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新中國的建立,是無數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周仁杰,就是其中爲之奮鬥的一員。

  和當時大部分加入紅軍的苦難農民一樣,周仁杰也有一個苦難的童年,因爲家境貧困,只有10歲的周仁杰不得不給地主家幹活來養家。湖南是中國共產黨的發源地之一,周仁杰也因此受到影響參加了革命。1926年,只有14歲的周仁杰參考了當地的革命運動,還當上了兒童團長。

  可是大家也知道,共產黨剛開始的發展非常的不順利,馬日事變是湖南革命力量從公開走向隱祕的一個轉折點,周仁杰因此祕密的加入了游擊隊。參軍的這一年,周仁杰才只有17歲。

  之後的歲月,周仁杰一直奮戰在前線,先後加入了共青團和共產黨,從一個普通的紅軍士兵做起,慢慢的當上了班長,19歲的時候成爲了連長。周仁杰還參與了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並且還參軍了紅軍的長征。

  紅六軍團領導與十六師團以上幹部合影(左一爲周仁杰)

  周仁杰打仗非常勇猛,當時,紅六軍團在貴州被敵人重兵包圍的時候,是周仁杰帶着前衛衝鋒,才讓全軍能夠成功突圍。戰鬥結束後,周仁杰因功被升爲團參謀長,當他成爲紅六軍團第十六師師長的時候,剛剛纔23歲。1936年的4月,紅二和紅六軍團要度金沙江,也是周仁杰率領十六師擔任了前衛,成功的掩護主力部隊安全渡江。

  1943年,周仁杰進入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時期要成立東北根據地的時候,周仁杰被派往東北工作,先後擔任了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的第三十三師師長、第四野戰軍第四十八軍第一副軍長等重要職位。

  解放戰爭時期,周仁杰還參與了遼瀋、平津、渡江等重大戰役,並且身上多次負傷。在遼瀋戰役期間,周仁杰率軍抵抗了杜聿明的四個主力師團長達三天的連續進攻,最終讓我軍主力取得了遼西會戰的勝利。

  1955年授銜的時候,周仁杰被授予了中將軍銜,當時他才只有43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後來周仁杰又從陸軍轉爲海軍,先後擔任了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南海艦隊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等職務,通過學習和向蘇聯海軍專家請教,周仁杰在我國東南沿海初步建成了海岸防禦體系。

  1983年,周仁杰退居二線,他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可是並沒有徹底休息,他開始寫回憶錄,爲此多次去老區和當年戰鬥過的地方進行調查研究來蒐集資料,並且發表了多篇回憶文章,晚年過得充足而平靜,2001年1月22日周仁杰逝世於北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