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看书的时候要记得摘抄精彩的地方,然后自己写的时候有意去模仿,或者写下你觉得更好的,就是你看到一句话发现用另一个词或者另一种表达会更好,就不断的斟酌思考。看书(小说散文这类)更多的是影响你的思考、想法,文字的话建议你去去看专门的语句修辞这类(很枯燥),自己想写出好的句子不仅要多看,还要多模仿多赏析,去看别人好在哪,如果只是看看,没什么映像的,自己也写不出来。

谢谢~以上


很正常吧啦,我刚开始也这样,有时候回想才反应归来哪一个表达方式更好,自己没事多写写,多演讲,表达能力就会慢慢往上的。


我以前看书和你同样的困惑。但后面我使用了一种新方法。

  1. 我先通读一遍,把认为精彩的或者有感悟的句子标记下来。
  2. 第二遍,我会看标记的句子。然后根据每个句子,我会做下面的事情:a. 每个句子,我会用自己的话表达写出来。b. 我会结合一些事情写下自己为什么对这个句子有体会和感悟,这个事情可以你是你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你看到的新闻事件或者身边朋友亲人的事情。c. 然后结合这个事例和句子,带给我的反思是什么。
  3. 最后,我会去看这本书的大纲和每个标题。因为这些是作者写书的框架,逻辑思维和思路。这样也有助于你建立自己的写作框架。
  4. 最后给你推荐一本书,叫微习惯。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我之前总是不敢写,想著要写出一篇惊世骇俗的长篇文章,但现实和梦想还是有点距离的。我们可以先设立微习惯。微习惯的意思就是你给自己设定一个非常微小的目标。比如每天就写50字。这个目标非常容易实现。当你发现你很容易就达成了你的目标以后,你的内心就会受到鼓舞和肯定,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句子和灵感出来。最后你会发现你每天写的字数远远超过了你的目标。


我也是,还是多动动笔写写,整理好思绪才会有进步吧。

还有我觉得,交流跟演讲是两回事,看书和写作两回事。


多练多写,孰能生少,难道看过很多鸟飞自己就能熟练飞翔?


一个是这个一定是需要练习的

另一个,我前段时间发现自己读书不是「读」书,而是看书。想有提高就要细细品,不能只看情节,只了解他说了什么


看的书多不一定就能写好东西,就好像你看了一千本网路小说,到头来还是在看网路小说,并没有找到实质性的东西,所谓实质性的东西就是词,句,感。词和句的积累是源于平常的细心收集,每天看到新的辞汇或者让人耳目一新的句子也不必非要记下来,只要留有一定的印象就可以,假以时日,当你再写文章时,你就会突然发现你的句子和之前读过的某些文章中的句子有些相似,当然也只是形似,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情感,那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用让人惊艳的句式,却可以用极为平淡的话写出哲理深厚的句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