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授权 | 李澈 (微信订阅号ID:CheLeeboys)

昨日在咖啡馆,澈澈依旧坐在窗边的位置,捧著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随意翻了几页,抬头发现外面竟飘起了棉絮般的雪。

大雪纷飞中,行人三三两两,多半用衣物遮去半张脸,也看不清样子,只是匆匆闯入我的视线,又匆匆逃离。

新买的2019年记事本到了,看著正红色的封皮,突然想起应写一份自己的2018年总结,借此回应大家一年来对 [李澈学长] 的关注和对李澈本人的关怀。

索性在2018年最后一天,天色微亮之时起身,盘坐在自家的地毯上敲键盘。

我那只叫」烤肉「的泰迪,依旧蜷卧在被子上,不愿伴我下床。

1,这所城市,给予性少数极大的包容

2018年,澈澈做的一个最重要决定:在杭州定居。

我是4月份来到杭州的。

我喜欢这座城市。

我选择城市时,有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我能在那座城市买得起房。

而且所在城市购房,并不需消耗我过多的积累。

倘若某座城市的普通房子均价,相当于我20年的收入,

我是定然不会选择的。

不希望自己半辈子的辛勤耕耘,仅仅是为了一套房子。

那样因房子被束缚,被牵制的生活,

会让我感到深深的无望。

我是那种,在一座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子,就会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人。

杭州对于我来说恰是如此,自己努力之上,连同家里的帮助,

不用太久就能在这座城市拥有自己的家。

我喜欢杭州。

喜欢依著移动互联网而迅速崛起的城市。

在这里,

澈澈能清楚地感受到人才在涌入。

这些人才,既包括在北上广深呆倦了的职场人,也包括奔赴网易、阿里的名校毕业生。

当然,还有不甘心一辈子驻留小城市的热血青年。

在拥挤的地铁上,我看到过约40岁模样的妇女,一只手扶著栏杆站立,一只手捧著英文书阅读。

在悠闲的咖啡馆,我看到过小学生和自己的家教老师在激烈地讨论习题。

在周末的书店,我看到过有两鬓斑白的大爷点上一杯美式咖啡,随后拿著一本财务报表的教科书,坐在角落里安静的研究。

澈澈看著那位大爷,心想,那一定是我年老时的模样。

这座城市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她积极奋斗的姿态。

还有她的包容。

兴许是我前公司年轻人居多的原因,

大家之于性少数,

全然没有任何非议,

同性恋甚至无法成为被讨论的话题,

大致觉得澈澈喜欢同性,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2,一年读了42本书

今年来杭州后,顺利寻得第一份工作。

老板给的待遇非常不错。

可任职两月,由于公司的战略方向发生转变,

导致我对工作的内容非常排斥,

同时又不愿被管束,

遂辞职。

如今,彻彻底底成了自由职业者。

每日背著电脑和书,穿梭于不同的咖啡店。

咖啡店即我的办公场所。

对于这种选择,没有后悔,

却有遗憾。

就如我在朋友圈写的那般:感叹命运的翻云覆雨手。

有些冥冥中的力量,会把你推向属于你的归宿。

聊完工作,接著便是阅读。

我有坚持阅读的习惯。

对于我来说,阅读在我的工作范畴之内。

2018年一共读了42本书,且都做了读书笔记。

小说类如《挪威的森林》,传记类如《邓小平传》、商业财经类如《水大鱼大,激荡十年》;

有情爱文如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亦有同性恋的研究报告《爱与黑暗——二战时期欧洲的同性恋者》

当然,不乏工具类书籍如《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后来我察觉,领域涉猎太广,会导致信息不够精深,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后来我有意识地去研读一些大部头教科书。

比如最近那本巨厚的《社会心理学》。

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年纪轻轻就放弃了继续学习。

在公司上班的朋友,永远要拥有随时离开的能力和勇气,更要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

3,把爱情交给时间作答

之于爱情,今年也有一番经历。

在杭州认识一个男生,长期看澈澈文章的朋友知道所指何人。

在杭州遇见的男生里,我觉得最好看的一位。

进入社会,

人与人的关系不似学校那般单纯。

鲜少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对你好。

身边有一些基友向澈澈示好,

但我总能感受到,那样的好怀有目的。

或者是意图短时间内占有你,或者考量长时间里能获取价值。

唯独这个男生,他对我的关怀里,我看不到一丝目的和私欲。

可是,澈澈和他之间存在严重的问题。

意识形态的对立是最致命的对立。

我们便是如此。

或许是彼此还不够成熟,

或许是相遇的时间过早,

至于以后的走向和结局,

我不想做任何主观上的把控,

全然交给时间作答。

我认识一些不错的基友,

学历、外貌、收入、性格等俱佳。

可不少这样的朋友,

常年单身。

他们告诉我,自己做好了此生独身的准备。

老实说,以前我无法理解,

这样的男生,如此优秀,怎么会缺少伴侣。

可如今澈澈,

竟在不自觉中也开始做这样的打算。

原来,找到男朋友,和找到合适的男朋友,

两者之间天壤之别。

4,趁年轻,努力提高自己的财富安全系数

无论结伴生活抑或单身独居,

有一条定律请千万记得,

就是自己要有实力。

趁著自己年轻时,

脑力体力皆不知疲倦的年月,

努力地去积累能量,拚命地去积攒财富。

因为这才是你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也是你有勇气脱离任何人的筹码。

澈澈算了下,2018年自己的主动收入大概在35W到40W之间。

而今年,更加强化了关于「被动收入」的意识。

个人财富上,我一直在刻意培养自己的「被动收入」。

所谓被收入,即「不需要高频加入劳作」而获得的收入。

比如澈澈去年在昆明购得一套二手房,今年那套房子市值涨了近30W,

这即是被动收入。

对于我们这种不打算养育后代的基友来说,

定然要想办法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

以后年老劳动能力退化,甚至某天遭遇意外彻底丧失劳动力,

被动收入是提高财富安全系数的最后保障。

前几个月澈澈在杭州订了一套loft公寓,

没有任何升值的期待,仅仅是作为自己在杭州的立足点。

我记得订完那套公寓的当晚,

凌晨一点,我一个人在马路上散步。

我自己的房子,加上父母在家乡的几套房子。

所有房子都处于优质地段,全部可以外租。

我算了下,自己每月的被动收入已大于每月开支。

活了20几年,我大脑神经里的那根弦一直在绷直。

无论是高考、出国学习、毕业后自己买房,

那根弦一直不敢松下来。

总感觉自己的人生还有很多事没有做,

总感觉自己的生活可能会遭遇重大危机。

总感觉自己的进步之于同龄人太过缓慢。

而今年,

在决定定居杭州,在杭州订房之后,

终于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缓口气了。

以后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热爱的知识,去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在困境中的人。

努力赚钱,不是为了擦更贵的面霜,睡更帅的男人,而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努力赚钱,不是因为多爱钱。而是不想因为钱对著别人低三下四,也不想因为钱而为难别人。

5,作为同性恋,如何活得更自由?

因为将自己的经济状况计算得太清,

觉得自己有退路、有保障、

导致2018年有段时间特别浮躁。

澈澈之前是个力争上游,止步不前,永不满足的人。

可是今年后半年,

对于财富与名利、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

不久前与一位港大硕士毕业的基友学长吃饭。

学长赴美工作几年后刚刚回国,学历、能力、财富皆远在澈澈之上。

他了解到我的心态,告诉我:「一定要想办法激发自己更强更大的欲望,只有这种内在的欲望,才能让你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

上个周一位读者和我约饭。

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向上奋进的动力。

对方和我同龄,年收入60W到80W,

但仍不满足。

他告诉我:「澈澈,我恨不得干两份工作,是希望自己早日能在钱塘江边买一套1600W的别墅。」

他告诉我:「澈澈,我每晚9点下班,是想著以后和男朋友能在国外的沙滩上喝著红酒晒著日光浴。」

那种对优质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辛勤工作的热爱,和对自我不断提高的要求,深深感染了我。

是啊,还要继续努力。

永远对生活抱以热情,永远对社会抱以善意,永远保持奋斗的动力,永快加快前进的步伐,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强大。

只有更强大,

我们才能给予父母更好的生活,给予伴侣更好的保护;

只有更强大,

作为性少数的我们,才能更加自由;

只有更强大,

同性恋群体发出的声音,才能被更多人听到和重视。

祝君好。

一个专注同志电影、同志圈正能量的暖心公众号:李澈学长 ID:CheLeeboys

近期

你引诱我暴露性取向,就是为了50元的赌注?

盘点2018,帅gay们最喜欢的文章是······

关于男生间的爱情,给你一年的精华

历史

男同的社会关注度高?| 《角色扮演》 | 裸身油画

《烈焰焚币》 | 自由职业gay | 形婚如何避坑?

《芦苇荡的时光》 |艾滋病学长 | Gay在国企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喜欢请设置星标,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gay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