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陈亮

  文 | 吴钩

  本文为非虚构,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都出自史料,绝不迷惑人蒙骗人。

  嗯,我要说的这名状元,叫做陈亮,是南宋的著名学者,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光宗朝的状元。但他在考中状元之前,却三次蒙冤入狱。历朝历代,有此遭遇的状元,估计就陈亮一人了。

  陈亮第一次入狱,是在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当时陈亮三十六岁,在家乡永康县闲居。因为仕途失意,人生落魄,胸有块垒,便经常借酒浇愁,醉卧美人膝。这一日,陈亮约了同乡的读书人甲(史料没有记录他的名字),带了几名歌妓跑到庵寺饮酒作乐。同饮的还有客人乙。甲是“邑之狂士”,放浪不羁,乘着酒意,称陪酒的歌妓为妃。

  乙故意掇弄他:“既已册封了嫔妃,哪拜谁为宰相呢?”甲指着陈亮说:“拜同甫(陈亮,字同甫)为左丞相。”乙又问甲:“那你封我什么官儿?”甲哈哈大笑:“拜你为右丞相。吾用二相,大事可成矣。”乙一听,将甲扶上高座,然后拉着陈亮行跪拜礼,歌妓则模仿嫔妃的样子,捧觞劝酒,唱《降黄龙》祝贺。这当然是酒后的胡闹,但放在古代,这种胡闹若是被官府知道,那可是杀头的谋逆之罪。

  要命的是,乙是一个奸佞小人,第二天便跑到杭州(从永康到杭州,路途不远),向刑部尚书何澹告密。更要命的是,何澹跟陈亮还有私怨。原来,早年陈亮在太学读书,时任国子祭酒的何澹很不喜欢陈亮,以考试不合格为由,将陈亮逐出太学。陈亮自然是愤愤不平,逢人就说:“亮老矣,反为小子所辱。”何澹认为陈亮的话损害了他的声誉,怀恨在心。

  这个时候,乙跑来告密,让何澹一下子抓到了陈亮的把柄,何澹高兴坏了,立即命人将陈亮与狂士甲抓起来,关入刑部大牢。陈亮被笞打得体无全肤,不得不供认自己心图不轨,犯下大逆之罪。何澹将陈亮案的结案报告呈送宋孝宗,等着皇帝下旨处死陈亮。

  宋孝宗

  幸亏宋孝宗是一位很开明的君主,说:“秀才醉了胡说乱道,何罪之有?”陈亮这才躲过一劫,无罪释放。同时获释的还有狂士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酒真的不能乱喝。

  话说陈亮与甲“俱掉臂出狱”,回乡住了几年,谁知淳熙十一年(1184),倒霉的陈亮又惹上一场官司:他的家僮杀了人,而被杀者恰好曾经侮辱过陈亮的父亲,家属便认定家僮杀人是受了陈亮的指使。于是,陈亮又被押入大牢。幸运的是,陈亮有一个好朋友,就是大诗人辛弃疾,与宰相王淮的女婿有交情,经他从中斡旋、尽力营救,陈亮“遂得不死”,又给放了出来。

  但陈亮命运中还有一次牢狱之灾。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陈亮四十八岁,一直居乡未仕。一次,家乡举办乡宴,邀请了陈亮等地方名士赴宴。席间,陈亮因口味嗜辣,跟主人要了一把胡椒粉。宴会上倒没有发生什么事,但半个月后,一名与陈亮同桌的卢姓士子暴亡,卢氏之子告官说:父亲是喝了陈亮的毒酒才毒性身亡的,因为父亲与陈亮同桌饮酒,而陈亮桌前放有药末,父亲生前还说食有异味。

  可怜的陈亮第三次入狱,关在大理寺大牢中——又是喝酒惹的祸。幸好案子查无实据,审案的司法官“百端搜寻,竟不得一毫之罪”。大理寺少卿郑汝谐说:“陈亮,天下奇材也。国家若无罪而杀士,上干天和,下伤国脉矣。”将陈亮放了。

  三次身陷牢狱,虽说都有惊无险,死里逃生,但我们相信,不明不白被抓入狱的人生经历,肯定给陈亮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导致出现反常人格。

  有事例为证。淳熙十四年冬(此时陈亮尚未第三次入狱),陈亮前往江西信州拜访老朋友辛弃疾。快进入辛弃疾居住的山村时,要经过一座小桥,马却死活都不过桥,陈亮大怒,竟然“拔剑斩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辛弃疾在楼上看到这一幕,“大惊”。

  陈亮与辛弃疾性情相投,政见相合,见了面,少不得开怀畅饮,纵谈天下事,乘着酒意还说了很多不欲人知的心里话。辛弃疾又留陈亮在家里过夜,半夜里,陈亮酒醒,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白天辛弃疾说的话,认为他醒来“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想到这里,陈亮浑身冒冷汗,悄悄爬起来,偷了辛弃疾一匹马,趁着夜色逃走了。——这么敏感多疑的心理,大概就是无端入狱经历造成的心病。

  辛弃疾

  对老朋友的不辞而别,辛弃疾自然是莫明其妙,托人给陈亮寄去他的一首新词。这首词我们应该都会背诵,题目叫做《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过了一个多月,陈亮给辛弃疾寄来一封信,提出要借10贯钱(估计是会子)。大概也是想刺探辛弃疾的心意吧。辛弃疾很讲交情,如数给陈亮汇去10贯钱。

  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春,有过三次坐牢经历的陈亮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授建康府判官。可惜,尚未到任,陈亮的生命已走到尽头,卒于绍熙五年,享年五十二岁。唉,人生苦短,还是要好好过日子。

  (正文结束)

  陈亮词选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曾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念奴娇(至金陵)

  江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妖冶廉纤,只做得,飞鸟向人偎傍。地_天开,精神朗慧,到底还京样。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 因念旧日山城,个人如画,已作中州想。邓禹笑人无限也,冷落不堪惆怅。秋水双明,高山一弄,著我些悲壮。南徐好住,片帆有分来往。

  贺新郎(同刘元实唐兴正陪叶丞相饮)

  修竹更深处。映帘栊、清阴障日,坐来无暑。水激泠泠如何许。跳碎危栏玉树。都不系、人间朝暮。东阁少年今老矣,况樽中有酒嫌推去。犹著我,名流语。 大家绿野陪容与。算等闲、过了薰风,又还商素。手弄柔条人健否。犹忆当时雅趣。恩未报、恐成辜负。举目江河休感涕,念有君如此何愁虏。歌未罢,谁来舞。

  满江红(怀韩子师尚书)

  曾洗乾坤,问何事、雄图顿屈。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北向争衡幽愤在,南来遗恨狂酋失。算凄凉部曲几人存,三之一。 诸老尽,郎君出。恩未报,家何恤。念横飞直上,有时还戢。笑我只知存饱暖,感君元不论阶级。休更上百尺旧家楼,尘侵帙。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秋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水调歌头(癸卿九月十五日寿朱元晦)

  人物从来少,篱菊为谁黄。去年今日,倚楼还是听行藏。未觉霜风无赖,好在月华如水,心事楚天长。讲论参洙泗,杯酒到虞唐。 人未醉,歌宛转,兴悠扬。太平胸次,笑他磊磈欲成狂。且向武夷深处,坐对云烟开敛,逸思入微茫。我欲为君寿,何许得新腔。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场。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本文来源:「我们都爱宋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