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兩部電視劇粗略談一下觀感。從共同點來講:

首先,兩部劇從演員陣容來看都屬戲骨壓陣,熠熠生光,配角也是演技爆棚,個個精彩。其次,劇情方面也都是精雕細刻,緊湊而不失厚重,情節推進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快一分,失掉了歷史的獨特韻味;慢一分,則顯得拖沓冗長,沒有了特定劇情的緊張感。

從不同點說:

《 走向共和》,劇如其名,展現的是中華民族舊有皇權代表、士大夫、新知識分子以及革命黨人在巨大的歷史變革洪流中的掙扎前行,劇情從中日甲午海戰前夕一直延續到袁世凱復闢帝制失敗這三十多年的歷史大事件。在劇中,可以說沒有刻意的正反派的較量,而是著重刻畫代表不同思想的各個階層在面對外國侵略,即將遭受亡國滅種時內心的拷問和為此做出的不同抉擇。這部劇所展現的歷史格局非常宏大,以史實為依託,導演寄託的是一種對民族國家在艱難中尋找方向的感慨和隱喻。據說當年在播出時被認定為映射現實,僅僅播出幾集就被拿下,實屬可惜。

《大明王朝1566》相對於前者來說則歷史格局小了許多,精於對權謀的刻畫,單純從歷史劇的角度欣賞也是極為上乘之作,對於瞭解道君皇帝嘉靖、清官海瑞、全奸嚴氏父子以及大明獨特的政治體制,不失為最佳選擇。

總得來說,我個人而言,《走向共和》比《大明王朝1566》更值得欣賞,可能是兩部劇所選的歷史節點不同,前者選在大動蕩大變革時期,給人的衝擊力更強一些。


謝邀,所學甚雜,談談看法。

首先,《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兩部劇都非常的經典,但是又各具特色。

《大明王朝1566》所表達的更多的是權力鬥爭。皇權、宦官集團、文官集團、清流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是整部劇的焦點。這部劇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

胡宗憲苦心為國,卻不被理解,夾在嘉靖帝、嚴嵩還有裕王之間,很多能做的事,因為猜忌卻不能做,這種矛盾的痛苦中甚至想以死殉國。難啊!

楊金水壞事做盡,卻對芸娘一往情深,最後裝瘋賣傻,卻也忠於皇上。

高翰文就是典型的書生代表,空有一腔報國熱情,但卻沒有政治智慧,雖然胡宗憲百般叮囑,還是一到浙江就被美人計套路了。

海瑞代表的是百姓,雖然他有手段有智慧也有魄力,但是他所代表的百姓利益和皇權之間本來就是衝突的,所以報國無門。

總之,每個人物,都很豐滿,也很精彩。

《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不同,主要表現的是歷史洪流。洋務派,守舊派,維新派,革命派共同成就了歷史,也被歷史成就。

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雖然也想挽救大清,但是在那種封建體制下,不改變社會體制,一切努力都是徒勞。也是難啊。。。

以慈禧為代表的守舊派,掌握著大清的最高權力。卻只貪圖眼前享受,不想變法求強。

維新派雖然被皇帝重視,卻沒有變法求強的切實手段,只會空談,居然把維新變法的希望寄託於刺殺慈禧太后上。

不同的利益相關方不能達成一致,在利益的爭奪中錯過了晚清時期改變國運的機會。

總之,兩部劇都非常的精彩,推薦大家觀看。


《走向共和》的經典在於,他打破了以往臉譜化描寫有些歷史人物的定勢思維,比如李鴻章,比如袁世凱,比如慈禧太后。

另外,他用恢宏的佈局和長線的脈絡讓一眾偽歷史劇折服,從清末到民國初期,各色人物悉數登場,這可不是一般的大手筆。

第三,他借古諷今,古為今用,深刻闡釋了革命對於國家發展之意義和必須,歷史觀很正,這相當不容易。

《大明王朝1566》的長處在於對官場文化的面面觀。他的故事本身並不是歷史,比如徐閣老和張居正及高拱等人的時間交錯問題。但是,他的劇情的嚴格、細緻程度,卻讓這部本不是歷史劇的歷史劇大放光彩,不得不說,編劇劉和平確實很厲害。

在這其中,海瑞和嘉靖皇帝的人物塑造我覺得是最成功的。尤其是嘉靖的故弄玄虛和海瑞的耿直不彎,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明王朝1566第一,走向共和第二。


都看過了,1566告訴的你黨就是黨考慮全局,也需要剛正不阿的人。走向共和告訴你:順應潮流!但是也在還原歷史,偉人不一你定是真的偉人。讀懂的點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