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問題並沒有引戰的意思,只是站在上座部角度,如何觀瑜伽師地論的。


我有個朋友比較相信南傳上座部佛教,他說瑜伽師地論號稱出自彌勒,這拿到南傳上座部會被笑話,原因是所有的菩薩在上座部佛教中都是凡夫,沒有任何果位,不像大乘佛教還分登地的聖位菩薩,也就是說彌勒在上座部佛教根本就沒有資格和能力造論,因為他只是一位凡夫,所以瑜伽師地論的作者是彌勒,這就註定這部論根本不能稱為論,因為論通常都是聖者所造,凡夫或者菩薩是沒資格造論的。


上座部是如何看待瑜伽師地論的?

這個題目,本身就是凡夫的一種偏見與無知。估計題主根本沒讀過【瑜伽師地論】,不知唯識學為何。

建議題主,好好學習佛學的基礎知識,從基本的概念學起。

南懷瑾老師:學佛先要研究了解《瑜伽師地論》要想學佛,如果不了解《瑜伽師地論》的話,就好像是瞎子摸象 南懷瑾老師:學佛先要研究了解《瑜伽師地論》要想學佛,如果不了解《瑜伽師地論》的話,就好像是瞎子摸象

講有關教理方面的問題,首先要研究的就是《瑜伽師地論》。站在佛學的立場來講,一個真正學佛的人,有四本重要的佛學論著要讀。其中有兩部是印度的,就是《大智度論》和《瑜伽師地論》;兩部是中國的,就是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和永明壽禪師的《宗鏡錄》。近幾十年來所寫的許多佛學概論,都是概論的概論的概論了。可惜你們諸位現代青年,學佛學都從現代化的概論的概論入手,那是有問題的。所以,我們今天研究的佛學概論,就是玄奘法師翻譯的《瑜伽師地論》,共有一百卷之多。

我們如果以一般學術性的立場來講,佛學的學術思想可分成四個範圍。所有的經典,分為大乘經典、小乘經典兩種。大乘的佛學思想,包括它的學術與修證;又分為兩個範圍,一個是龍樹菩薩的般若佛學系統,屬於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的前期佛學;另一個是無著、世親兩兄弟菩薩的唯識法相的佛學系統,屬於後期的佛學。我們現在手裡拿到的《瑜伽師地論》,在學術的範圍屬於後期的佛學。如果以佛學嚴正的立場來講,也許可以說後勝於前,越是後面的越是精細周到,包羅的也越多。

像西藏密宗黃教宗喀巴大師的系統,就是《瑜伽師地論》的系統。宗喀巴大師有名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依據印度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炬論》加以擴充的著作;而《菩提道炬論》,就是從《瑜伽師地論》體系中來的。

無著、世親兩兄弟是出家人,世親菩薩年輕時專供小乘佛教的經典及修持,非常反對大乘佛教,後來受了哥哥無著的影響而學大乘。學了大乘以後悟道了,卻想自裁,因為慚愧懺悔自己小乘的著作太多,毀謗了大乘,這個罪業無法消滅,只有一死了之。無著菩薩對他說:你太沒出息,一個人走路「因地而倒,因地而起」,你既然以筆毀謗大乘,你不會反過來以這支筆來弘揚大乘嗎?後來世親菩薩就再重新開始,造了唯識法相系統的論著。

他們兩兄弟約好,都發願往生欲界的兜率天,去親近彌勒菩薩。無著菩薩要涅槃了,弟弟世親就對他說:你往生那裡後,要給我一個消息。無著說:好,好,一定給你消息。無著涅槃後,世親不但打坐入定看不到哥哥,連夢也沒夢到過,一連三年都沒消息。心中有些懷疑了。又經過好幾年,無著菩薩現身了。「哥哥你究竟到哪裡了?」「我就在兜率內院啊!」「那你怎麼到現在才來呢?」「我剛剛到彌勒內院,彌勒菩薩正在說法,我在那裡聽了一下,心裡牽掛你,等彌勒菩薩講完,我就趕緊來告訴你了!」「人世間已經過了好幾年了啊!」「幾年嗎?我覺得只是一下而已。」

據說《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講的,無著菩薩記錄的,屬於法相唯識部分。相傳無著菩薩夜裡入定,上到彌勒內院聽彌勒菩薩講法,白天出定把它記錄下來。後世一般學者不相信,說這是無著菩薩自己撰寫的,怕後人不相信,故意說是彌勒菩薩講的。我們後世的人,因為根本沒有得過定,也沒有出過定,連入定出定的影子都沒有,更不了解什麼是入定,所以不會相信。

印度現在還有瑜珈學派,瑜珈有三種,身瑜珈、心瑜珈、音聲瑜珈。但印度只剩下身瑜珈,也就是身體方面的修鍊,菁華部分已經變成密宗的金剛亥母拳,一套有四十多式,是打坐起來打的拳。音聲瑜珈就是咒語,心瑜珈是心地法門,這兩種印度沒有了,只留傳在中國這一部《瑜伽師地論》中,所以《瑜伽師地論》是印度真正宗教的心瑜珈。現在這裡翻譯為「瑜伽」,不是「瑜珈」;瑜伽是修心瑜珈有所成就的人,所以稱為瑜伽師。就如中國人講的,修行人叫修道,修道成功的人叫做有道之士;修練瑜珈的人叫瑜伽士,修成就了的人叫瑜伽師。

什麼叫「地論」?地就是範圍,《瑜伽師地論》共分十七地,就是分成十七個範圍來說明。由人的生命講到物理、物質世界,整個宇宙;再講一個人如何修持身心,而證得這個無上的道。其中又分小乘、大乘的修持方法,一直到成佛,總共有一百卷。

玄奘法師以最大的功力翻譯這部書,所以研究唯識的叫這部書為「大論」,要想學佛,如果不了解《瑜伽師地論》的話,就好像是瞎子摸象,這樣亂搞是不行的。《瑜伽師地論》包括了一切修證,先從做人的人道修起,上去是天道,再上去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這五乘道的修證,都包括在內。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也是講五乘道,五乘道才是真正的學佛之路。

要想學佛先學做人,人道沒有修好連天道的資格都不夠,哪裡能談修佛道?所以人天乘修好,才有資格修小乘道,有了小乘道的資格,才夠得上修菩薩道,才是大乘道。

中國唐宋以後的佛教、佛法,都說自己是大乘佛法。大個什麼?大的影子都沒有,只有牛吹得大。大是從小而來的,一點小善都做不到能夠做大善嗎?一個人小事情不肯犧牲,大事情會犧牲嗎?那只是吹牛罷了。說小錢捨不得花,要花一定花大錢,那也是吹牛給人家聽的。同樣道理,人乘道都沒有修好,就不要說學佛成就了,絕不可能。所以《瑜伽師地論》嚴肅告訴我們這個修持的道理。


沒什麼好看待的,甚至不想也沒必要去理會研究,因為上座部不會承認南傳巴利三藏以外的任何經,更何況是論呢。


謝邀。

瑜伽師地論是大乘唯識的經論,上座部肯定不會承認。

上座部和大眾部分裂是因為對戒,主要是捉金錢戒理解有歧義,因為上座部對戒律要求之嚴格,到了分毫必究的地步。對比瑜伽師地論中菩薩戒品這一段,菩薩不但能捉金錢,更要多蓄金銀以攝受眾生,上座部一定不能接受。


哈哈哈哈,有很多教理不一樣。估計真開戰辯論會很有趣。

不過我覺得古代的佛學水平要比當代好多了,除非是玄奘或那爛陀寺的人,來和古代大寺派的人來辯論,(然後再加上現代佛教學者的即時解說),否則感覺會看不過癮。

涉嫌引戰了。

樓上仁者說的挺好,「上座部肯定不會承認」。

不要毀謗阿拉漢,也不要說無著菩薩的是非。

看就完事兒了,不懂的拿出來探討,我都能給你胡亂解答。


謝邀。

不懂小乘佛教。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