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阿地区曾是葡萄牙在海外的一块殖民地,位居印度西海岸。十六世纪时,葡萄牙人征服了果阿,并将这里建设为了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然而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的民族独立运动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洪流,其中就包括果阿地区。二战结束后,印度总理尼赫鲁直截了当地要求葡萄牙当局将果阿地区还给印度,毕竟印度本土距离果阿近在咫尺,而葡萄牙却远在万里之外。

可是葡萄牙却狡辩那地方是葡萄牙的海外省,而非葡萄牙的殖民地区,言外之意就是不归还果阿地区。同时,葡萄牙为了给自己壮胆,还搬出了「北约」组织这个大招牌。葡萄牙是北约国家之一,而北约国家有一条集体防卫原则,那就是当任何一个北约国家遭到侵略时,北约集团将提供武力庇护。

可是葡萄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印度真的在1961年12月18日发起了进攻果阿的战争。印军数万人经过几十个小时的战斗,很快就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取了果阿。于是,葡萄牙人苦心经营了400多年的果阿就这样被印度人拿走了。

在整个过程中,印度一直有苏联政府在背后撑腰,而葡萄牙却没有得到北约集团的实质性帮助,根本原因就是北约集团在南亚的力量很弱小,干不过苏联人。同时,苏联还在联合国动用一票否决权否决了英、美等国起草的谴责印度使用武力和呼吁印度停火撤军的提案。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南亚地区的立足点仅仅有一个巴基斯坦,其他的地方要么保持中立,要么就是苏联人的势力范围(印度亲苏),所以北约集团对葡萄牙的果阿地区实在无能为力,更不可能提供武力支持。

到了后面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度将要吞并巴基斯坦的时候,美国为了保住自己在南亚最后的立足点,迫不得已才临时决定出兵。当时,美国人是通过抽调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部分兵力,千里迢迢才赶赴印度洋对印度沿海城市进行核威慑。因此,冷战初期的北约集团在南亚的势力还很弱,根本就无法阻止印度夺取果阿。


永远是实力问题。60年代印度已经独立了20年,国家有一定实力,尤其是军队数量很多。作为老牌的殖民国家,经过二战,葡萄牙 西班牙等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在印度向葡萄牙下通牒 ,退出果阿等殖民地的时候,葡萄牙拒绝了 ,在印度向果阿进军时,葡萄牙也做了抵抗,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很快失败,选择投降。

同时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葡萄牙陆续放弃在非洲的殖民地,联合国也有民族自决的议案。印度在世界上获得巨大同情与支持,尤其是苏联给予巨大支持,这种情况下,北约难以有理由插手。


题主的问题是:1949年葡萄牙加入北约,为何1961年果阿战争被印度吊打时没人帮忙?

首先你要知道,北约是美国人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建立的组织,也就是说这是美国人称霸的工具。

第二,葡萄牙400年前是一个世界上数得著的强国,但是到1961年和印度发生战争的时候,早已经是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第三,1961年的印度是世界不结盟运动领袖,正是他最风光的时候,美苏两国都希和印度搞好关系,所以美国不可能为了葡萄牙攻列印度。

1,北约是美国称霸全球的工具,不是葡萄牙人的!

北约成立于1949年的春天,发起国是美英法三大列强,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地点是美国华盛顿。北约建立的目的,是联合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对抗苏联。

所以,美国在北约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因为这个组织就是他为了和苏联争霸世界而形成的一个工具。

(1955年西德也加入了,于是苏联搞了个华约)

所以,北约内部成员虽说是盟友关系,一国遭到攻击其他盟国有派兵支援的责任,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在面临华约攻击的时候才会起作用!

不要说果阿战争中北约各国没有派兵,就连马岛战争发生后,北约各国也没有和英国一起打阿根廷。

说起来,英国和美国可是父子关系,而且还是北约的发起国。所以,葡萄牙这样的国家没有得到北约的军事援助很正常。

2,葡萄牙价值低!

葡萄牙是大航海时代的发起者,依靠这个先发优势著实风光了一阵子。16世纪的葡萄牙不仅拥有远超本土面积的巴西、东帝汶、安哥拉、黄金海岸等殖民地,也曾经一度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极盛时期的葡萄牙帝国)

比如,对果阿的占领,让葡萄牙利用这里把大量香料运到西方,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对澳门的占领,让葡萄牙把大量瓷器运到西方掀起了西方贵族的瓷器热。

但是,到1961年,这个帝国早已日落西山。

这样的旧殖民帝国在美国人眼里是没什么存在价值的。

当然,美国也不是一点表示没有,对印度的这次行动,美国进行了谴责,甚至想减少对印度的援助!

2,印度的价值高!

美国虽然表达了谴责,但并没有在对待印度的这次行动又什么实际的制裁。

这是因为对美国来说印度的价值巨大,他不会为了维护葡萄牙在果阿的殖民地而得罪这个国家。

印度当时是不结盟运动领袖国家,在世界上有很强大的影响力。

(尼赫鲁在不结盟国家中声望极高)

假如美国对印度制裁,以当时的世界局势保不准印度会完全倒向苏联。一旦印度这个人口数亿,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倒向苏联,美国在印度洋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毕竟,当时苏联对印度出兵果阿是非常支持的,并且在联合国动用否决权,否决了安理会决议中关于谴责印度入侵果阿的提案。

美国可以为了争取埃及,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打压英国,在果阿战争期间能谴责印度已经给足葡萄牙面子了,还要啥自行车!


这场战争其实规模并不大,当时在果阿地区葡萄牙共有4000多人,为了打败这支军队,印度出动了4.5万人,17艘军舰(其中包括2艘轻型航母),42架战斗机。

(果阿战争中,印度军方曾经使用这种战斗机进行作战)

葡萄牙军队的抵抗也不强烈,在这场战争中葡萄牙共阵亡了30人,负伤57人,被俘3668人;印度军队22人阵亡,54人受伤!

经过这次战争,尼赫鲁对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信心更足了,以为自己的军队已经属于世界一流,然后在第二年招惹了北方的邻居,然后被吊打,然后世界各国发现印度给真正的军事强国提鞋都不配。

从此之后印度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光辉形象就不存在了!


谢谢悟空邀请!

因为战争的性质不同。果阿之战,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印度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之战。北约这个军事集团虽然其宗旨是为北约成员国提供军事保护,但前提是北约成员受到非北约国家的攻击,北约才会行使保护该成员国的义务。并非北约成员国与非北约国家发生战事,北约国家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哄而上。

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潮流,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彻底崩溃,欧洲列强纷纷选择了撤出。但是老殖民者葡萄牙却选择了顽抗,其独裁者萨拉查甚至大放厥词,称葡萄牙永远不会同意讨论海外领地的自决问题。并狡辩称,那些地方是葡萄牙的海外省,而不是殖民地。当独立后的印度向葡萄牙提出归还果阿、达曼和第乌等葡属殖民地的要求后,遭到了萨拉查断然拒绝,他还公然宣称,果阿是属于北大西洋联盟范围内的土地。

葡萄牙的独裁者还真就把北约给搬了出来。看不到和平收回果阿的希望,印度也就转变了态度,决定使用武力夺回果阿。其实,印度决定对葡萄牙使用武力还是有考量的,当时不仅亚洲人民在反抗殖民统治,非洲的独立运动也拉开了序幕。1961年2月,非洲葡属殖民地人民反抗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战争已经打响,葡萄牙政府不得不将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非洲。在亚洲方面,印度得到了包括苏联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坚决支持。

面对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横加指责,苏联宣称,永远同情为反对殖民主义而奋斗的人们,并承认果阿是印度共和国的一部分。赫鲁晓夫曾在接见印度国会议员讲话时称,虽然果阿在葡萄牙「手中已经有400百年,但不论经过多少年,贼脏仍然是贼脏,仍然要归还原主……而且还要加上利息。」同时苏联还在联合国据理力争,动用了一票否决权,否决了英美等国起草的谴责印度使用武力和呼吁印度停火撤军的草案。

有了苏联的支持,大大提升了印度收回果阿的决心和信心,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动了30000军队,对据守果阿地区的葡萄牙守军发动了进攻,在印度空军和陆军的联合打击下,5000葡军溃不成军。印军仅用两天时间,就收复了全部领土,俘虏了3000多名葡军士兵,结束了葡萄牙殖民者在印度果阿长达400年的殖民统治,但葡萄牙并不承认果阿为印度的合法领土。

果阿、达曼、第乌位于印度西海岸,面积为3983平方公里,人口65万,是印度的天然良港。1560年遭葡萄牙殖民者入侵,作为统治印度的据点。17世纪开始,英国人入侵印度,与葡萄牙殖民者发生战争,葡萄牙战败,被迫放弃了许多在印度的殖民地,但保留了果阿地区。虽然果阿人民为了摆脱殖民者的统治,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但都因为力量薄弱,未能将葡萄牙人赶出去。

上世纪50年代,随著印度的独立,殖民地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当时印度境内有两个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一个是法国的5个不设防城市,法国人曾在这里帮助过印度土王进行反英斗争。1954年,印度收回了法属5个不设防城市。另一个就是葡萄牙殖者占据的果阿。为了解放果阿,从1955年8月开始,印度政府分批派遣了大约5000名志愿军进入果阿地区,帮助当地人民的抵抗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但不断遭到葡萄牙的武力镇压。

1961年,印度动用了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手段,争取果阿的解放,但遭到了葡萄牙当局的冷漠拒绝。印度政府武力收回果阿后,1962年3月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果阿、达曼、第乌为印度联邦直辖领土,从法律上确认了果阿地区的合法地位。后经印度政府的不断努力,到了1974年葡萄牙终于承认果阿为印度领土。

试想,如果北约当时武力干涉印度与葡萄牙的果阿之争,势必会引起世界反殖民统治的人民的强烈反抗,把自己置于世界人民的对立面,同时恐怕还会引起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的介入,那样的结果北约集团内部也会有清醒的认识,维持殖民统治毕竟是非正义之举。


果阿战争发生在一个很特定的时刻,就是全世界在掀起反殖民化的高潮,特别是非洲,一下子有大量的新国家产生。果阿,毫无疑问,是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这个时候,印度发起果阿战争,要把果阿统一于印度,道义上是印度占了上风,这一点葡萄牙很是无奈。

葡萄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处于多事之秋,各种事情接踵而至,实际上葡萄牙对印度已经全无招架之力。

我们再来看北约,北约自然有一个共同防御原则,但是问题在于他们的核心是在欧洲,全力与苏联集团展开对峙与竞争。同一时间,美苏对峙已经到了高潮,对果阿其实是无力帮助。

北约他们也不想帮助,因为帮助葡萄牙守果阿,其实对他们的帮助很小,且丧失新生国家的支持,这一点也很关键。

(果阿还是很美的,直到今天,他在印度范围内,也比较特别)


西方在印度的殖民历程大致如下:

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抵达印度西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占据印西部和南部沿海几个港口和岛屿(直至1961年印度出兵收回),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三国(英国最早,于1600年)均在17世纪设立东印度公司从事殖民贸易,而英国人「笑到最后」。

1757年,普拉西一役成为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开端。1849年,英国势力控制印度全境。1858年,东印度公司权力归属女王,英国将印度的领土划为两部分:英属印度占总面积的2/3和人口3/4,由英国人担任总督直接管理,另一部分是560多个土邦,名义上由各土邦王公直接统治,政治权力实则掌控于英官员。「皇冠上的钻石」既为大英帝国增添荣耀,又在贸易、人力提供强大支持,一战和二战中印度为英国分别提供100万和200万军力,它从帝国属地上升至「第二中心」。1947年8月14、15日,巴基斯坦、印度相继独立,英国在次大陆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葡萄牙在亚洲有三块面积不大,但地位重要的殖民地:印度果阿、中国澳门和亚大之交的东帝汶。1949年4月,葡成为北约创始成员国,但在果阿归属问题上,北约「无能为力」

一、1949年4月4日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初衷是「拉来美国人,摁住德国人、防备俄国人」,安全范围在大西洋两岸的欧洲与北美。宪章包括:成员国集体自卫权,活动范围仅限于成员国领土范围,不带有任何其他政治任务等。

二、上世纪60年代伊始,全球民族解放、争取独立、反对殖民运动风起云涌,1961年印度收复果阿等地恰逢其时。北约对成员国域外「领土」没有保护的先例,彼时它也自顾不暇,欧洲范围内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立,根本不可能出兵帮忙。

三、上世纪80年代英国阿根廷马岛之战性质与印度收复果阿相似,北约同样无心无力,英国凭借自家力量和美法暗助等以夺岛。


首先看看果阿地理位置,是在印度西海岸中部一个港口吧,在这里先说下,凡是葡萄牙,荷兰这些小国家,他们所占领的殖民地大多是港口,为什么?国家小兵力少,只好占领一个港口专门搞海上贸易,符合国家利益。

再看看北约的成立。可以说北约的成立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是美苏两大阵营集团斗法的平台,当时苏联那边还有一个华约啊。葡萄牙虽为老牌殖民帝国,但经历过一战二战后国力更是衰落,在北约组织里边更是人轻言微啊。果阿那里不是美苏斗法的前沿阵地,地位不算重要,美国为首的北约犯不著为这件事唧唧歪歪。

第三个,我们要看到,印度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二战后全世界的反殖民统治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葡萄牙在果阿的统治势力,就是强弩之末,西方的政治精英应该知道,印度民族独立的趋势,果阿被印度拿下是板上钉钉。


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集体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欧洲和北美,也就是这些成员国的本土,而不包括殖民地。而果阿就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印度而不在北大西洋,所以不属于条约管辖的区域。所以北约不会出兵帮助葡萄牙。同样,英阿马岛战争时,北约出兵也没有帮英国。


中葡炮战的时候,葡萄牙也是不行。军队没钱、没数量,就是三流部队。


主要是苏联对印度收回果阿的坚决支持。苏联宣称永远同情为反对殖民主义而奋斗的人们,并承认果阿是印度共和国的一部分。而且在西方国家对印度横加指责之际,苏联更是站在了力挺印度的最前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