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周路平 鄭亞紅

編輯 / 趙豔秋

2019年3月29日,全球數十位記者聚集在華爲深圳總部的一個展廳裏,華爲輪值董事長郭平向外界公佈了華爲2018年財報。儘管不是上市公司,但華爲一直保持着披露財報的傳統。

根據華爲2018年的財報顯示,華爲的全年營收爲7212億人民幣(約爲1052億美元),歷史上首次突破千億美金,同比增長19.5%;淨利潤爲593億元,同比增長25.1%。

這是一場不同尋常的財報發佈會。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問答環節,媒體的多個問題並不是圍繞業務和業績,而是關注在安全、可信等問題上。外媒更是將發問的焦點集中在華爲與美國政府的關係上,郭平對此類問題回答得毫不留情,他直指美國政府針對華爲的做法屬心態有問題,稱其對華爲一系列的行爲,吃相難看,“爲所謂的紳士感到遺憾”。

不過,華爲公佈的財報和對未來的解讀是比較有底氣的。在華爲財報中出現了諸多個“首次”。譬如消費者業務第一次超過了歷史悠久的運營商業務,成爲華爲收入增長的“扛把子”;華爲企業業務營收首次突破了百億美元;而華爲的研發投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佔到了銷售收入的14.1%。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數據,華爲在2018年提交了5405份專利申請,超過了高通和英特爾,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從整體情況來看,華爲目前似乎並沒有受到美國圍堵的太大影響,依然在以正常的速度穩步增長。但仔細分析歷年的數據,對比國際巨頭,華爲也有不少挑戰要去逾越。

01

收入增長來自哪裏

華爲發展到現在已經走過了31個年頭。在相當長的時間裏,華爲都是一家完完全全的toB公司。但自從2011年華爲消費者業務成立之後,華爲已經成長爲一家既有to B業務和能力,也有toC業務和能力的巨頭。

2018年是消費者業務首次超過運營商業務,成爲華爲名副其實的收入增長火車頭。

製圖/張哲

餘承東曾在2016年豪言“三年趕超蘋果,五年趕超三星”。從結果來看,華爲在2018年前三季度,已經成爲全球出貨量第二的智能手機品牌,僅次於三星。但根據年底公佈的最終數據顯示,華爲還是以相差不到300萬臺的數量排在三星和蘋果之後,位居第三。但從增長勢頭來看,2019年華爲將在銷量上很快超越蘋果,不過距離三星依然有不小的差距,目前這個差距從量上來看是近1億部。

與消費者業務蒸蒸日上形成反差的是,運營商業務在最近十年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去年降幅爲1.3%。這種跡象在2017年已初露端倪,當時運營商業務只有2.5%的增長,進入低速增長期。當然,這是受到整個行業週期性的影響,中興通訊在2018年運營商業務的營收爲570億元,也同比下降10.5%。

通訊市場4G大規模建設已經完成,而5G的規模商用還沒有到來。儘管華爲宣佈已經獲得了30多個5G商用合同,但大規模的商用和出貨將發生在今年。郭平透露,2019年頭兩個月華爲收入增長超過30%,運營商、消費者和企業業務這三駕馬車都有兩位數的成長。不難想象,隨着運營商5G投資驅動的到來,運營商業務將在2019年有不錯的表現。

華爲的企業業務在2018財年也突破百億美元,這是該業務的一個里程碑。不過,郭平也坦承,華爲還有很大差異,例如在數據通信領域,主要競爭對手是華爲的13倍,華爲需要更努力。

02

華爲VS國際巨頭

最近六年,華爲的營業利潤率走出了一條微笑曲線。2014年和2015年的利潤率分別爲11.9%和11.6%,而2016年下滑到了9.1%,進入低谷期,到2017年有所回升達到9.3%,2018年則重新回到兩位數,營業利潤達到10.2%。

利潤一直是華爲非常關心的話題,也是衡量一家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餘承東曾在2017年初對媒體透露,任正非批評了消費者業務盈利能力不足,利潤增長太慢。任正非當時在內部說,蘋果每年推兩三款手機,盈利達到了千億美金。華爲儘管在手機銷量上已經超過了蘋果,但利潤上遠不如蘋果。華爲內部給消費者業務定的小目標是,三年內服務水平趕上蘋果,利潤率趕上OV。

任正非的擔憂不無道理。儘管營收已突破了千億美元大關,但華爲在利潤上距離一些國際高科技公司還有差距。

從毛利率來看:華爲最近5年的平均毛利率爲40.86%,這與韓國三星非常接近,三星過去10年的平均銷售毛利率爲40.42%。但華爲與思科、微軟、蘋果等高科技企業仍有差距。根據AI財經社的統計,思科、微軟和蘋果最近5年的平均毛利率分別爲61.4%、65.1%和38.7%。

製圖/張哲

從淨利潤來看:華爲最近5年平均淨利潤率爲8.4%,而微軟、蘋果最近5年平均淨利潤率分別爲20%和22.1%。不過,華爲的淨利潤率遠高於愛立信2.17%的水平,與韓國三星9.87%比較接近。

雖然這樣的比較非常粗略,各家企業的業務有所不同,“輕公司”和”重公司”在成本上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我們仍能大致看出差距。

03

華爲的薪酬競爭力

從今天的財報看,華爲在2018年僱員費用上的支出總額達到1465億元,而華爲的員工總數爲18.8萬人,算下來人均年薪接近78萬元。這在國內科技公司裏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數字。

與同處深圳的互聯網公司騰訊相比,華爲的薪酬也很有優勢。騰訊2018年有員工54309名,總薪酬成本爲421.53億元人民幣,摺合人均年薪77.6萬元。

但華爲作爲一家有工廠的實業公司,在員工人均產值上比“輕公司”要低。騰訊5萬名員工貢獻了3126億元的營收,而華爲18萬員工貢獻了7212億元的營收。簡單計算可得知,騰訊的人均產值爲625萬元,華爲的人均產值爲400萬元。

如果把視野放寬到國際巨頭上,蘋果在2018財年的總營收爲2656億美元(約18209億人民幣),蘋果的員工總數爲13.2萬人,人均產值爲1379萬元;微軟在2018財年營收爲1103億美元(約7562億人民幣),員工總數超過12萬人,人均產值爲630萬元。上述兩家巨頭的人均產值都要高於華爲。

從研發中心走出來的華爲員工

這一方面說明,華爲在科技實力和人員效率上有進一步挖潛的空間。另一方面也說明,華爲乾的還是偏苦偏累的活。這也是爲什麼華爲一直強調“以奮鬥者爲本”的文化。從消費者業務的產品研發、銷售,到運營商業務的項目交付和落地,都是靠着18萬華爲人在背後的付出。

這也由行業特性所決定,通信行業是一個重資產、低毛利的成熟市場,高通等美國企業站在了食物鏈頂端,靠賣芯片和收專利費獲得了超高利潤。華爲儘管自己研發芯片,並且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但華爲的底子還是在電信設備的生產與項目的交付上,這又迴歸到了苦活累活。當然,這些工作本身非常有意義,就像所有人都在互聯網飄着時,總得有人來建基礎設施。

04

資金效率的挑戰

從財報中還能看到,華爲的資金使用效率在降低。2018年,華爲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爲70天,較2017年的63天增加7天 ;而存貨週轉天數爲77天,較2017年的71天增加6天。 這些數據都意味着華爲的資金週轉效率在降低,需要佔用更多的資金,造成現金流緊張。

一個側面能證實這一點的是,華爲增加了借款項目,在2018年底的長短期借款總共699億元,較2017年底的399億元增加了75.2%,主要用於保障5G、雲、人工智能和智能終端以及面向未來研究與創新、品牌與渠道建設等的持續加大投入。

不得不承認,華爲依然是一家管理傑出的企業。華爲在2018年共產生銷售和管理費用爲1052億元,佔銷售毛利的37.8%,比2017年的38.92%和2016年度的41.14%均有所下降。這是企業在管理和效率上提升的表現,這也解釋了爲什麼華爲這麼多年來在管理上一直被其他企業奉爲圭臬。

05

挑戰與機遇並存的2019

從今天的財報會上看,2019年的華爲是禍福相倚。

去年,美國對華爲的打壓已經令人對華爲的前景感到擔憂。任正非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給出了業績預警,“2019年對於華爲來說也許是最困難的一年,可能會在國際市場面臨挑戰和困難。”他把華爲2019年的收入目標定爲1250億美元,增速將低於20%。

這是任正非的一個保守估計,側面反映出美國的打壓確實給華爲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然而禍福相倚,美國屢次對華爲的狙擊開始產生了正面效應。不久前,任正非在接受BBC記者採訪時說:“華爲公司本來就是一個小公司,也不是很出名,但美國這麼多高官在全世界遊說,告訴全世界‘’華爲這個公司很重要,它有問題’,結果讓全世界人關注華爲。”

郭平在財報會議上透露,華爲在2019年一二月的營收增速都超過了30%,“感謝美國政府到處爲我們做廣告”。誰也沒想到,華爲不僅沒有重蹈中興的覆轍,業務反而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財報中,輪值董事長郭平提到了“堡壘很容易從內部攻破,堡壘也最容易從外部加強”。經過30年高速發展,華爲內部出現了大公司病,出現了拖沓推諉沒效率的情況。“要感謝外部的壓力,內部的惰怠因爲外部的壓力而團結起來。”

過去一年的風風雨雨,讓這家公司有了更多“隱形”的變化。在2018財報中,多處提及合規、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財報中提到,華爲已經在加大對安全性和合規上的投入。2018年底,華爲董事會做出決議,初始投入20億美元的專項預算,在整個公司範圍內開展軟件工程能力變革,用面向未來的標準對歷史上所有代碼進行重構。華爲希望通過這項龐大的工程達到從以前的結果可信到之後的過程可信。

華爲財報裏還有兩頁專門談合規舉措。其中包括任命首席合規官統一管理公司對外合規,直接向董事會彙報,在各業務部門、全球各子公司設置合規官併成立合規組織,負責本領域的合規工作 ;針對貿易合規、網絡安全與用戶隱私保護、反商業賄賂等關鍵領域,華爲還分別成立了專項合規管理組織,實行跨區域、跨業務領域的體系化管理。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華爲在國內的營收佔比近幾年都在穩步上升。國內的龐大市場給華爲提供了穩定增長的堅強後盾,這是中國企業所具備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華爲作爲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企業,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收入。華爲正在努力與各國客戶溝通,在海外市場找尋更多突破口。

綜上,華爲在如此複雜的宏觀背景下依然保持快速增長實屬不易。隨着5G大規模商用,華爲的運營商業務將回暖,消費者業務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但華爲也面臨提升技術實力、改善利潤率、應對國際市場不確定性的種種挑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