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两部电视剧粗略谈一下观感。从共同点来讲:

首先,两部剧从演员阵容来看都属戏骨压阵,熠熠生光,配角也是演技爆棚,个个精彩。其次,剧情方面也都是精雕细刻,紧凑而不失厚重,情节推进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快一分,失掉了历史的独特韵味;慢一分,则显得拖沓冗长,没有了特定剧情的紧张感。

从不同点说:

《 走向共和》,剧如其名,展现的是中华民族旧有皇权代表、士大夫、新知识分子以及革命党人在巨大的历史变革洪流中的挣扎前行,剧情从中日甲午海战前夕一直延续到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这三十多年的历史大事件。在剧中,可以说没有刻意的正反派的较量,而是著重刻画代表不同思想的各个阶层在面对外国侵略,即将遭受亡国灭种时内心的拷问和为此做出的不同抉择。这部剧所展现的历史格局非常宏大,以史实为依托,导演寄托的是一种对民族国家在艰难中寻找方向的感慨和隐喻。据说当年在播出时被认定为映射现实,仅仅播出几集就被拿下,实属可惜。

《大明王朝1566》相对于前者来说则历史格局小了许多,精于对权谋的刻画,单纯从历史剧的角度欣赏也是极为上乘之作,对于了解道君皇帝嘉靖、清官海瑞、全奸严氏父子以及大明独特的政治体制,不失为最佳选择。

总得来说,我个人而言,《走向共和》比《大明王朝1566》更值得欣赏,可能是两部剧所选的历史节点不同,前者选在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给人的冲击力更强一些。


谢邀,所学甚杂,谈谈看法。

首先,《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两部剧都非常的经典,但是又各具特色。

《大明王朝1566》所表达的更多的是权力斗争。皇权、宦官集团、文官集团、清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整部剧的焦点。这部剧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

胡宗宪苦心为国,却不被理解,夹在嘉靖帝、严嵩还有裕王之间,很多能做的事,因为猜忌却不能做,这种矛盾的痛苦中甚至想以死殉国。难啊!

杨金水坏事做尽,却对芸娘一往情深,最后装疯卖傻,却也忠于皇上。

高翰文就是典型的书生代表,空有一腔报国热情,但却没有政治智慧,虽然胡宗宪百般叮嘱,还是一到浙江就被美人计套路了。

海瑞代表的是百姓,虽然他有手段有智慧也有魄力,但是他所代表的百姓利益和皇权之间本来就是冲突的,所以报国无门。

总之,每个人物,都很丰满,也很精彩。

《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不同,主要表现的是历史洪流。洋务派,守旧派,维新派,革命派共同成就了历史,也被历史成就。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虽然也想挽救大清,但是在那种封建体制下,不改变社会体制,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也是难啊。。。

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掌握著大清的最高权力。却只贪图眼前享受,不想变法求强。

维新派虽然被皇帝重视,却没有变法求强的切实手段,只会空谈,居然把维新变法的希望寄托于刺杀慈禧太后上。

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不能达成一致,在利益的争夺中错过了晚清时期改变国运的机会。

总之,两部剧都非常的精彩,推荐大家观看。


《走向共和》的经典在于,他打破了以往脸谱化描写有些历史人物的定势思维,比如李鸿章,比如袁世凯,比如慈禧太后。

另外,他用恢宏的布局和长线的脉络让一众伪历史剧折服,从清末到民国初期,各色人物悉数登场,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手笔。

第三,他借古讽今,古为今用,深刻阐释了革命对于国家发展之意义和必须,历史观很正,这相当不容易。

《大明王朝1566》的长处在于对官场文化的面面观。他的故事本身并不是历史,比如徐阁老和张居正及高拱等人的时间交错问题。但是,他的剧情的严格、细致程度,却让这部本不是历史剧的历史剧大放光彩,不得不说,编剧刘和平确实很厉害。

在这其中,海瑞和嘉靖皇帝的人物塑造我觉得是最成功的。尤其是嘉靖的故弄玄虚和海瑞的耿直不弯,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明王朝1566第一,走向共和第二。


都看过了,1566告诉的你党就是党考虑全局,也需要刚正不阿的人。走向共和告诉你:顺应潮流!但是也在还原历史,伟人不一你定是真的伟人。读懂的点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