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豆瓣)

近两年经常会看到有人提起「终身成长」,以此为基础的各种广告更是甚嚣尘上。工作几年我确实也能体会,保持成长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因为日常的工作能带来的成长是非常有限的,当挑战来临的时候,没有额外的积累根本没法应对。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要提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多看书。但光是看也不够,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内容,在实践中反复思考,成长也无从谈起。而写作在这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帮助理解内容,另一方面帮助思考实践机会。

近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正好看到有不少人推荐布兰登·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说是一本介绍基本写作原则的书,分享了一些实用有效的基础技能,非常适合像我这类初学者参照练习。我还关注到,本书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毕业于哈佛大学,曾担任美国考试机构Kaplan的培训主管,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修改文章的经验,总结出版了《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看完之后,我觉得真的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谋篇布局是文章的骨架,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2、遣词造句则是文章的风格体现,如何才能精炼、准确地表达观点;3、反复修改润色,增加文章的可读性。结构、风格和可读性三个方面包含的写作原则,适用于大部分的写作情景,通过练习这些技巧,让写作有规律可循,能快速提高写作能力。


结构-文章的骨架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写作难在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我觉得更难的部分是,有很多内容想分享,但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安排。我以前写作经常意识流,想到什么写什么,逻辑结构不清晰,有的时候甚至写著写著就忘了自己原来想说什么。其实,文章就是用来传递作者想法的,最好在一开始就明确立场,既是提醒读者也是提示自己。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介绍了经典的「5段写作法——引言、正文、结语」,即在文章开头部分就摆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分2-4个主题进行阐述,最后总结。这种「自上而下」的倒三角形布局是非常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正如布兰登·罗伊尔在文中写的「先给读者一个目标,再告诉他们抵达目标的方向」,如此才能目标清晰、路径明确。

绝大部分的写作方法都建议挑选2-4个主题进行阐述,以支持在开头部分提出的观点。在阐述过程中,要注意对观点进行分类,先讨论完一个在讨论下一个,切记杂糅,就像动物园会将爬行类和灵长类分区展示一样。挨个观点进行讨论,不仅层次分明、内容清晰,也方便读者理解内容,更好地传递观点。

回顾以往不多的写作经历,我发现我总是希望每个主题的内容是差不多的,这样看起来比较匀称。事实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内容有所侧重,或者通过顺序体现不同的重要性,毕竟关键部分更加显眼总是必要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介绍了6大基本写作结构,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逻辑顺序,提示观点或主题的重要程度。转折词和引导句也是有效的指引工具,既能提示文章走向,还能让文章更有节奏,更加有趣。


风格-文章的皮肉

明确的观点需要案例支持,越是具体的、有趣的案例越是有说服力。以往在公司发言时,我只会简单地说明「利润下降了」,或者是「利润下降了10%」。但看完《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之后,我意识到:更具说服力的说法应该是「本月利润下降了10%,因为总体成本增加了20%。具体是,收入增加了5%,市场推广费用上涨了22%」。这些客观的、既成事实的案例能十分有力地支持我的观点,让对方意识到我的观点是有依据的,而非凭空捏造。

为了准确地陈述案例、表达观点,布兰登·罗伊尔还提示要注意使用简洁、精准的词语。因为用词模糊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但又不能过于简单,像我以前的汇报包含的信息量少,不利于说服对方。这就需要进行考量和平衡,既需要充分论证不能过于简单,也要避免文章篇幅冗长,或者在论证过程中用词不当。

此外,《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建议,包括尽量用简单辞汇,尽量用主动语态,尽量用短句。当然,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也可以适时地交叉使用长短句,或者并列句式。另外,积极的、个人化的词语也很重要,这样可以拉近我和读者的距离。考虑到文章的读者群有男有女,在使用代词时要保持性别中立。

总体来说,文章整体的叙述应当既能准确呈现我的观点,也能使读者充分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要用大量的例证做支撑,并确保论证过程中用词精准、易于理解。


可读性-文章的外衣

朱利安·巴恩斯曾说过,「第一稿的愉悦源于欺骗自己它离真正的作品已经相当接近了;其后搞的愉悦部分源于意识到自己没有被第一稿蒙骗「,我深以为然。反复阅读修改文稿直到不愿在增减任何东西,对于像我这种初学者来说可能比较难实现。但是修改三五遍还是有必要的,更优的结构,更好的案例,甚至更好的主旨,都是在反复打磨之后才会出现的。

排版方面,布兰登·罗伊尔建议,可以适当运用粗体或者斜体突出重要内容,或者用小标题或提要展示重要信息。成稿的展示需要给每个文字预留足够的空间,不然会看起来密密麻麻,影响观感。中国画都讲究留白,文字周围更大的空间也许不表现深远的意境,但是能够给读者喘息的空间,使整个阅读体验更舒适。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件事情,好的工具方法非常重要。《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提及的各种技巧,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写作中反复使用。这些实用性原则帮我建立起了对写作的整体认知,有了审视文章的基本理论,对内容理解也更加深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