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农业,农田,农人。(图/pixabay)

▲行政院会通过「农业保险专法」,保障农损。(图/pixabay,示意图)

财经中心/综合报导

极端气候引起灾害,造成每年平均高达123亿元农业损失。行政院会18日为此拍板「农业保险法」草案,透过保险、现金补贴救助的双轨制度,让农民不再「看天吃饭」。对此,产险业者表示,将全力配合农委会的计划项目与保险局的规则,保险商品的规划也会视专法内容提供农渔民更多的保障。

事实上,农委会针对天灾农业损失,早自2015年起试办农业保险,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经试办15个品项,包括梨子、芒果、释迦、水稻、莲雾、木瓜,以及养殖水产等农业保险,累计总投保件数2.9万件,总投保金额60亿元,总投保收入为2亿8000万元,而累计理赔件数907件、理赔金额已达8919万元。

此次通过的「农业保险法」草案,重点如扩大保障范围,保险事故不该只以天然灾害为限,也可包括疫病或虫害;建置双轨保险人运作机制,根据产业的特性和政策需求,由保险业或经主管机关许可的农会、渔会担任保险人。

台湾近20年来,平均每年约有123亿元的农业天然灾害损失,然而政府的现金救助平均仅31亿元,覆盖率并不足,因此专法在未来农损部分,也将采用保险、现金补贴救助的双轨制度,政府最高补助50%保费。

此外,专法也必须成立财团法人农业保险基金管理危险分散机制,建立农业保险资料库,以及培训勘损人员及宣导、推广等事宜,累积巨灾准备金。农业保险将尽量贴近农民需求,保单也包括收入保障型、产量保障型、天气参数指数型、设备实损实赔型等,也有禽流感扑杀保单。

行政院长苏贞昌在院会中表示,台湾天灾频率高,常导致严重的农业灾损,该草案办理农业保险相关措施的法源依据,透过建立完善的运作机制,全面推动农业保险,也协助业者分散经营风险,提高农民遭受天然灾害及疫病、虫害时的保障,让农民收入可以安定,也提高农业的保障,稳定农村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