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位女生的表现非常勇敢,抛开个人风险去救人,而且只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并非专业医护人员,实在是人美心善,我和朋友们都非常佩服,转发到群里去传播了一下正能量,希望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其中我一位学医的朋友(硕士在读)告诉我们最好还是了解一下正确方法,她的动作不标准,虽然勇气可嘉,善良是一定会被肯定的,但是对于我们非医学生,学她的精神就好,动作还是要学正确的。(据说不正确的手法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比如窒息死亡、胸骨骨折等)

我们认为很有道理,而且评论区也能看到一些心肺复苏正确方法的科普,我也跟著去了解了一下心肺复苏的标准做法,但是不明白为什么更多的人都不接受科普,甚至认为是杠精、秀专业知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了科普贴表示不敢救人了。

个人认为精神的传递很重要,但是心肺复苏的正确手法也是需要科普。

贴了两个持相反观点的热评。


先自问:你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吗?否则你跟那些人也没本质区别

那些杠精才不会出手救人。真正想救人的还是会学习一下正确方法的。

倒在中国街头,99%的人救不了你?

mp.weixin.qq.com图标CPR(心脏复苏术)居然这么简单又这么重要??

mp.weixin.qq.com图标

另外,很讨厌」最美「这种说法,这是应该做的


截图来源:某985院校医学院职工群。

参与讨论人员:大外科主任一名,外科三级学科主任一名,其他人都有博士学历。


姿势标不标准,位置对不对,力度合不合适,频率对不对,按压次数吹气比例对不对,这些都没必要太吹毛求疵,毕竟就算是对于专业的急救医生,一辈子也没几次实际操作的机会。在我看来这个女孩的动作已经很不错了。

相对于动作的标准性,更重要的是程序的正确性。

心肺复苏,只能适用于心肺骤停。也就是说,患者的心脏或者呼吸停止,才能使用。老人突然倒地原因有很多,比如低血糖、低血压、癫痫、脑中风等。这些情况如果盲目做心肺复苏,反而适得其反,甚至可能带来伤害。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一定要先检查被施救人员的呼吸心跳。施救的这位女孩在胸外按压之前没有通过摸颈动脉的方式来检查老人的脉搏,所以个人认为进行心肺复苏是比较盲目的。

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视频的最初十几秒,老人左手边蹲著打电话的男士用手在老人的口鼻处检查呼吸,然后女孩问他「有呼吸吗?」,男士回答「有!」。然后女孩直接就跪地开始进行胸外按压了,当女孩按了三下的时候,老人张开口咳嗽了一下,然后闭上了嘴,过了几秒又张开嘴。这应该能看出来老人一直都是能自主呼吸的。另外,据说女孩是听到车站寻求救助的广播之后才赶过去的。试想一下,从老人倒地,有人目击,通知车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上前查看情况,通知调度室,调度室通知广播室广播,女孩赶过去。这个过程最快也要两三分钟吧。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如果心跳骤停超过了三分钟,且不说通过院外CPR抢救的成功率有多大,至少不会按三下就会张口咳嗽吧。

救人女孩的行为当然应该值得称赞,只不过在传递这个正能量的同时应该向大家普及一些正确的急救常识。而不是让大家以后一看到有人晕倒就冲上去一阵乱按。对于不是心跳骤停的患者来说,上去就一阵狂按,不是在救他的命而是在要他的命。


不请自来。女生的想法是好的,有救人的心,这是现在很多人不敢的,包括我自己,如果是我,可能我都会想我已经很久没做了,会不会做的不对,有心里包袱,她是勇敢的,值得鼓励的。但是就说她的这项急救措施是不对的,不是说她的动作不标准,只说心肺复苏作为一项急救措施,最基本的指征是要判断病人是否有意识,有呼吸,有心跳,只有符合这三点才能做心肺复苏。很明显,视频上女生按压第一下,老人就有反应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是不应该再继续的。心肺复苏可以停止的标志就是病人恢复心跳意识和呼吸,因此不是杠精这个女生动作不标准,而是就不应该进行这种急救措施。

通过这个现象,问题不在女生身上,而是说明了我们对于急救的科普还不够,这种急救方法以及基本内容应该科普给每个人知道,让大家都了解,这样才能最好的救人。


1.从专业角度看,心肺复苏术的胸外按压只能用于心跳骤停者,对晕倒但有心跳者不能胸外按压,错误的救援会加重病情,她的主要问题不只是动作不标准,也可能是救治错误;2.从公共卫生角度看,国民对徒手心肺复苏术的认识和掌握率极低,我们需要积极宣传急救知识,提高民众的急救知晓率,进一步提高急救技术的普及率,突发社会事件是宣传急救知识的契机,而对当事人的批评会妨碍上述宣传,用个别人的错误换来全社会的进步也是值得的;3.从社会角度看,长期以来大家对帮助陌生人都很谨慎,要想使更多的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社会风气的改善比急救知识的普及更重要,大环境改善了,助人的积极性才会更高;4.从当事人角度看,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程度并不比民众高,她能做到这样,无论动作还是动机都难能可贵,批评有可能打击她的积极性,也有可能会促使她的进步;5.孔子有个学生做了好事,官府要给予奖励,他觉得自己是出于好心而不是为了名利,拒绝奖励,孔子认为如果他接受奖励,会有很多平民被鼓励去做好事,如果他不接受奖励,很多平民觉得费力不讨好而不愿去做好事;6.我们要解决的不是救助某个人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去救助陌生人的问题,是如何让紧急医疗体系延伸到每个人身边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全社会的急救成功率的问题,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活下来的问题,所以当事人的动作不标准,但是我依然要为她点赞。

我就知道会有人说

我是她同校的同届临床的

动作变形啥的肯定有

胆识过人

CPR要是都按教科书做的一丝不差

估计小命早没了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