岁 外卖小王

见鬼的抢票难题,让他身心俱累。

在大城市打拼的老王为了在除夕之夜与家人团聚而蜂拥在各种交通枢纽的中转地,上演着一票难求的真实境况。当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大运输系统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集体抢一张叫做《回家》的车票。而在各大运输交通排起了长龙,街道开始拥挤、人头开始涌动。就算是凌晨4点到达运输场所,也被堵成饼,小王的眉头不自觉的皱了起来。

暗暗发誓,明年不回家!!!

这种“恐归症”还不止发生在交通上,还有年纪上、亲戚上、金钱上、旅行上。

27岁 女白领小凤仙

没钱还单身,这是一个够让她恐慌的事实。亲戚,还是最不懂事那一群。

大姨妈的“指点江山”,是小凤仙特定的恐怖症。给她一些只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建议,以自己的标准来审问和批判她。

结婚了吗、朋友怎样、收入多少、房子多大?——不逼婚,咱们还是亲戚。

小凤仙家的大姨妈,每年都会来跟她妈闲聊,坐在暖气旁,打着扑克,嗑着瓜子,一边出牌一边跟她妈唠嗑:“丫头怎么还不找对象啊,这么大了再不找可要被别人挑了。小姑娘可别再挑三拣四的了,不然就成老姑娘了。你家条件也在那儿,找个会过日子的就行了。”

大姨妈说话的语气,如同谈论拿着手里的钱可以去菜市场买到几斤猪肉一般,狠狠地戳痛了她的心。

其实许多亲戚的逼婚并不是对于你的关心,他们对你的终身大事只是在饭桌上找个话题,聊聊天调侃一下,在他们心中:“结不结婚跟我没什么关系,但是大过年的,不聊这个聊什么?”

29岁 “ 独立”女性 Mary

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里,面对父母什么都没有,只有自尊心。

Mary从上大学就兼职工作,不再问家里一分钱,毕业后自己还助学贷款。找工作时一个人直接奔上北京的火车。此后过年过节过生日,都要给家里每个人备着礼物,然而没有人记得她的生日(包括父母)。

Mary家里有哥哥有妹妹,哥哥成家八年娃也有3个了,Mary担心他没有能力给三个娃最基本的生活教育条件。好在Mary爸妈爱孙如宝,已经替他扛下了一大半的育儿责任。Mary爸说:你和你妹得自己管好自己,他是没有精力管了。Mary觉得自己被家庭抛弃了。

Mary说:为了让我爸妈觉得我一切都好,就自我束缚,只愿意在他们面前展示能干的强大的自己,不希望他们看到失败的自己。

23岁 UI设计大乔妹

抢再多红包,也抵不过一条定位在国外的朋友圈

大乔妹今年过年,一共抢了25个红包,总计200元。当她因晒出红包截图获得8个赞感到美滋滋时,Amy1分钟后晒出了日本行程9宫格获得了50个赞;“今年过年好开心,从大阪逛到了北海道。”看似无意却精心编辑过的文案加上滤镜写真,一个精心挑选后定位在米其林餐厅的座标……

5分钟后……

大乔妹删掉了朋友圈

种种明显的焦虑和不甘心,欸~

20多岁的职场男女明知过年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了归乡情绪。

其实二十几岁,我们所想到的是一切皆有可能,是勇敢、希望、未来所在、蓬勃与朝气等字眼。二十几岁也应该与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七大姑八大姨口里的房贷、车贷、家庭与社会的重压。但放眼当下,环顾周围,似乎最叫苦不迭的也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感到迷茫,他们为自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而焦躁,为没能让父母满意而郁郁寡欢、焦虑。

02. 那么,这种具有传染性的精神疾病要怎么逐渐消失呢?

要知道大多数人不愿意回家,但并不是对家的一种恐惧,而是自己潜意识中一种对回家后那些烦心事的恐惧和厌恶的情绪。

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话,可能她们自己家都一堆麻烦事,亲戚何必为难亲戚?不过现在属互联网的时代,群体性恐归症不局限于固定场所。所以更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和你说不想回家过年的“好朋友、好同事”,别让他们的悲伤影响了你回家乡吃年夜饭。而且,他们可能正在面临一个人内心孤寒。

未来恐归症会以什么新方式出现?抱歉,这是我们难以预测的事情。

但是,群体恐归症的预防是相当重要的:

· 缓解压力,降低未知带来的焦虑,是预防的核心。

· 实在太压抑的时候就唱唱《春节自救指南》,据说从此没人能在你的BGM里战胜你。

· 不过,比起吐槽,如何寻求沟通和理解才是更重要的问题。恰逢春节,不妨把握机会真诚平等地交流,相互理解与包容,争取达到共识。

· 收起我们的分歧,团圆才是我们的话题。“春节自救”不仅靠智慧,还需要爱常相随。

· 最后,一起搓麻将交流感情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