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恶性传染疾病,对于艾滋病的恐惧,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存在。普通大众的观念里,患上艾滋病往往意味著「命不久矣」,意味著「生活质量的大大下降」,意味著「身败名裂」,意味著「会被歧视」……

虽然,艾滋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艾滋病早已经「有药可治」,但仍然算不上是一种轻松的慢性病。现阶段,艾滋病仍然无法被治愈,需要通过长期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维持生命。

恐艾的人和普通人还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普通人往往知道艾滋病可怕,但没有高危行为。而恐艾的人,很多人都是先发生了一些不确定的「高危」行为,才恐的艾。这种恐惧,尤其是等待检测的过程中,「恐」要来的更直接,更折磨人,更让人崩溃。

这里面,「怕死」一定会有的,虽然生活不完全都是快乐,但谁不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呢?不要听个别横人、混人说,TA怎么不怕死,来几次「高危」行为试试?

当然,恐艾者的「怂」除了「怕死」,还包含著更复杂的情绪在里面。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罹患艾滋病故的,大概就属于轻于鸿毛了吧。从人类的自我认同来说,这样式的死太过委屈,毫无意义。谭嗣同说: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如果是为了人类解放这样的伟大事业,相信很多人也不会这么「怂」了。

另外,艾滋病不像癌症,它不仅是一种严重疾病,还是一种对全社会都有巨大危害的传染病。感染了艾滋病,面对周围人甚至家人的恐惧,不理解,指指点点,你怎么想?面对自己的个人隐私(性取向、冶游史)可能会暴露,你怎么想?面对自己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可能被严重影响,你怎么想?面对日复一日的服药,定期检测,身体状态的下滑,你怎么想?

最后,严重的恐艾还是一类心理疾病,艾滋病恐惧症(即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简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AIDS)/艾滋病病毒(HIV)有著强烈恐惧感,可伴随程度不等的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特定混合性神经症状。恐艾症可根据日常表现在临床上可分为5种类型,包括: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抑郁型艾滋病恐惧症。

恐艾的人除了严重的生理不适,有可能还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负担。

以上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怕死」能概括的。

提醒大家,恐艾的滋味真的很难过,大家且行且珍惜,不要发生高危行为。

欢迎点赞关注,恐艾可关注公号《班草不恐艾》脱恐


当然不是。正常人都恐艾,正常人都怕死。大部分人都是正常人,剩下的就是变态、智者和圣人了。


我觉得是条件反射,很可能自己的生活方式接近这些人,或者离这些群体很近(很可能目睹死去),还有确实是怕死(所以怕的不只是艾滋,其他的病痛也怕。就算有一天意识到自己不会,也会担心恶性肿瘤之类的病。)但怕死的却不一定怂。所以怂不一定。


我不恐艾。

但是我同样特别怂特别怕死。

so,很明显不是,而是因为无知。


没必要恐,当然,更没必要去做错事!

恐大概是因为他以前是个很少做错事的人吧?

这不是胆小,在可以影响生死的事情面前恐惧,一点都不胆小,这很正常。

如果做了错事,放宽心去活吧,因为恐也不会让危险减小。回归正常的正确的生活,这才是解决之道。


首先,大部分染上艾滋病的人都不值得同情,因为这些人多数是因为没有自尊自爱导致。其次,怕死是人的本能。


恐艾遇上强迫症。有强迫症不一定恐艾,但是恐艾一定有强迫症。


他们可能并不是很深的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只是听说或者通过网路,看到一些可能会出现的症状理解为特异性的症状与自身的切身感受做对比,不知不觉的让自己对号入座,也可能因为理智和本能的反应,相斗争所以怀疑自己,使自己深深的陷入困境和恐惧当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