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大到中国大家自古内在的谦虚特质,小到学霸的心理状态剖析,欢迎讨论!


想起之前上初中的时候...

作为一个良心公立学校

期中期末考进了年级前40名...

奖励就是下午放学留下来免费补上三节课...

反正是一分钱不要_(:з)∠)_

然后每次我们班学霸考完争相对答案

对完之后纷纷表示

我可能要掉出前40了

终于可以早点回家了

然后成绩出来之后

都是年级前十_(:з)∠)_

反正...感觉他们就算考的再差发挥再怎么失常

都跟我不是一个等级的

....每次看著他们怒吼著争论答案

...瑟瑟发抖溜一遍凉快去

明明我才是那个根本不想放学被强制留下来...

旷过n节数学英语课的人

_(:з)∠)_

那些学霸越是成绩好越是谦虚...

嘴上说著不要但是还是无比认真的补课去了

甚至有一次相约翘课...

结果只有年级第三那位学霸以及另一个和我一样的学痞...我们真的翘了课一起去打游戏...

???不是说好的不上吗??

wori为什么你们都去了??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像我这种学痞...

佛系上课...假装路过办公室看一眼排课表

看老师挑科目

不想上的课我就跟著大部队随波逐流下午四点半溜出校园假装放学....

然后回家打游戏_(:з)∠)_

(因为补课不收费所以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很认真对待...比如有个英语老师就喜欢发阅读下来写...写一节课...然后对答案...接著就让我们one by one上来讲...emm压根就不想上...一般看到这位老师的课我都是放学背起书包就跑2333班主任都拉不住我)

冬天的时候补完三节课快七点天都黑了

摸黑结伴回家的时候...学霸们还在滔滔不绝的讨论题目...而我在一旁吃著烧饼插不上话...

发自内心感觉他们是真的很努力吧_(:з)∠)_

我觉得学霸们谦虚是因为...

他们眼中的题目简单

和你眼中的简单...

不太一样...

然后他们对自己的衡量标准...

跟你也不太一样...

他的谦虚在他看来就是真的..

因为人外有人...在他眼里

比他厉害的狼人有很多

但是对于你来说

这个谦虚就很假...然后不理解为什么他已经这么优秀了还不停的努力...

因为你们的圈子就不同

比如...当化学模拟试卷特别简单时

我估完分大概46-48内心十分喜悦

但学霸们却认为...这卷子出得太水了

大家都是50分满分根本拉不开分...

我??

然后英语发卷子120我考了108挺开心的

我旁边的我学霸考了117正因为听力扣了一分而反省自己

然后中午放学大家都去吃饭了...

他一个人在教室孤独的听听力

然后上述的学霸纷纷考上了省重点

大部分都进了重点班

我...一条咸鱼

拿著过重点线仅一分的成绩上了普高

然后高中就没有遇上什么惊人的学霸

_(:з)∠)_

上面可能都跑题了...但是强调的是

关于圈子的问题emm

怎么说呢

我哥211毕业后工作...年薪50w

在上海有车有房生活稳定...

在我们十八线小城市的亲戚朋友圈里面

感觉很厉害...简直是人生楷模

但是在他的圈子里呢...他的大学同学...毕了业之后继续读研...然后去耶鲁读博...现在在美国...买了栋别墅...年薪100w...美元...

他的高中同学...985毕业后一直在做科研..

后去英国发展...海边买了套房...别说车了....连游艇都有了...是的...就是游艇...停在家门口...

这仅仅只是跟他玩的好的个别例子...

我哥从小是人人羡慕的学霸

但是站在他的角度来看

你觉得他还能骄傲得起来吗?

你圈子里的人都是大佬

除了谦虚还能怎样呢....

你眼中羡慕的学霸

他谦虚是因为

在你接触不到的他的圈子里

还有著大把大把比他更优秀的人

所以,就怕有天赋的人比你还努力吧。


以我多年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的考试经验来说…其实学霸真的不是在装13…是我们弱爆了…

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就是人类在自己越不了解的领域 越会有一种蜜汁自信

比如你学乐器之前…觉得这小玩意挺简单…

比如你考试之前…没复习完但感觉自己会的差不多了…

比如你考试之后…觉得自己做的挺好…

那是因为你根本没有自知之明啊!!或者说,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错哪里对…所以才会有这种蜜汁自信…

而学霸考完,其实心里是很有数的,自己哪些方面没发挥好…哪几题答案出现漏洞没补救好…哪些题目的答案存在疑问…

他们都是知道的!并且因为自己本有能力解答但没有发挥到极致而懊恼!!所以才会说自己考砸了鸭!!!

而大部分凡人 根本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 连自己错了什么都不知道啊!


那学堂君就从心理学角度为大家剖析一下学霸的内心os~

相信题主和学堂君一样,在考试前,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于是乎,学渣开开心心的去裸考啦!出成绩时果然59分要死不活的样子……

然而,当学渣悄咪咪地问学霸:

「成绩怎么样?」

「太烂了」「多少分?」「反正就是不行……」「多少分嘛?」「90……」「这还差?」(不可置信惊讶中……)「我觉得至少能考95的……」(OS:我平时都考99的!!)

于是,学霸就会被吐槽淹没,扣上虚伪、矫情的帽子……明明那么稳,还喜欢说自己虚???

然而事实上,心理学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防御性悲观现象

防御性悲观:我不信我能成功

防御性悲观(defensive pessimism) 的概念最早由Noren等人于1986年提出,是指那些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旧设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举个栗子,就好比有些学霸常常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持有消极预期,担心自己发挥不好。

研究者一般认为防御性悲观包括两个组成成分:消极期望和反思性。学霸们并非故意矫情,而是可能事先预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因而常常让自己陷入焦虑的情绪中。

为什么我们会不相信自己的成功

研究者认为防御性悲观是人在成就情境中的一种认知策略,与人们所理解的一般的悲观是不同的,消极的思维也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它似乎服务于两个目标:

自我保护:期望不大,失望就不会大

为自己将来的成绩设置低的期望水平是服务于自我保护的目标。担心出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局面损害自尊,降低目标可以使个体在可能的失败面前做好心理准备。尽管对一般人而言,期望水平越低,实际表现会越差。但对于防御性悲观者而言并非如此,实力通常会推翻一切不合理预期。

动机作用:想像失败能激励我成功

对可能失败的焦虑和消极情感服务于动机目标。防御性悲观者会额外地关注将要发生事件的消极可能性,无论他们对事件的期望如何,他们都会想像最糟糕的场面。为了避免这种噩梦的发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就会更加努力,从而增大成功的概率。

同样的悲观,不同的归宿

学霸说的没复习可能是防御性悲观,而学渣说的没复习往往就是真的没复习了……考试前不想看书、干其他无关的事情、参加party等等,等考试成绩出来后便会说「我把时间都拿去玩了,能考好才怪」,这就是自我设障啦。

自我设障与防御性悲观有些相似,是指当个体预期事情可能会失败时,就故意在前进的道路上找寻、声称或创造某种看起来有说服性的障碍。若结果是失败,就将之归因于自设的障碍,从而避免去直面失败的真正原因——能力不足, 达到自我保护(self-protection)的目的。

防御性悲观与自我妨碍的区别在于,自我设障是一种妨碍成功的行为选择策略,如减少努力,关注与任务无关的行为等,从而改变失败的意义,这样便能很少威胁到他们的自我价值。而防御性悲观仅仅是一个认知性的策略,并不是行为上的,防御性悲观者并没有放弃努力,低的期望水平也并没有变成现实,因此它们对学业结果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防御性悲观者的学业成绩往往并没有受到不良的影响,而自我设障者往往学业成绩不理想。

但积极乐观,或许能让学霸更上一层楼

尽管防御性悲观者与乐观者的成就在短时间内未有显著区别,然而也有研究显示长期来看,防御性悲观者的学业成绩的平均分低于乐观者,防御性悲观者经历了更多的压力,有更多的心理症状,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也较低。随著时间的延长,他们的内部动机逐渐减弱,人感到精疲力竭,最终会影响到成就。

廖一梅说:「悲观主义不是情绪,更不是情调,而是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正因为有了悲观这碗酒垫底,我才得以更偏执,更努力,更有勇气,我清楚地知道我们不可能失去更多,除了经历我们也无从获得。」

或许就像对「吾生也有涯,其学也无涯」的两种解读一样——一种人会觉得学海无涯我更应及时努力,另一种人会认为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倒不如放弃了。悲观主义让我们「keep hungry」,一直追求做的更好一点。

学堂君觉得,当学霸在面对学渣的时候,也应适当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成熟的悲观主义者,大概是把悲观留给自己,把乐观留给他人的人吧~

参考文献

[1]苏彦丽, 张进辅. (2008). 国外防御性悲观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16(5), 745-752.

[2]Norem, J. K. (2001). Defensive pessimism,optimism, and pessimism.

[3]Norem, J. K. (2002) Thepositivepower ofnegativethinking. Basic books

[4]Norem, J. K., Cantor, N. (1986). Anticipatory and post hoc cushioning strategies: optimism and defensive pessimism in 「risky」 situations. Cognitive Therapy Research, 10(3), 347-362.

[5]Norem, J. K., Cantor, N. (1986). Defensive pessimism: harnessing anxiety as motivation. J Pers Soc Psychol, 51(6), 1208-1217.

作者:莉亚

相关原文:「这次大概要考砸了……」 | 学霸就是矫情?

我们立志做最优质的心理科普,让这里成为当代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大学堂。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

欢迎参与机构号提问讨论 评论回答 私信学堂君和 TA 的小伙伴们 :)

微信公众号「bnupsychology」欢迎关注!


学生时代,每个人都认识那么几个学霸:每次都哭喊著「这次考砸了」,结果每次都名列前茅。还有位网红学霸在视频里哭诉生物考砸了,「我有四题没有答啊!整整四题啊!」

图片来自网路

说不定,你自己就是这样的「学霸」?

「别夸我,我受不起」

知乎大V动机在杭州提到过一个概念 @动机在杭州,叫「浙大病」,但其他的名校学生和许多有著高成就的人都会有同样的困扰[1]。他在浙江大学为学生们做心理咨询,发现很多人明明很优秀,也能得到他人的欣赏,却总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样的光环。每当听到别人的夸奖,他们总会想:

「夸我的人只是不了解我。如果他们认识了真正的我,就会发现我真的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别人。」

这群人共同的困惑,就是「我没有别人想的那么好」,这样的心态叫做冒充者综合征(imposter syndrome),它不是一种精神疾病,却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困扰。

就像那种常见的选择题,「请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不同的一个」,「冒充者」们常常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不同的选项,只是偶然被放在这里,随时会被人挑出来。他们总感觉配不上自己的学历、职位或荣誉,总是生怕哪里出了差错,暴露出「真面目」,失去所有的光环和他人的接纳。

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这群人常常会表现出一些完美主义的倾向:要么格外努力,过度准备,企图把事情做到「最好」;要么因为极度的焦虑而不停拖延,甚至推掉任务。

越成功,越焦虑

心理学家 Pauline Clance(冒充者综合征的发现者之一)总结了一个「冒充者循环」(Imposter Cycle),表现了这群人的典型思维方式[2]:

- 面对与个人成就相关的任务(例如竞赛、升学考试、面试),「冒充者」们感到焦虑;

- 由于焦虑,他们进行过度准备,有些人会先拖延,然后疯狂地准备;

- 任务完成后,他们先是感到放松和成就感,但这些感觉会很快消失;

- 即使得到了正面评价,冒充者仍然会否认自己的实力,认为别人高估了自己;

- 事先过度准备的人会将成功归功于努力,而一开始拖延的人会将成功归功于运气;

- 这些信念强化了冒充者循环,在面对新的同类任务时,他们再次感到非常焦虑。

对于「冒充者」而言,成功不仅无法带来快乐,还会加重他们的焦虑。就算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会想:「靠努力才能追上别人,说明我本来就很笨。」所以,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们仍然对自己没有信心,仍然会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过度谦虚」并不能使人进步

冒充者综合征与完美主义之间有很强的关联。「冒充者」们无法忍受自己不是那个「最好的」,也难以忍受自己的表现中不完美的地方,往往放大自己的不足。

为了维护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成功者形象,他们会回避那些可能暴露自己短板的任务,这就错失了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例如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具有冒充者综合征倾向的人更不愿意承担超出自己职位范围之外的工作[3]。

学界曾经认为女性、性少数群体和少数族裔更容易产生冒充者综合征,但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遇到压力的时候,男性也会表现出冒充者综合征的症状,而且程度比女性更加严重[4]。

学会安心接受表扬吧

认识冒充者综合征是摆脱它的第一步。当你感觉自己侥幸取得了成功,或者受到了过高的表扬,并因此感到不安的时候,请提醒自己:这是一种不理性的思维,它只会带来焦虑,快停下来。

接下来,你需要逐渐克服完美主义。比如,你可以鼓起勇气,把未完成的作品拿给信任的人看看,咨询他们的意见,你担心的「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和嘲笑」多半不会发生。

你还可以尝试通过教授他人来获得信心。通过担任助教、指导新人或者提供培训、咨询服务,你会发现,和后辈们相比,自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完全能胜任今天的位置。

最后,你还可以多和信任的人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不仅能得到一些情感支持,也许还会发现,原来 ta 也有相似的感受。实际上,冒充者综合征心态是许多人共有的秘密,只是谁也不愿意先说,就像一场「谁先眨眼就输了」的荒谬游戏。

慢慢学会享受成功吧!

成功总是被放在聚光灯下的,而那些「不完美」的时刻只有自己知道。那些被一遍遍重写的文章,无数次涂改的图纸,邮箱里一封封的拒信,「本可以做得更好」的瞬间,都只有自己知道。或许这才是冒充者综合征如此普遍的原因。

成功都是侥幸,失败才是常态。这听起来好像很丧,但是当你尝试的次数多了,总能考出几次高分,做出一些好作品,赢下几场比赛,你值得安心享受这一切成就。最重要的是,许多人也经历过同样的失败和自我怀疑,也和你一样战战兢兢地接受著夸奖。

所以啊,不必担心被人看破「伪装」,其实你和他们一样。

你的脆弱和你的力量,都和他们一样。

参考文献:

1. 动机在杭州. (2014, September 26). 「浙大病」你有吗?Retrieved June 13, 2018, fr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857373]

2. Clance, P. R. (1985). The Impostor Phenomenon: Overcoming the fear that haunts your success. Georgia: Peachtree Publishers.

3. Vergauwe, Jasmine Wille, Bart Feys, Marjolein De Fruyt, Filip Anseel, Frederik. (2015). Fear of Being Exposed: The Trait-Relatedness of the Impostor Phenomenon and its Relevance in the Work Context.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30. 10.1007/s10869-014-9382-5.

4. Rebecca L. Badawy, Brooke A. Gazdag, Jeffrey R. Bentley, Robyn L. Brouer, Are all impostors created equal? Explor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impostor phenomenon-performance link,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Volume 131, 2018, Pages 156-163, ISSN 0191-8869,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18.04.044.


以上,希望这个答案能给你新启发。

想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欢迎关注简单心理知乎账号,或者简单心理微信公号「微信号:janelee1231」

你还可以:

参与专业心理问答「http://jdxinli.cn/5azu6z」

预约专业心理咨询「http://jdxinli.cn/2ukmmb」

成为心理咨询师「http://jdxinli.cn/ky4kjx」

和2W+小伙伴一起共读,吃透经典心理学著作「http://jdxinli.cn/4nho68」

觉得有用,就赞一下再走呗~~


张逸就是这种人。

就一个高中生而言,张逸太过复杂了。

他是学霸,毋庸置疑。但永远只考全校第二名;

他篮球打得很好,但班里还有那么三四个比他更强一点的;

他个子蛮高的, 模样也很不赖,但暂且还谈不上帅;

他女朋友很漂亮,emmmmmmmmmm......

言归正传,张逸太复杂了,但又尚未复杂到很好的掩饰自己。以至于同学们都能感觉到这个人怪怪的,进而很讨厌他。

考前抱著班里的普通后进生,扯著嗓子带著哭腔喊:「罗哥我这回肯定考不过你了......」这种事儿他经常干。

凑到其他好学生桌子前,翻人家习题册,等人家回来后大声喊著:「我靠你做题好多啊,你每天晚上睡不睡啊?」这种事儿他也干过。

我不确定他在脑补什么,但看上去他总是希望可以树立起来一个「不怎么学就可以考很好的人设。」

顺便提一句,我们年级第一就是那种人。

张逸还挺喜欢跟混子们在一块,但他又不真混。你知道的,学生刻薄起来也是很要命的,久而久之便传出一种说法,叫「张逸老舔著人家,可混子们压根看不上他。」

现在的小孩是怎么回事我不清楚了,我们那个年代,混子普遍是比较尊重「知识分子」的,学习好的,混子都会高看一眼,欺负的时候也会避开刻意他们。而「知识分子」如果愿意跟混子在一块玩的话,普遍都蛮受欢迎的。

但张逸是个例外,他在那帮人面前刻意作出很社会的姿态,让混子也觉得「怪怪的」。

学生时代总会有不受欢迎的家伙。我打小就不是一个特别能融入集体的人,因此我总是在观察。观察久了,许多事情我脑袋里都会有自己的解释,可我解释不了张逸这个人。

我观察到大家都很讨厌他,学生时代被人嫌弃到那个程度的。要么是因为邋遢,要么是因为脾气古怪,要么就是因为女孩子模样不好。

可张逸,不至于的。

我跟每个人闲聊,问为什么讨厌他。同学们大都说不出所以然来。

逼问得急了,大都会抛一句:「看著就有点傻逼。」或「太装了。」

青春时代的大多数事情,到最后也就那么稀里糊涂过去了。

可高二那年,我们班主任更年期,抽了个大风。

她闯进教室,站在讲台上,一脸吃了屎的表情,她宣布道:

「每个人,在纸上写下三个名字,写下你认为对这个班最有害的人,我们把ta踢出这个班!」

顺便提一句,我们是实验班,学校把最优秀的师资和生源聚集在两个班里,互相竞争,保障升学率。而其他班基本上就放弃了,用来挣学费。

「每个人都必须写,不写的,直接滚出去。」

不是谁都有幸能看一次这种人性的试炼场的。围绕这件事,我们可以聊得有很多。但这次,我们先来谈谈张逸。

每个人都写下了名字,班长在讲台上唱票,班主任不在教室。后来我们得知,她当时趴在教室外的门缝上,阴恻恻地往里面看。

青春时代的大多数事情,谁喜欢谁,谁讨厌谁,谁跟谁打过架,班里谁是人气最高的,班里谁是受排挤的,这些事情每个人都会有,到最后也就那么稀里糊涂过去了。

可这次投票,把一些东西放到了明面上。

投票到中途,张逸青著脸站起来跑了出去。

事实上他不是最高票呢还,但一次次被念到名字的时候,那滋味想必很难忍受。

他跟班主任闹,说别整这些破事儿了,你不就是要踢人么,来,把我踢了吧。

班主任整天在教室背著个手,没事儿了就念叨,我有三大宝,「兰成张逸张笑华」。这是我们年级稳定的前三名,因为有另一个实验班的存在,班主任特在意这个,就指著这仨宝贝拿成绩呢。

而张逸会拿到票数也显然在她的意料之外。

班里乱了,有的人上去锤了桌子,大骂「投他妈了个比,让你们投你们就投?」有的人站起来演讲,大喊这是「违反教育法的!」

开始乱哄哄,结束也乱哄哄。这件事以班主任好好安抚了张逸为收尾。至于往普通班踢人的事,班主任也再没提过。

张逸是个很复杂的人,和他走得太近容易被一块孤立,但我还是忍不住跟他聊过几次。

他跟我说过几句真心话。比方说这句:「任何事情都不能耽误我做题。」

我得知了有一次,他那个女朋友跟他大吵了一架,要分手。当天晚上,他一边哭一边写习题册。

我知道了,他老家不是我们省的人。父母把他带到这边,不知为何又不在他身边陪著。有一次我俩一块在食堂吃饭,他指著我手里的馒头笑著说,「你们这边管这个叫什么来著?『馍馍』?」一脸欣喜的样子。

我得知,他现在这个女朋友不是他追的第一个人。他心里有一个排序,从最漂亮的追起,然后是第二漂亮的,然后是第三漂亮的......

我逐渐有些理解了他。他从未给我说过,但我仿佛又亲眼见过似得,他说:

「我从来都要要最好的。」

学习是要拿第一的,我知道,第二名始终在折磨著他。

女朋友也一定要是最漂亮的,起码他努力去争取了。

另外,学生圈子里,是有地位高低的。有的人不承认有,有的人看不见。但张逸看得见,他觉得混子地位高一点,他也想粘上点,显得牛逼。

而关于学习,大家都说年级第一天赋惊人,每天几乎不怎么学,但回回考第一。

他也希望大家这样看待自己吧?或者,起码不要以为我超努力,还是无法超过人家。

他说,「诶呀,我压根没看书呢。」

他说,「诶呀,完了完了,这次肯定考不过你们了。」

他是真的,真的很在意学习这件事啊。

后来过了许多年,到了大学后他依然非常努力,他被学校保了硕博连读,他勤勤恳恳在学术上一条路走了下去。

后来有一次大家偶然碰到,坐在一起喝茶。

我们叙旧,逐渐聊起那次投票事件,我问他:「你怎么看待大家当年那样对你啊?」

他捧著茶杯,雾气笼罩他的眼睛。他叹了口气说:「其实跟大家没什么关系,关键是我自己的问题。」

「那只是一个不想做自己的小孩罢了。想通了,也就长大了。」

我俩都笑了,半晌后我笑著说,「精英也有少年时嘛。」

其实我俩联系很少,记得当年我们高中的时候,还很流行QQ空间。印象中他有给我留过言,但记不得是什么了。

打开QQ空间,感觉打开了一个满是尘土的盒子,翻了半天,终于翻到了他的留言,他说:

诶,这很张逸。

我是刘隐山,一个写故事的人。

刘隐山:少年匪城1?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