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紛繁,耕耘不輟——專訪希阿榮博堪布

文/孫曉巍

見到希阿榮博堪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能採訪到他更是難得。希阿榮博堪布常年駐錫在四川甘孜的扎西持林閉關中心,那裏有綿延的雪山環繞,冬日氣溫達到了零下二三十度,交通相當不便,是一處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名副其實的“寂靜地”。

它坐落在藏人眼中的“神山”、彩虹頻現的馬頭金剛神山上,那相傳是格薩爾王的叔叔超統大王一生修持馬頭金剛並獲證圓滿的聖地。扎西持林的四周山峯秀麗、樹林蔥鬱,河水清湛,天然具足修行所依寂靜地的一切功德。

希阿榮博堪布雖頗具影響力但行事低調。二十餘年來,他除了通過正式授課、現場開示等形式弘揚佛法外,還著有多本佛學暢銷書。希阿榮博堪布的書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以現代人的表達方式,從佛法的角度,將世間的紛繁蕪雜一語道破,書中睿智柔和的文字、樸實生動的開示,幫助無數的人找回了重塑心靈世界的力量。

適逢希阿榮博堪布的新書《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出版,讓我們走近希阿榮博堪布,感受他的智慧。

除了當下的身語意,修行沒有別的入手之處

《中國民族博覽》:在您的著作中看到,世事紛繁,您也要在悲歡離合中面對生活的諸般無常:病痛的折磨,親人的離別,日常的煩惱與苦痛。尤其是生病,這是人人都難以避免的,有人會因爲病痛的折磨而意志消沉或怨天尤人,然而病痛在您這裏,卻成了觀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機會。怎麼才能化病痛爲力量呢?

希阿榮博堪布:在我的新書《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裏有專門的一個章節講病苦及如何轉病苦爲道用,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一個人在病中的表現,是很能反映他的修爲的。修行者把生病看成檢驗自己修行的好機會。在病苦之下仍能保持正知正念,說明修得還不錯。什麼是正知正念呢?簡單地說,就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驗證佛法,用佛法來指導自己當下的言行動念。這要求你即有佛法的見解,又對自己的身語意活動有很強的覺察力和控制力。在病中,我們有可能更清楚地認識苦諦,更強烈地體會到生命的脆弱、憂苦,由此生起出離心,或推己及人,生起慈悲心。我們也可以把病苦本身作爲修行的對境,觀察它,瞭解它,透過它去了解空性。如果你能做到,這種時候對空性的體驗會比平時來得更強烈、穩固。

我還想特別強調的是,疾病有可能讓我們的心變得柔軟、謙卑,承認自己的困境,承認需要幫助。這一點很重要。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幫助,也不會祈禱。祈禱三寶加持,並不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不是把一切推到別人身上。三寶的加持在哪裏?在我們心裏呀。祈禱三寶,其實是在學習從內心去找力量。

《中國民族博覽》:人世間的各種情感,親情、友情、愛情都有着快樂與痛苦,而且當面對情感或對自己太過執著時,產生的痛苦更會大於快樂。所以,有的佛弟子會產生離開所有人,一門心思修行靜心的想法,但對俗世的眷戀又會牽絆住他離開的腳步,這令他十分煩惱痛苦。是否該鼓勵他出離生活去修行呢?

希阿榮博堪布:即使離開所有人,執著可能依然存在。我們總以爲是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讓我們快樂或不快樂,讓我們執著,覺得換一個環境,問題就會自動解決,但如果我們看待事物應對問題的方式不改變,如果我們的內心不足夠強大堅韌,那麼無論在哪裏都遲早會跌回舊的習慣和煩惱哀愁中。

除了當下的身語意,修行沒有別的入手之處。

出離不必是離羣索居,你隨時可以試着去改變自己的心念和行爲,保持正知正念。心力的強弱很關鍵。有些道理我們懂卻做不到,因爲我們管不住自己的想法、情緒、慾望和言行。

我覺得在很多情況下,更關鍵的問題不是想“我到底有沒有出離心”,因爲這很容易陷入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學習覺察、分辨、管理自己的情緒慾望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治貪嗔癡。貪泛指過度的慾望,嗔泛指失控的情緒,癡指執著。管好自己的貪嗔癡,便是在努力出離。

佛教中有很多方法訓練專注、覺察、自制、包容、安寧、快樂等等能力,我們應該現在就努力去實踐這些方法,而不必等到有朝一日再去靜心修行。

快樂的能力很重要,不要學佛學得愁眉苦臉,無論遇到什麼都努力以開放的態度去面對,在所有的感情、關係,面臨的事情、問題背後,是各種各樣的期望和恐懼。努力瞭解自己內心的期望和恐懼,用佛法正見引導自己。

《中國民族博覽》:有人認爲人生不過百年,悲也好,樂也好,否極泰來也好,樂極生悲也好,都是一種經歷,人生貴在經歷。您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希阿榮博堪布:人一生的經歷,概括起來就是:緣會即現,緣滅即散。因緣到了,不想經歷也得經歷,因緣盡了,想留也留不住。悲歡喜樂實在都是各人的因緣,而且很多時候是沒得選擇的。佛教並不反對經歷,但更鼓勵大家去探索經歷背後的東西,並有意識地藉助種種經歷去培養慈悲和智慧。

講到人生本來是苦樂共生的,我想大概人在順境中才會把話說得這樣輕飄飄,你若真的身處困境,是不會想苦樂都是人生經歷、貴在經歷的。你會想盡量遠離痛苦,得到安樂,只不過有些人離苦得樂的辦法是用另一種看似快樂實則痛苦的東西替代現在的痛苦,而有些人是在痛苦的當下轉過身來直面它、超越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