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约到期那天,王姐顺带叫著链家中介的姑娘上门,签代理出租合同。中介问准备租多少钱,王姐轻描淡写地说,「那就5000?」中介的笔尖在合同上停留了一下,「估计4500元左右,比较好出手。」 王姐说行,继续和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我跟家属面面相觑,被市场价惊住了。毕竟,8月房租还是3100元。此刻才确信,王姐对房子的市场行情是很明了的。许是这两年,出于情分,她没开口涨过一分钱。

头一次见王姐,在6年前,也是房产中介在场。眼前的中年妇女转著铜铃铛一般的大眼睛,脸上挂著精明,高颧骨,还有几分凶相。

在王姐的房子里,我们安安稳稳住了6年。在此之前,租房简直成了一件收集奇葩写作素材的事儿,被黑中介坑押金,吵架到报警;遇到人品极差合租者,把卫生间、厨房弄得极为恶心……两年,搬了三次家。我还记得有次搬家师傅一脸嫌弃:到处租房,就别买这么占地儿东西。当时,我抱著一个比自己还高的玩具熊,所有生活物品被这位师傅粗暴地卸到单行的北苑路边。然后,他的破面包车冒著一溜灰烟,走了。我好像比较敏感,路过的人随意瞅两眼锅碗瓢勺,都会觉得自己的隐私被扒拉开,围观。

想到王姐那个比市场价低四五百元的房子,忍了。当时比较意外,没见过一口价签两年的房东。2010年的北京,房租正随房价一起骑上火箭,特别是亚运村,很多房东都是半年一调价,一次涨个三五百。

王姐却是一个极有契约精神的房东,合同期间一分不涨。甚至在得知我所付的中介费后,她还替我心疼银子,说早知道我就直接租给你了。

她一开口,竟是个好说话、做派有些守旧的北京大姐。观察穿著及工作,估计王姐自家的经济状况,在北京土著中算一般偏下。她的丈夫在某国企当厨师,租给我们的这套40多平米的小一居,就是单位当年分的房子。王姐本人在一家公司做后勤。依稀记得听她提过,为了贴补家用,偶尔还去做点兼职。但她跟我通话时,说最多的却是,「你们在北京也不容易……」

其实,除了刚入住时床下那密密麻麻排兵布阵的蟑螂、楼上精神病人半夜歇斯底里的咒骂和摔东西以及隔三差五下水道被堵厨房水漫金山,我们对这处安身之所挺满意的。亚运村,紧邻北四环和地铁5号线,出行便利,商业发达,旁边还有一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家属出门上班只需步行5分钟。

而我当时还在某晚报工作。聊起我所供职的报社,王姐说,她公公总看这份报纸,老爷子最喜欢报纸的漫画连载版。我比较意外,毕竟当时深受老北京人爱戴的是另一份晚报。

当时也无心,就说,以后别让老爷子买报纸了,我这送您一张报卡就得了。报社每到年底,会给记者发一堆报卡,送给自己亲友及工作联系单位。我在北京没有亲戚,就给房东留了一张报卡,想著好处关系。

第一年、第二年……就此成了习惯。其实,我离开那家报社已经三年多了,所幸,新单位与那家报社有千丝万缕联系,我每年还会领到一张某晚报报卡。

王姐一直顾念我们送报卡的情分,虽然在我这,只是顺手人情。

接著说房子,最近一次房租要涨,是两年前,说好涨到3200元,我们同意了。结果来签合同那天,赶上下水道又堵了,厨房满是水浸后的狼藉,飘著不知谁家的菜叶。她不落忍,主动提出,降100元。我当时很意外。由此,对王姐更高看一分。不是因为钱,而是她这份局气。

每次交房租转账,她总要回一条简讯:静好!房款已收到,祝好。其实,去年12月,租房合同就到期了。由于另一边开发商延期交房,我们无处可搬。

硬著头皮跟房东说了,她很痛快:没问题,延到你们收房吧。就这样,出于彼此信任,连合同都没签,我们又住了快一年。继续照原来的房租,3100。当时周边同户型房源能租到3700到4000。

这6年,我们眼瞅著亚运村的房价从3万元涨到6万元,一居室房租从2500元飙至4500元,而最近,整个房地产市场疯了一般,亚运村安慧里1990年代的老房子,都能卖到7万元。由于房东的仁义,我们一直能安稳地蜗居在46平米的房子里,直到转战通州国。

退房那天,王姐似不经意又说起报卡。「以后不用给留报卡了,老爷子不爱看报纸了……」 我却知道,她这是替我作出了结的姿态。合约结束,场景消失,联系中断,好像再正常不过。但我没告诉她,其实心里早有了主意:就算买,今年也要续上那张报卡。因为在退房前,我已经离开第二家单位。

其实退房前一天,我跟家属已经决定,放弃领回最初租房时押下的一个月租金。会略感肉疼,但心安。我们还无聊地为自己的决定「升华」一番:做人不能只看钱,也要讲情谊。即使,彼此不会再见。毕竟这些年,房东对我们实在不赖。

次日,听完报价,我们那丁点儿「升华」立即烟消云散。要说情义,还属王姐。

阅读 1858投诉

没有遇到过。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