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蓄势待发」;这一年,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从未走出过国门,不了解东方,遑论知晓真正的中国。这一年,靳羽西制作了一档电视节目——《看东方》,很可能是首次,让美国观众得以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人文社会、风土人情。《纽约时报》因此评价她:「很少有人能在东西方之间架起桥梁,但靳羽西却能够做到,而且做得优美、聪明、优雅。」

靳羽西,在她广为人知的精彩经历中, 「架起东西方的桥梁」,一直是她事业的「主线」。上世纪90年代初,她创立的同名化妆品品牌「羽西」家喻户晓。专访中,靳羽西女士作为见证和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电视人和企业家,讲述了创业时印象深刻的故事,以及她对中国发展变化的感受。她认为,在美华侨华人整体发展状况越来越好,同时恳切地提出了,在变化不定的局势中,华侨华人要全面强化自身能力。

 

 | 

本刊记者  周马丽

2017年,羽西被授予「潘基文公益创业精神奖」

在美华侨华人越来越多从事核心行业

记者:

您一直致力于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现在您主要的工作和事业有哪些?有没有与中国的发展有密切关联的?

靳羽西:

现在,我在一年之中有4、5个月在美国,主要在纽约,其他时间则在上海、北京、香港或欧洲穿行。在事业方面,现在我仍继续致力于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时尚领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我继续向美国以及全球推广中国设计师和摄影师,同时资助相关的慈善项目。我和华美协进社一起主办了中国时尚盛典(China Fashion Gala),向纽约和世界展示中国美学和当代中国时尚,助力来自中国时尚界有才华的先锋人物勇敢走出中国、走进美国,走进国际时尚界的视野。郭培、陈漫、兰玉、孙郡、陈野槐(Grace Chen)等优秀中国摄影师和设计师们都在我们的活动上大放异彩,也令更多人了解了真正的中国美。

另一方面,今年年初,我正式出任了拥有92年历史的美国著名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全美历史最悠久的专注于中美文化的非营利组织,发起人包括约翰.杜威、胡适、保罗.孟禄和郭秉文等中美教育家——编注)的联席主席,我要继续为传播中国文化与文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互相了解作出贡献。比如除了推广汉语言文化外,目前我们正在建一个大厨房,计划在今后每两个月就从中国请一些非常有名的厨师来美,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从这个方面继续促进两国民间交往和理解。

记者:

您出生在桂林,2岁时全家搬到香港,16岁到美国。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您觉得在美华侨华人现在的生活和发展状况,以及主要从事的行业,与当时相比有怎样的变化?您认为在美华侨华人对美国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靳羽西:

这个变化真的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我当年来的时候,华人并没有很多,而且主要都是以中餐馆、杂货店行业为生,在主流社会很难听到我们的声音,影响力十分有限。而现在,据我所知,华裔已经是全美最大的亚裔人口群体,而我们的家庭收入、人均收入、教育水准等指标都超过全美平均水平。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一些核心职业,比如律师、医生、工程师等等。还有一些华人积极从政,或在企业、金融方面大展拳脚。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有了很好的职业,生活富裕,慢慢地融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

整体而言,我认为在美华侨华人对美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最近40年,华侨华人在美国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各个领域都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近十年,华侨华人在美国的高科技、商业贸易等领域继续开拓、不断发展。在美华人在各行各业做出重大成就的例子真的太多了,美国有一个组织叫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有一百多位会员,每一位都可以说是各行各业非常成功、作出很大贡献的美籍华人。再比如在一些其他的重要团体或慈善机构,如华美协进社、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of Chinese in America)等,你也可以看到许多非常了不起的华人,每一位都有非常了不起的故事。

 

突出的语言和专业能力

是华侨华人的发展突破口

记者:

整体而言,您如何评价目前华侨华人在美的生活情况?他们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靳羽西:

总体来说,美国华侨华人的生活是越来越富裕,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是我也看到仍有很多来这里多年的华侨华人久久不能融入美国社会,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依然是语言和文化障碍。

美国人和中国人非常不一样,当一个外国人对中国人说「你好」或简单几句中文时,中国人会觉得很开心、很满意;但如果和美国人谈话的时候,你的英文不够好,他们会很介意。

我认为来到一个国家,学好她的语言非常重要,如果语言不够好,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就会受限制,制约在当地的发展。这也是我在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Hunter College)设立奖学金,鼓励中国学生学好英语的原因。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前不久我到医院做一个小手术,一位护士跑过来对我说,她在医院记录上看到我的名字,所以一定要过来,要当面谢谢我,因为她当年就是在亨特学院拿到我的奖学金学英文的。

当然,华侨华人要想在美国社会出人头地,还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我经常拿我的邻居、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举例子,他就是因为在专业领域顶尖的才能,而得到美国人的极大的尊重。

1972年,羽西初到纽约,出席派对

记者:

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当地华侨华人奋斗的故事?

靳羽西:

说到印象深刻的当地华侨奋斗故事,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自己的奋斗史。1972年,我从夏威夷来到纽约打拚,那时非常穷,身上只有150美元。住进第一个公寓的时候没钱买家具,就在街头捡一些来用;纽约的冬季比夏威夷寒冷的多,因此需要添置御寒的冬衣,我只能向朋友借钱买一件棉衣,后来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把钱还上。最初,我和妹妹做进出口贸易,从中国进口枕套、丝绸、窗帘。不久后,我又用业余时间到纽约一家电视台做主持,并由此与电视结缘,创立了自己的电视制作公司。当时的美国,大多数人并未走出过国门,也很少有关于东方的电视节目。可以说美国人对亚洲、对中国的了解非常贫乏。于是我想做一档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亚洲的电视节目,这就是我自编、自导、自拍而成的大型电视节目——《看东方》。但是过程很难,把之前赚的钱都投入后,资金还是非常紧张,我只能一个人做许多个职位的事,很多时候一天之中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加起来都不足5小时。当然,全身心的付出和努力最终得到了收获和认可。节目播出后,我得到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奖项和评价,《看东方》节目也在12年间不断被各个电视台播出。

所以,虽然我所知道的成功华侨们的奋斗故事都不一样,但有一点肯定是一样的,那就是:勤奋!吃苦耐劳!

 

中国国家实力大幅提升

华侨华人「腰杆越来越直」

记者:

羽西品牌创立于1992年,您曾在采访中提到,品牌的创立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如今回顾中国在这段时间的发展,您有没有特别的感受或故事?

靳羽西:

1990年,我和我当时的丈夫James去了北京,那时没有人来中国做生意,我们住的酒店差不多是空的。而让我意外的是,我在酒店接到一通电话,「羽西,田纪云副总理准备在钓鱼台国宾馆为你们接风。」当时田纪云副总理负责经济发展和外国人在华投资工作。席间,田副总理对James说,「你现在是中国的女婿了,应该为中国做点事情,如果想在中国投资我们会帮助你。」晚上,James就问我,「如果你在中国做生意,会做什么生意?」我马上说,「化妆品,一定是化妆品。」为什么呢?因为作为电视主持人,我上电视一定要化妆,但是当时我找不到专门为亚洲人设计的化妆品。所以我认为我应该设计一套专为亚洲女性使用的化妆品。一年后的1991年3月5日,正逢学雷锋纪念日,我来到中国深圳,注册登记了以自己中文名字为名的化妆品品牌——羽西,Logo的设计就是我父亲亲手写的「羽西」二字。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羽西化妆品事业。

如今,回顾这40年间,中国发生了很多很棒、而且很大的改变,非常令人欣喜激动。比如中国现在在人工智慧(AI)方面,做的非常好;再比如现在在中国,我们出门一毛钱都不用带,全部可以手机支付,这种发展真的很令人兴奋。而且在美国国内,我们华侨华人也能从周围环境的变化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当年我刚到美国的时候,美国人常常会用日语和我打招呼,认为东方面孔就是日本人;可是近几年,美国人已开始用汉语说「你好」了,学习汉语也成为了热门。这也说明了中国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这些都归功于祖国的强大,我们华侨华人是最能感受到国家的变化的!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提升。作为华人,我在美国觉得腰杆越来越直了。

同时,我还有一个特别大的感受,就是我们中国在已经拥有硬实力同时,还需要加强软实力,这才是真正的强国。在软实力方面,无论是市民的素质还是礼仪都要提高。现在在日常生活中的接人待物方面,我们国人的礼仪已经进步了不少,而且政府也在不断推广出国旅游的文明行为。但有些地方,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方面,我认为还有改进的空间。同时,随著现在国人越来越有钱、在国外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档,我认为对西餐礼仪的学习也应该加强。我们对国际礼仪的了解程度应该与我们财富的増长保持同步。

羽西表示,随著中国国家实力不断提升,加之在美华侨华人不懈奋斗,越来越多人进入核心行业。图为5月26日,美国西点军校举行毕业典礼,华人毕业生王谦爱在毕业典礼后,收到弟弟祝贺的吻(图:中新社)

记者:

我们知道,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您所了解到的在美华侨华人与祖国和家乡的沟通交流合作情况如何?

靳羽西:

我们中国人到哪里都有认祖归宗的习俗,心里时时想著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时隔几十年,今年年初,我又回到了我的故乡——广西桂林,我特别开心!知道故乡美,但回到家乡,才知道那么美。我觉得在美华侨华人都和我一样,无论走到哪,始终有著浓浓的乡情。也因为此,我们都积极致力于为中西方文化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带著自己家乡的商业、旅游、科技走出去,多让世界听到自己祖国的声音,让中国元素走向世界,同时,也积极为祖国和家乡做些事情。比如我自己就在桂林荔浦捐助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靳羽西小学,为陕西山区小学捐赠了多个图书馆,在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爱国学校等校设立「羽西奖学金」等等。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 2018年9月号

责编:李幸、莫洁莹

编辑:胡越、赵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