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這一年,中國剛剛改革開放,「蓄勢待發」;這一年,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從未走出過國門,不瞭解東方,遑論知曉真正的中國。這一年,靳羽西製作了一檔電視節目——《看東方》,很可能是首次,讓美國觀眾得以瞭解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人文社會、風土人情。《紐約時報》因此評價她:「很少有人能在東西方之間架起橋樑,但靳羽西卻能夠做到,而且做得優美、聰明、優雅。」

靳羽西,在她廣為人知的精彩經歷中, 「架起東西方的橋樑」,一直是她事業的「主線」。上世紀90年代初,她創立的同名化妝品品牌「羽西」家喻戶曉。專訪中,靳羽西女士作為見證和經歷了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的電視人和企業家,講述了創業時印象深刻的故事,以及她對中國發展變化的感受。她認為,在美華僑華人整體發展狀況越來越好,同時懇切地提出了,在變化不定的局勢中,華僑華人要全面強化自身能力。

 

 | 

本刊記者  周馬麗

2017年,羽西被授予「潘基文公益創業精神獎」

在美華僑華人越來越多從事核心行業

記者:

您一直致力於成為連接東西方文化的紐帶,現在您主要的工作和事業有哪些?有沒有與中國的發展有密切關聯的?

靳羽西:

現在,我在一年之中有4、5個月在美國,主要在紐約,其他時間則在上海、北京、香港或歐洲穿行。在事業方面,現在我仍繼續致力於成為連接東西方文化的紐帶,時尚領域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我繼續向美國以及全球推廣中國設計師和攝影師,同時資助相關的慈善項目。我和華美協進社一起主辦了中國時尚盛典(China Fashion Gala),向紐約和世界展示中國美學和當代中國時尚,助力來自中國時尚界有才華的先鋒人物勇敢走出中國、走進美國,走進國際時尚界的視野。郭培、陳漫、蘭玉、孫郡、陳野槐(Grace Chen)等優秀中國攝影師和設計師們都在我們的活動上大放異彩,也令更多人瞭解了真正的中國美。

另一方面,今年年初,我正式出任了擁有92年歷史的美國著名中華文化傳播機構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全美歷史最悠久的專注於中美文化的非營利組織,發起人包括約翰.杜威、胡適、保羅.孟祿和郭秉文等中美教育家——編註)的聯席主席,我要繼續為傳播中國文化與文明,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互相瞭解作出貢獻。比如除了推廣漢語言文化外,目前我們正在建一個大廚房,計劃在今後每兩個月就從中國請一些非常有名的廚師來美,展現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從這個方面繼續促進兩國民間交往和理解。

記者:

您出生在桂林,2歲時全家搬到香港,16歲到美國。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您覺得在美華僑華人現在的生活和發展狀況,以及主要從事的行業,與當時相比有怎樣的變化?您認為在美華僑華人對美國的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

靳羽西:

這個變化真的可以說是翻天覆地!我當年來的時候,華人並沒有很多,而且主要都是以中餐館、雜貨店行業為生,在主流社會很難聽到我們的聲音,影響力十分有限。而現在,據我所知,華裔已經是全美最大的亞裔人口羣體,而我們的家庭收入、人均收入、教育水準等指標都超過全美平均水平。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事一些核心職業,比如律師、醫生、工程師等等。還有一些華人積極從政,或在企業、金融方面大展拳腳。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有了很好的職業,生活富裕,慢慢地融入了美國的主流社會。

整體而言,我認為在美華僑華人對美國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最近40年,華僑華人在美國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各個領域都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近十年,華僑華人在美國的高科技、商業貿易等領域繼續開拓、不斷發展。在美華人在各行各業做出重大成就的例子真的太多了,美國有一個組織叫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有一百多位會員,每一位都可以說是各行各業非常成功、作出很大貢獻的美籍華人。再比如在一些其他的重要團體或慈善機構,如華美協進社、美國華人博物館(Museumof Chinese in America)等,你也可以看到許多非常了不起的華人,每一位都有非常了不起的故事。

 

突出的語言和專業能力

是華僑華人的發展突破口

記者:

整體而言,您如何評價目前華僑華人在美的生活情況?他們發展所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靳羽西:

總體來說,美國華僑華人的生活是越來越富裕,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但是我也看到仍有很多來這裡多年的華僑華人久久不能融入美國社會,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我認為依然是語言和文化障礙。

美國人和中國人非常不一樣,當一個外國人對中國人說「你好」或簡單幾句中文時,中國人會覺得很開心、很滿意;但如果和美國人談話的時候,你的英文不夠好,他們會很介意。

我認為來到一個國家,學好她的語言非常重要,如果語言不夠好,對當地文化的瞭解就會受限制,制約在當地的發展。這也是我在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設立獎學金,鼓勵中國學生學好英語的原因。這其中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前不久我到醫院做一個小手術,一位護士跑過來對我說,她在醫院記錄上看到我的名字,所以一定要過來,要當面謝謝我,因為她當年就是在亨特學院拿到我的獎學金學英文的。

當然,華僑華人要想在美國社會出人頭地,還必須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我經常拿我的鄰居、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先生舉例子,他就是因為在專業領域頂尖的才能,而得到美國人的極大的尊重。

1972年,羽西初到紐約,出席派對

記者:

有沒有令您印象深刻的當地華僑華人奮鬥的故事?

靳羽西:

說到印象深刻的當地華僑奮鬥故事,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經歷——我自己的奮鬥史。1972年,我從夏威夷來到紐約打拚,那時非常窮,身上只有150美元。住進第一個公寓的時候沒錢買傢具,就在街頭撿一些來用;紐約的冬季比夏威夷寒冷的多,因此需要添置禦寒的冬衣,我只能向朋友借錢買一件棉衣,後來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把錢還上。最初,我和妹妹做進出口貿易,從中國進口枕套、絲綢、窗簾。不久後,我又用業餘時間到紐約一家電視臺做主持,並由此與電視結緣,創立了自己的電視製作公司。當時的美國,大多數人並未走出過國門,也很少有關於東方的電視節目。可以說美國人對亞洲、對中國的瞭解非常貧乏。於是我想做一檔讓大家瞭解真正的亞洲的電視節目,這就是我自編、自導、自拍而成的大型電視節目——《看東方》。但是過程很難,把之前賺的錢都投入後,資金還是非常緊張,我只能一個人做許多個職位的事,很多時候一天之中喫飯和睡覺的時間加起來都不足5小時。當然,全身心的付出和努力最終得到了收穫和認可。節目播出後,我得到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獎項和評價,《看東方》節目也在12年間不斷被各個電視臺播出。

所以,雖然我所知道的成功華僑們的奮鬥故事都不一樣,但有一點肯定是一樣的,那就是:勤奮!喫苦耐勞!

 

中國國家實力大幅提升

華僑華人「腰桿越來越直」

記者:

羽西品牌創立於1992年,您曾在採訪中提到,品牌的創立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如今回顧中國在這段時間的發展,您有沒有特別的感受或故事?

靳羽西:

1990年,我和我當時的丈夫James去了北京,那時沒有人來中國做生意,我們住的酒店差不多是空的。而讓我意外的是,我在酒店接到一通電話,「羽西,田紀雲副總理準備在釣魚臺國賓館為你們接風。」當時田紀雲副總理負責經濟發展和外國人在華投資工作。席間,田副總理對James說,「你現在是中國的女婿了,應該為中國做點事情,如果想在中國投資我們會幫助你。」晚上,James就問我,「如果你在中國做生意,會做什麼生意?」我馬上說,「化妝品,一定是化妝品。」為什麼呢?因為作為電視主持人,我上電視一定要化妝,但是當時我找不到專門為亞洲人設計的化妝品。所以我認為我應該設計一套專為亞洲女性使用的化妝品。一年後的1991年3月5日,正逢學雷鋒紀念日,我來到中國深圳,註冊登記了以自己中文名字為名的化妝品品牌——羽西,Logo的設計就是我父親親手寫的「羽西」二字。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羽西化妝品事業。

如今,回顧這40年間,中國發生了很多很棒、而且很大的改變,非常令人欣喜激動。比如中國現在在人工智慧(AI)方面,做的非常好;再比如現在在中國,我們出門一毛錢都不用帶,全部可以手機支付,這種發展真的很令人興奮。而且在美國國內,我們華僑華人也能從周圍環境的變化感受到中國的發展。當年我剛到美國的時候,美國人常常會用日語和我打招呼,認為東方面孔就是日本人;可是近幾年,美國人已開始用漢語說「你好」了,學習漢語也成為了熱門。這也說明瞭中國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這些都歸功於祖國的強大,我們華僑華人是最能感受到國家的變化的!中國的國家實力不斷提升。作為華人,我在美國覺得腰桿越來越直了。

同時,我還有一個特別大的感受,就是我們中國在已經擁有硬實力同時,還需要加強軟實力,這纔是真正的強國。在軟實力方面,無論是市民的素質還是禮儀都要提高。現在在日常生活中的接人待物方面,我們國人的禮儀已經進步了不少,而且政府也在不斷推廣出國旅遊的文明行為。但有些地方,比如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等方面,我認為還有改進的空間。同時,隨著現在國人越來越有錢、在國外的享受也越來越高檔,我認為對西餐禮儀的學習也應該加強。我們對國際禮儀的瞭解程度應該與我們財富的増長保持同步。

羽西表示,隨著中國國家實力不斷提升,加之在美華僑華人不懈奮鬥,越來越多人進入核心行業。圖為5月26日,美國西點軍校舉行畢業典禮,華人畢業生王謙愛在畢業典禮後,收到弟弟祝賀的吻(圖:中新社)

記者:

我們知道,海外華僑華人心繫祖國。您所瞭解到的在美華僑華人與祖國和家鄉的溝通交流合作情況如何?

靳羽西:

我們中國人到哪裡都有認祖歸宗的習俗,心裡時時想著自己的祖國和家鄉。時隔幾十年,今年年初,我又回到了我的故鄉——廣西桂林,我特別開心!知道故鄉美,但回到家鄉,才知道那麼美。我覺得在美華僑華人都和我一樣,無論走到哪,始終有著濃濃的鄉情。也因為此,我們都積極致力於為中西方文化搭建溝通交流的橋樑,帶著自己家鄉的商業、旅遊、科技走出去,多讓世界聽到自己祖國的聲音,讓中國元素走向世界,同時,也積極為祖國和家鄉做些事情。比如我自己就在桂林荔浦捐助興建了一所希望小學——靳羽西小學,為陝西山區小學捐贈了多個圖書館,在北京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愛國學校等校設立「羽西獎學金」等等。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9月號

責編:李幸、莫潔瑩

編輯:胡越、趙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