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流苏

编辑 | 

图图

近日,笔者的朋友圈频繁出现一条和微信相关的推文,疯传微信的语音进度条拖拽功能正在内测,于是,不少所谓的业内人士纷纷转发并猜测,微信这是受刺激了。

作为社交软体的巨人,微信前段时间似乎被一颗子弹给打疼了,终于有了点紧迫感,开始求变并以此进行回击。

子弹简讯VS微信

然而,更吸引笔者目光的却是子弹简讯令人惊讶的成绩。

10天400万用户

」,「

单日新增用户100万

」,「

上线仅7天就吸引54家投资机构

」,「

3天内完成1.5亿元融资

」。上线一个多月后,子弹简讯的标签令人炫目,也让人深刻的了解到子弹简讯的魅力,然而,在最初的高潮之后,子弹简讯也迎来了疲软。

为什么说子弹简讯依旧疲软了呢?在看了老罗的发布会后,笔者便早早的下载了子弹简讯,然而空无一人的聊天栏让我很快便将其抛之脑后。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笔者再一次打开子弹简讯,结果依旧不太好,聊天栏还是空无一人,这不禁让笔者有点懊恼,毕竟,子弹虽快,但也得有目标才行;这也意味著子弹简讯已经进入到疲软期。

子弹简讯下载量急剧下降

疲软必定有多种原因,其中,子弹简讯的隐私保护争议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也是目前很多数量级产品所共有的通病,开足马力抢占市场,隐私安全却不知扔在何处。

这条不归路,知乎、adobe flash player曾经走过,也因此炸了雷;而如今,子弹简讯再一次走上这一条老路,也不知坎坷几何?

高潮不断的子弹简讯

9月20日,子弹简讯宣布,子弹简讯上线30天后,其用户总数已超过700万,其中,广东地区的用户相对最多,占比高达14.8%,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北京与江苏,更有意思的是,远在海外的百慕大群岛竟然也有一个子弹用户。

锤子手机没能在国内一飞冲天,反而是子弹简讯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成为一款超火爆的量级产品。通过官方提供数据报告来看:

子弹简讯在App Store总榜首连续霸榜9天、社交榜榜首13天,这份成绩足以碾压其他竞争对手。

可能很多看官尚未了解清楚子弹简讯崛起的历程,这里简单进行回顾:

8月20日,锤子科技2018夏季新品发布会,老罗隆重介绍了子弹简讯,正式开放子弹简讯下载,随即,子弹简讯迎来一波小高潮,此后几天,子弹简讯依旧是高潮不断。

8月21日,苹果App Store正式发布子弹简讯0.8.0版本,借著此前发布会的新闻热度,子弹简讯在APP Store榜单排名飙升至64名。

8月23日,子弹简讯在App Store发布0.8.1版本,首次进入App Store总榜单TOP10,排名第6;同时,子弹简讯还获得数千万人民币融资。

8月24日,子弹简讯首次获得苹果App Store排行榜总榜第1名,苹果商店日下载量达到44万,安卓版也有27万的下载量。这大概是子弹简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高潮。

8月25日,子弹简讯在App Store发布0.8.2版本,继续霸占App Store排行榜总榜排名第一,App Store日下载量涨到46万,安卓阵营下载量涨到49万。

如同抖音上的网红小姐姐一般,子弹简讯的新增用户在发布会之后迎来井喷式的发展;并在8月31日当天,子弹简讯日增用户达到62万。

恰如其宣传slogan,快如子弹。子弹简讯的快如今已无人质疑,但是很多事情光是快可不行,有时候持久性往往更重要,毕竟,持久性的高潮才能让用户欲罢不能。

子弹简讯隐私安全

问题是,子弹简讯行吗?决定其持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用户隐私安全;然而,子弹简讯此前发布的用户隐私协议却让用户一脸懵逼,对于个人隐私保护可谓是奇葩。

近年来,隐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各种企业被黑客攻击,大量个人隐私信息被打包贩卖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个人隐私信息越来越重视。而子弹简讯在最初阶段偏偏对此不甚重视,随著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放弃子弹简讯。

在收集用户信息时,子弹简讯打著为了用户好的旗号进行,这也和大多数APP相类似,「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需要收集一定的用户信息」;那么,子弹简讯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呢?

根据子弹简讯最新的隐私政策显示,收集的个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手机号码,网路身份标识信息,通讯录信息,个人上网记录,个人常用设备信息,个人位置信息等等。其中,不少信息还属于个人隐私信息。

然而,在子弹简讯刚上线时,对于如何保护这些个人信息却让不少用户一脸懵逼,其中,最让用户哭笑不得的是这一条:

快如科技(子弹简讯公司主体)

将尽合理的努力保障您的信息安全,但是您应当知道快如科技不能完全避免与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风险(特别是发生快如科技无法控制的情况时,如不可抗力或第三方原因),因此,

快如科技对隐私信息的维护或保密无法做出任何确定性的保证或承诺。

令不少用户懵逼的隐私保护政策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子弹信息需要收集用户隐私信息,也会用心保护,但是,万一出现意外,就不一定能保护隐私信息;这一点用户是知道且同意的。

而且,更令人气愤的是,子弹简讯在注册页面没有任何说明如何收集并保护用户隐私信息的条款,只有在注册好了之后才可以看到。

一方面是「不能保证」用户隐私信息安全;另一方面是用户注册好之后才能看得到隐私协议条款;这既是用户觉著不舒服的地方,也是被众多媒体诟病的焦点,让人感觉子弹简讯毫无担当。而后,在用户的强烈要求下,子弹简讯已经看不到此类说法,但是对子弹简讯的影响是潜在的。

更让人意外的是,子弹简讯才刚刚发布,隐私安全边出现问题。8月21日,有细心的用户发现用子弹简讯向好友发送消息时,可以查询其个人信息,包括ID、昵称、手机号及微博、微信、QQ等信息。

不仅如此,在开始时,

子弹简讯的「自增ID」也被用户发现存在隐私信息泄露。

用户在注册时发现,子弹简讯的ID是按照顺序排列的,打个比方,假如第一个ID是1,那么第二ID就是2,以此类推。

这个规律在普通人看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却给攻击者开辟了一条盗取用户信息的捷径,黑客可以通过网页源代码依次输入ID,那么大批量的查询、导出个人信息就十分简单了。好在子弹简讯的反应速度还算快捷,在接到用户反馈后,子弹简讯紧急修复漏洞并设置相应的限制,避免用户隐私信息泄露。

至于子弹简讯是否真的做好保护隐私的准备,还得靠以后的实际行动说话。

知乎任性条款

在子弹简讯走上这条路之前,还有不少数量级产品也曾走过这条路,也因此炸了雷。

2018年4月,知乎上线新的隐私政策,只要用户登录知乎客户端便会弹出,而让用户炸雷的是,不同意用户隐私政策便不能再使用知乎,颇有要么向左,要么向右的赶脚。

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这本无可厚非,毕竟所有的APP或多或少都会收集一些信息;同意用户隐私协议也不是不能忍;但是,依旧有不少人卸载了知乎,原因是,当时知乎的隐私政策看的令人气愤。

那时候,知乎收集了用户哪些信息呢?

注册信息。如账号名称、头像(如有)和手机号码等。用户注册知乎账号时,知乎会使用手机号码对您进行实名验证。

附加信息。当用户使用知乎附加业务功能时,还需要进一步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身份信息、位置信息及其他提供服务所必需的信息。

位置信息。当用户开启设备定位功能并使用基于位置提供的相关服务时,知乎会收集有关位置的信息。该信息属于敏感信息,拒绝提供该信息会使您无法使用与位置信息相关的功能,但不影响正常使用知乎的其他功能。

关键词信息。当用户使用知乎提供的搜索服务时,知乎会收集查询关键字信息、设备信息等,为了提供高效的搜索服务,这些信息有部分会暂时存储在用户的本地存储设备之中。

真实身份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职业、有关身份证明等信息。如果不提供这些信息,知乎将无法提供相关服务。

联系方式信息。当用户向知乎进行账号申诉或参与营销活动时,为了方便与联系或帮助解决问题,知乎会收集并记录姓名、手机号码、电子邮件及其他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

用户共享的信息。当用户在知乎中使用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时,将同意知乎允许该第三方收集您的账号名称、头像及其他提供服务所必须的个人信息。

更令人尴尬的是,知乎还曾在隐私协议中提到会和合作伙伴共享所搜集到的用户信息。最后,知乎还表示,因为「可能存在的各种恶意手段」,知乎不能保证这些搜集的信息百分百安全,这大概是令用户感到心寒的地方。

虽然知乎在5月2日便正式对此进行回复,并表示知乎不会滥用用户信息,也不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等等,但是此举依旧造成不少忠实用户的流失。

Adobe Flash Player国内「特供」

没有关注此次事件的读者可能不明所以,毕竟「特供」两个字足以让人联想到不少内容。但是,这次Adobe Flash Player国内「特供」却实实在在的坑了咱们一把,国内和国外搞起了双重标准,这也是为什么「特供」二字要打引号的原因。

2018年5月,Adobe与中国软体代理商思杰马克丁达成合作,这让很多用户大感不满。原因是,这家代理商在业内可谓是「臭名昭著」,从软体破解摇身一变成为代理商后,其行为简直是丧心病狂,如将软体强行变为试用版、篡改软体数字签名和版权信息……因此被用户称之为「行业毒瘤」。

果然,没过多久,Adobe Flash马上搞出一件最最让国内民众无法忍受的事件,Adobe Flash强推中国特供版。

在产品更新之后,用户使用Adobe Flash时会检测用户所在区域,如果是国内用户安装的不是本地版本,那么系统会显示不兼容,并且会强制重新安装国内特供版。

该版本的特殊之处在于,安装后会强行运行一个名为Flash Helper Service的服务,看名字和帮助服务有关,但其实会强行搜集用户隐私,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个进程是无法手动结束的。

Adobe给出的用户协议里也明确写著,Flash Player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搜集用户的上网信息,并强调已经获得用户明确授权,并且有可能披露用户个人数据和上网信息,甚至不能保证用户数据的损失。

面对著用户强烈的抗议,重橙网路紧急修改了用户协议,之前长长的隐私协议浓缩成短短的一句话「在不涉及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程序可能会记录用户如何使用本程序的信息和用户使用本程序的相关数据」。但是,还有多少用户能够信任并继续安装呢?

有意思的是,此次网友对待Adobe Flash Player所谓的国内「特供」的态度出奇的一致,纷纷对此口诛笔伐,并呼吁人们抵制安装,坚决拒绝双重标准。

如果用户担心自己隐私信息被侵害,倒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系统的区域和语言设置中,将之改为「中文(简体,新加坡)」。

总结

从b站被拖库到大数据企业数据安全问题再到沸沸扬扬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用户确实是已经怕了,隐私安全已经成为用户心中一根紧绷的弦。

如今,这根弦稍有触碰便会有所反弹,不论产品再好,如果隐私安全存在问题,那么这个产品肯定是不能长久发展下去。

另一方面,国家对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这也要求企业必须将提高用户隐私安全保护等级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再像之前一样不管不顾。

如果数量级APP依旧走著隐私安全问题这条老路,很显然,未来将会有数不清的坎坷,哪怕走到了终点,却发现,这是条死胡同;这时候还想再回头,怕是悔之晚矣。


「推荐阅读」

西北大漠72小时生存记

网路安全新媒体联盟

,由聚焦网安行业的包括安在、E安全、Freebuf、看雪论坛、数说安全、安全村、网安视界、游侠安全网、一本黑等在内的新媒体或自媒体共同发起成立,同时有《中国信息安全》顾问支持,是非营利非实体性质的新媒体联络协调和合作互助机制。

人物

 

∣ 

热点

∣ 

互动

 ∣ 

传播

长按关注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在后台回复关键字即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