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大黄之前要先把种子帝选好,地黄是比较喜温的一种植物,要想大黄的产量高选择种植地很关键,野生的地黄一般都是生长在山坡上的,哪里的阳光比较充足,所以我们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种植,而且还要有很好的排水效果,要泥土不易结块的,土质疏松的,泥土比较肥沃的土地来进行种植。土地选择好就要开始犁地了犁地的时候尽量把地犁的深一点,这样能彻底的将杂草连草根一起给翻出来了,就连泥土地下的虫子也都翻到上面来了,在泥土上面被太阳晒死,这样在种植地黄的时候就减少了杂草和虫子的危害,还能是地黄很好的生长,犁好就把肥料一起撒入地里面。肥料撒好以后在把地给犁好,种植地黄也是要做垄的,所以地犁好后就开始做垄,注意垄的大小也要一致


1、种植条件

地黄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黏性大的红壤土、黄壤土或水稻土不宜种植。地黄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3] 从种植到收获需150~160天。

2、选种栽种

一般栽培地黄以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生产上称"栽子"。地黄的"栽子"一般选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这是因为"倒栽""栽子"作种用时,地黄产量高、质量好、且能防止品种退化。在栽前,将"栽子"去头斩尾,取其中间段。然后截成3-6厘米长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个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稍晾干后下种,一般种植密度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厘米的小穴,每穴横放"栽子"1-2段,覆盖拌有粪水的火土灰1把,再用细土盖与畦齐。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注意选种时要尽量使用"倒栽""栽子",避免使用小商品,同时"栽子"要摘除掉"老母子"。即上旬栽的种栽。

3、田间管理

每次中耕后都要追肥1次,可施人畜粪水或饼肥,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使地无积水,出现花蕾时,要随时摘除。地黄栽培时,不宜选曾种植过棉、芝麻、豆类、瓜类等的土地,否则病害严重。如要混种,应选禾本科作物,地黄有「三怕」,即怕旱、怕涝和怕病虫害。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过多则肉质根茎易腐烂。所以得适当的灌溉。

4、预防病虫害

斑枯病可选抗病品种,清洁园地,发病初期用倍量式波尔多液喷雾。还有地黄枯萎病、大豆胞囊线虫、轮纹病等为害。虫害有棉红蜘蛛,发生期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防治。蛱蝶,在其幼龄期用敌百虫等防治。

5、采收加工

春栽地黄于当年11月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应及时采挖。采挖时应在畦的一端开35厘米的深沟,顺次小心摘取根茎;加工地黄利用专门的烤炉将其加工为熟地,即成商品。


高产栽培地黄其主要技术及关键生产措施:

一、选地整地。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于头年冬季或早春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每亩同时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3米。特别注意的是地黄不宜重茬,这也是选地上应注意的关键措施。

二、选种栽种。一般栽培地黄以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生产上称栽子。地黄的栽子一般选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这是因为倒栽栽子作种用时,地黄产量高、质量好、且能防止品种退化。在栽前,将栽子去头斩尾,取其中间段。然后截成3-6厘米长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个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稍晾干后下种,一般种植密度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厘米的小穴,每穴横放栽子1-2段,覆盖拌有粪水的火土灰1把,再用细土盖与畦齐。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注意选种时要尽量使用倒栽栽子,避免使用小商品,同时栽子要摘除掉老母子。即上旬栽的种栽。

三、田间管理。⑴及时间苗补苗。当苗高10-12厘米时,开始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遇有缺株,应于阴天及时补栽,补栽时应带土起苗,这样成活率较高;⑵中耕除草。地黄根茎入土较浅,中耕宜浅,避免伤根,幼苗周围的杂草要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⑶追肥。地黄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在间苗后每亩施入过磷酸钙100千克、腐熟饼肥30千克,以促进根茎发育膨大,封行时,于行间撒施1次火土灰,促植株健壮生长;⑷灌溉。地黄前期需水量大,应勤浇水,后期为地下根茎膨大期,应节约用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根腐病的发生;⑸ 除串皮根。地黄除主根外,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地下茎,称串皮根,这些串皮根损失较多的营养,应及时铲除。

四、注意预防病虫害。地黄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轮纹病、枯萎病,这些病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发生,6-7月发生严重,应注意及时防治;虫害有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这些按常规方法除治,注意选择药剂时应避免使用高毒农药。

五、采收加工。春栽地黄于当年11月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应及时采挖。采挖时应在畦的一端开35厘米的深沟,顺次小心摘取根茎


一、选地整地

地黄适宜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排灌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土内生长(不能种在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内,以免水渍烂根),土质过硬则易使地下茎长成畸形,影响质量和产量,减少收入。地黄易感染病害,切忌连作,对前茬作物要求也较严,忌以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做前茬,也不适合在种过棉花、芝麻的田里栽培,而以禾本科作物谷子、玉米、麦类做前茬为最好。「三北」地区栽培的地黄以春种秋收为主,可于上冻前深耕30厘米左右,待翌年春季解冻后,每亩施堆肥500千克,并加拌过磷酸钙20~25千克做基肥,然后浅耕15厘米左右,耙碎,整平,即可栽种。亦可采用畦田,一般畦宽1~1.2米,长10米,畦面要呈倾斜状,以防止积水。

二、地黄繁殖方法

地黄一般采用根茎繁殖法。繁殖所用根茎称种栽,留存种栽通常有以下3种方式:

1. 窖藏种栽。可于收获地黄时,选择品种优良,无病虫害的根状茎,储藏在地窖里越冬,以备来年开春使用。

2. 大田留种。在收获时将留做种栽的地黄留在田里,待来年春季刨起做种栽。

3. 先栽后移。春季栽的地黄,可于7月中下旬将留做种栽的刨出,移栽到别的地块上,使其在田间越冬,待翌年开春后刨出来做种栽。

实践证明,上述3种方法以第三种为最好,具有用种量少、粗细均匀、生活力强等优点。栽种前要对种栽进行严格挑选,以有螺纹的中间一段为好,然后将其截成6厘米长的小段,并进行日晒,待断面收缩愈合后再下种。按行距30厘米,内深15厘米,株距20~25厘米开沟,将种栽平放在沟内,然后覆土,稍压实。气温在20~24℃时,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亩用种栽30千克左右,种植8000~10 000株。

三、地黄栽培田间管理

地黄出苗后,若发现缺株,要及时补栽。从出苗到封垄前要追肥1~2次,每次每亩追施腐熟的人粪尿1000千克[www.cyonE.com.cn/],或硫酸铵15~20千克(第二次可在苗株高20厘米左右时施入)。在追肥的同时,要中耕除草,但要浅锄、慢锄。中耕深度以不超过2厘米为宜,谨防伤害根茎和幼芽、嫩叶。当地黄茎叶长大并覆盖地面时,切忌用锄除草,可改用手拔。在地黄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花蕾和分蘖,因药用根茎抽苔开花会消耗养分,因此,出现花蕾和分蘖要及时打掉,以确保根茎正常生长发育。地黄浇水要求比较严格,素有「三浇三不浇」之说。所谓「三浇」是指施肥后必须浇、天旱时必须浇、暴雨过后地温升高必须浇;所谓「三不浇」即地面不干不浇、天空阴暗不浇、中午炎热不浇。地黄不仅怕干旱,而且怕雨涝,下雨后田间积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以防块茎腐烂。

四、病虫害防治

危害地黄的病虫害较多,要确保丰产丰收,必须随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防治以下几种病虫害:

1. 斑枯病和轮纹病。发病部位在叶面,病斑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可喷洒1∶1∶150倍波尔多液3~5次,效果明显。

2. 干腐病。发病部位为叶柄,严重时叶柄腐烂,植株地上部分枯萎而死。播种时要选无病种栽,实行轮作。发病期间用50%胂·锌·福美双1000~1500倍液,连续浇灌数次,即可防治。

3. 花叶病。发病部位为叶面,病灶呈浅黄色圆斑,在发病地块喷洒25~50毫克/千克的土霉素溶液,效果较为明显。

4. 红蜘蛛。可用50%三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或30%三氯杀螨矾与40%乐果1500倍液混合进行灭杀。

5. 地老虎和蝼蛄。可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穴防治。亦可按白砒、饴糖各1份,麦麸2.5份的比例,掺入适量水制成毒饵诱杀。

五、收获加工

春栽地黄一般于10月中下旬收获。采收时先将地面的部分割掉,然后挖出根部,抖掉泥土,即为鲜地黄。为便于储存和增加收入,通常要加工成干货,其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日晒法,即将收下的鲜地黄摊在席子等晒具上,利用阳光晒一段时间,然后堆在室内闷几天,最后再摊开日晒,直至质地柔软、干燥时为止。二是烘干法,先按大小分等,并盖上席子或麻袋,然后放进烘干室内加温。开始时要求温度保持在65℃左右,两天后降为60℃左右,最后降至50℃左右。若温度过高,易焙吹(即被焙成外焦中空的废品);如果火力过小,又易焙流(即有糖浆状物质流出)。烘烤1~2天后,要边翻边烘,待烘至根茎无硬心,质地柔软时取出堆闷使其发汗后,再烘至全干,即为干地黄。干货的规格是以个大、柔软、皮灰黑色、断面油润乌亮为最好。一等干货每千克在32支以内,二等在34~60支之间,三等在60支以上。加工好的干货要装入筐内,置于干燥通风处,并谨防潮湿和虫蛀。鲜地黄可用干砂土掩埋储存。


  一、环境要求

地黄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整个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性喜干燥,怕积水,能耐寒。否则病害严重。地黄有「三怕」,即怕旱、怕涝和怕病虫害。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

二、土壤要求

地黄的生长对土壤、肥料要求较独特,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酸碱度要求中性或微碱性,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最好。土壤黏重、涝洼积水、隐蔽的地块不能栽培。特别注意的是地黄不宜重茬,这也是选地应注意的关键措施。地黄栽培时,前作宜选禾本科作物,不宜选曾种植过棉、芝麻、豆类、瓜类等的土地,否则病害严重。

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复合肥50千克做底肥深耕25厘米以上,然后,整平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3~2米,同时可亩用50%福美双1.5~2千克+1.8%阿维菌素0.8~1公斤拌30~40千克细沙土制毒沙撒施翻耕(耙),防治地下害虫、线虫、枯萎病、茎基腐等病虫。

三、需水情况

地黄生长前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较低,约为10~20%。生长中后期,也是块根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潮湿,但不能积水。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过多则肉质根茎易腐烂。所以得适当的灌溉。

四、育苗栽种

1、育苗。一般栽培地黄以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生产上称「栽子」。地黄的「栽子」一般选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这是因为「倒栽」「栽子」作种用时,地黄产量高、质量好、且能防止品种退化。具体方法:7~8月在当年春季栽种的良种地黄地内,选生长健壮、无病虫的根茎,挖起折成4~5厘米的短节,稍风干后,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栽种到一块充分施足底肥的地里,适当除草,追肥,雨后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随挖随栽。

2、栽种。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栽种地黄一般在日平均温度为18~21℃时最好。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栽种时在畦上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5~18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放种茎1~2段覆土3~4厘米,压实表土后浇水,然后覆膜(覆膜可以提高地温,同时具有保墒作用)确保苗全、苗齐。

五、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出苗后,当苗高5厘米左右,开始间苗,间苗要留优去劣,每穴留壮苗1株。缺苗穴应于阴雨天及时补栽,补栽时应带原土起苗,并及时浇水,有利于幼苗成活。

2、中耕除草。地黄根茎入土较浅,中耕宜浅,松土深度要合理,防止损伤根茎,幼苗周围的杂草要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

3、追肥。地黄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定苗后每亩追施过磷酸钙50千克、腐熟饼肥30千克,以促进根茎发育膨大。封垄后于行间撒施草木灰或钾肥1次,以促植株健壮生长。

4、浇水。地黄浇水的原则是三浇三不浇,三浇就是:出苗前干旱浇水,施肥后浇水,天久旱无雨、植株在中午呈萎蔫状态及时浇水。三不浇就是:天不旱不浇,中午气温、地温高时不浇,天阴遇雨不浇。雨后或浇水后有积水应及时排除。

5、除串皮根。地黄除主根外,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地下茎,称串皮根,这些串皮根损失较多的营养,应及时铲除,使养分供主根茎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

1、病害

地黄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轮纹病、枯萎病,病毒病,具体危害症状及防治:

(1)地黄斑枯病。为害地黄的叶片,真菌性病害,叶面上有圆形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并带有小黑点。严重时造成整叶或整个植株枯死。防治: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60%代森锌400~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间隔10~15天打1次,连续3~4次。

(2)地黄轮纹病。6~8月盛发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有的受叶脉限制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2~12毫米,初期呈浅褐色,后期中央略呈褐色或紫褐色,具同心轮纹。严重时病叶枯死。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洒1∶1∶150波尔多液保护,发病盛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喷2~3次。

(3)地黄枯萎病。又称根腐病,5月始发,6~7月发病严重,为害根部和地上部茎。发病初期叶柄呈水浸状的褐色斑,叶柄腐烂,地上部枯萎下垂。防治: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7~10天1次,连续2~3次。7月份以后,可用58%雷多米尔、50%多菌灵等600~800倍液,每隔7~10天轮换进行叶面喷施预防。

2、虫害

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红蜘蛛防治方法:可选用0.9%虫螨克2000-3000倍或威力特1500倍喷雾防治。地老虎、蛴螬的防治方法: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克加少量水,拌炒过的麦麸或豆饼5千克,于傍晚时分撒施于垄间诱杀;或亩用2.5%功夫40-5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兑水35~40千克于傍晚时地面喷雾防治。

七、采收加工

一般地块亩产鲜地黄3000千克,高产地块可达5000千克。春栽地黄于当年11月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应及时采挖。采收时可人工挖采,也可采用机械挖采。人工采挖时,应在畦的一端开35厘米的深沟,顺次小心摘取根茎,除净泥土既为鲜地黄。因鲜地黄含水量高,采挖及运输时很容易折断,应多加注意。地黄的加工方法:一般每5千克鲜地黄可加工成品生地1千克。将鲜地黄除去须根,按大小分级,分别放置火炕上炕干,炕至地黄内部颜色变黑、全身干燥而柔软、外皮变硬即为生地,可出售。


一、环境要求

地黄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整个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性喜干燥,怕积水,能耐寒。否则病害严重。地黄有「三怕」,即怕旱、怕涝和怕病虫害。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

二、土壤要求

地黄的生长对土壤、肥料要求较独特,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酸碱度要求中性或微碱性,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最好。土壤黏重、涝洼积水、隐蔽的地块不能栽培。特别注意的是地黄不宜重茬,这也是选地应注意的关键措施。地黄栽培时,前作宜选禾本科作物,不宜选曾种植过棉、芝麻、豆类、瓜类等的土地,否则病害严重。

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复合肥50千克做底肥深耕25厘米以上,然后,整平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3~2米,同时可亩用50%福美双1.5~2千克+1.8%阿维菌素0.8~1公斤拌30~40千克细沙土制毒沙撒施翻耕(耙),防治地下害虫、线虫、枯萎病、茎基腐等病虫。

三、需水情况

地黄生长前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较低,约为10~20%。生长中后期,也是块根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潮湿,但不能积水。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过多则肉质根茎易腐烂。所以得适当的灌溉。

四、育苗栽种

1、育苗。一般栽培地黄以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生产上称「栽子」。地黄的「栽子」一般选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这是因为「倒栽」「栽子」作种用时,地黄产量高、质量好、且能防止品种退化。具体方法:7~8月在当年春季栽种的良种地黄地内,选生长健壮、无病虫的根茎,挖起折成4~5厘米的短节,稍风干后,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栽种到一块充分施足底肥的地里,适当除草,追肥,雨后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随挖随栽。

2、栽种。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栽种地黄一般在日平均温度为18~21℃时最好。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栽种时在畦上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5~18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放种茎1~2段覆土3~4厘米,压实表土后浇水,然后覆膜(覆膜可以提高地温,同时具有保墒作用)确保苗全、苗齐。

五、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出苗后,当苗高5厘米左右,开始间苗,间苗要留优去劣,每穴留壮苗1株。缺苗穴应于阴雨天及时补栽,补栽时应带原土起苗,并及时浇水,有利于幼苗成活。

2、中耕除草。地黄根茎入土较浅,中耕宜浅,松土深度要合理,防止损伤根茎,幼苗周围的杂草要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

3、追肥。地黄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定苗后每亩追施过磷酸钙50千克、腐熟饼肥30千克,以促进根茎发育膨大。封垄后于行间撒施草木灰或钾肥1次,以促植株健壮生长。

4、浇水。地黄浇水的原则是三浇三不浇,三浇就是:出苗前干旱浇水,施肥后浇水,天久旱无雨、植株在中午呈萎蔫状态及时浇水。三不浇就是:天不旱不浇,中午气温、地温高时不浇,天阴遇雨不浇。雨后或浇水后有积水应及时排除。

5、除串皮根。地黄除主根外,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地下茎,称串皮根,这些串皮根损失较多的营养,应及时铲除,使养分供主根茎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

1、病害

地黄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轮纹病、枯萎病,病毒病,具体危害症状及防治:

(1)地黄斑枯病。为害地黄的叶片,真菌性病害,叶面上有圆形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并带有小黑点。严重时造成整叶或整个植株枯死。防治: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60%代森锌400~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间隔10~15天打1次,连续3~4次。

(2)地黄轮纹病。6~8月盛发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有的受叶脉限制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2~12毫米,初期呈浅褐色,后期中央略呈褐色或紫褐色,具同心轮纹。严重时病叶枯死。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洒1∶1∶150波尔多液保护,发病盛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喷2~3次。

(3)地黄枯萎病。又称根腐病,5月始发,6~7月发病严重,为害根部和地上部茎。发病初期叶柄呈水浸状的褐色斑,叶柄腐烂,地上部枯萎下垂。防治: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7~10天1次,连续2~3次。7月份以后,可用58%雷多米尔、50%多菌灵等600~800倍液,每隔7~10天轮换进行叶面喷施预防。

2、虫害

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红蜘蛛防治方法:可选用0.9%虫螨克2000-3000倍或威力特1500倍喷雾防治。地老虎、蛴螬的防治方法: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克加少量水,拌炒过的麦麸或豆饼5千克,于傍晚时分撒施于垄间诱杀;或亩用2.5%功夫40-5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兑水35~40千克于傍晚时地面喷雾防治。

七、采收加工

一般地块亩产鲜地黄3000千克,高产地块可达5000千克。春栽地黄于当年11月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应及时采挖。采收时可人工挖采,也可采用机械挖采。人工采挖时,应在畦的一端开35厘米的深沟,顺次小心摘取根茎,除净泥土既为鲜地黄。因鲜地黄含水量高,采挖及运输时很容易折断,应多加注意。地黄的加工方法:一般每5千克鲜地黄可加工成品生地1千克。将鲜地黄除去须根,按大小分级,分别放置火炕上炕干,炕至地黄内部颜色变黑、全身干燥而柔软、外皮变硬即为生地,可出售。


地黄的高产栽培技术

地黄又名生地、熟地,属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其以根茎供药用,具有强心、利尿、镇痛、降血糖及保护肝脏等功效,其在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高产栽培地黄其主要技术及关键生产措施:

一、选地整地。

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于头年冬季或早春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每亩同时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3米。特别注意的是地黄不宜重茬,这也是选地上应注意的关键措施。

二、选种栽种。

一般栽培地黄以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生产上称"栽子"。地黄的"栽子"一般选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这是因为"倒栽""栽子"作种用时,地黄产量高、质量好、且能防止品种退化。在栽前,将"栽子"去头斩尾,取其中间段。然后截成3~6厘米长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个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稍晾干后下种,一般种植密度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厘米的小穴,每穴横放"栽子"1~2段,覆盖拌有粪水的火土灰1把,再用细土盖与畦齐。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注意选种时要尽量使用"倒栽""栽子",避免使用小商品,同时"栽子"要摘除掉"老母子"。即上旬栽的种栽。

三、田间管理。

⑴及时间苗补苗。当苗高10~12厘米时,开始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遇有缺株,应于阴天及时补栽,补栽时应带土起苗,这样成活率较高;

⑵中耕除草。地黄根茎入土较浅,中耕宜浅,避免伤根,幼苗周围的杂草要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

⑶追肥。地黄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在间苗后每亩施入过磷酸钙100千克、腐熟饼肥30千克,以促进根茎发育膨大,封行时,于行间撒施1次火土灰,促植株健壮生长;

⑷灌溉。地黄前期需水量大,应勤浇水,后期为地下根茎膨大期,应节约用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根腐病的发生;

⑸除串皮根。地黄除主根外,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地下茎,称串皮根,这些串皮根损失较多的营养,应及时铲除。

四、注意预防病虫害。地黄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轮纹病、枯萎病,这些病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发生,6~7月发生严重,应注意及时防治;虫害有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这些按常规方法除治,注意选择药剂时应避免使用高毒农药。

五、采收加工。春栽地黄于当年11月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应及时采挖。采挖时应在畦的一端开35厘米的深沟,顺次小心摘取根茎;加工地黄利用专门的烤炉将其加工为熟地,即成商品。


地黄要想取得高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择地,地黄有很强的择地性,种过地黄的地一般第二年就不要再种了。不然病虫害特别严重,地黄也长不好。二,地势,地势要选择较高利于排水的土地,因地黄怕水湿,喜干旱。三技术,种地黄很有技术性,从选种,种植时间安排,前期灭草管理,打药除虫等等都要一步到位,才能在后期有一个好的收获。


选地整地。选择平坦、肥沃,无荫蔽物、向阳、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块。前作收获后每亩施有机肥4 000千克、饼肥1 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深翻后整细耙平。低洼地要作高畦,垄距35厘米,畦高25厘米,高燥地块作1.3—1.5米的平畦,春播要在秋冬季整好土地。

繁殖方法。目前生产上广泛栽种的有金状元、小黑英、北京1号、北京2号、邢疙瘩等。可用种子和根状茎繁殖,生产上多采用根状茎繁殖。北方地区多在4月上旬至5 月中旬栽植,过早或秋天栽植均不利生长。种植密度根据地块的肥瘦可适当调整,瘦地宜密,肥地宜稀,沟距30厘米左右,15—20厘米放1种栽,覆土3—4厘米。


地黄要想取得高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择地,地黄有很强的择地性,种过地黄的地一般第二年就不要再种了。不然病虫害特别严重,地黄也长不好。二,地势,地势要选择较高利于排水的土地,因地黄怕水湿,喜干旱。三技术,种地黄很有技术性,从选种,种植时间安排,前期灭草管理,打药除虫等等都要一步到位,才能在后期有一个好的收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