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明:在机器人教育领域坚持到底

刘伟明,90后,入行机器人老师已2年多,目前在因科机器人培训机构任职;

平时的爱好有写作、旅行、听周杰伦的歌,喜欢读三毛的著作;

他有一个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机器人刘老师,外还在知乎创立机器人教育专栏。

我是通过刘老师在知乎上写的文章之后才认识他的,他所写的文章内容更多的是从一名机器人老师的视角,谈了自己对机器人教育的理解和思考。然后,我就在知乎给他留了言,标注了自己的微信号,也不知道他是否会看到。没想到,过了一天,我们就互相加了微信。科技时代,真是妙不可言!

我们在微信上聊的时候,得知他刚刚从一家机器人培训机构离职,当我问及他对于未来的打算,是否还计划在机器人教育领域?他回了我四个字:坚持到底!

也正是因为这四个字,勾起了我对他的好奇心,从而有了这次面对面的访谈。

小智:你的专业背景是什么,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做一名机器人老师?

刘伟明:我在大学里读的是机械设计专业,机器人教学过程当中会涉及到结构搭建、齿轮传动等机械原理,所以专业还算对口。另外呢,选择做一名老师还与我的一次旅行经历有关。

有一次我去台湾,碰巧和当地的一个小女孩聊了起来。她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大陆来。然后,她就说自己知道大陆的很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因为我是江西人,我就问她:那你知道江西吗?只见她摇摇头,我就很尴尬,本来我觉得江西是一个省了,概念上肯定比城市大的多。结果她不知道,然后我就告诉她江西在哪里,有什么特色。

后来回想起来,我发现自己还是很喜欢教小朋友东西的,所以说,在某种意义上,那次的台湾之行也是我选择作为一名机器人老师的原因之一。

小智:我在你的文章中发现这样一句话「刘老师是励志成为一名机器人教育专栏作家的人」,特别好奇这句话的出发点。

刘伟明:哈哈哈,这和我个人的兴趣有关。业余时间,我挺喜欢写点东西的,在大学里我也尝试著写过小说。在机器人教育领域工作以来,我也慢慢得发现,这个领域不像其他传统的学科,还没有成体系的教学理论或者说很少。

所以,我就尝试著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方法心得记录下来,与同行分享。有句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我确定了一个专栏名称《渔人集》,往后我会陆续将我写的教育类文字都收录在《渔人集》里。

小智:对于机器人老师这份职业,有没有一些痛点以及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

刘伟明:因为机器人教育这个行业比较新,所以机器人老师这个群体还是非常年轻化的,整体来看,目前作为一线的机器人老师大部分是90后。其中,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作为一线的老师工作2年之后,下一步该如何走?

这时候你就会面临收入的压力以及会有更多比你还年轻的老师加入。从我的观察来看,一名机器人老师下一步的职业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做管理,可以成为教学主管、校区负责人等等;第二,做技术,就是专门做教学研发。除此之外,我所认识的一些朋友也有选择自己创业的模式,到一二线城市的社区或者回到老家尝试运作机器人培训机构,这个就需要你有更全面的能力,教学只是一方面,还包括销售、运营等。

小智:现阶段,家长们对机器人课程学习是怎样的一个观念?以及如何保证孩子能一直坚持学下去?

刘伟明:这个肯定与中国的教育大环境有关,大部分家长还是寄希望于孩子通过学习机器人课程能够成为科技特长生,在升学阶段获得某种加分或者特招。

但在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我也接触过很多家长,他们就很注重孩子在能力方面的培养。甚至对于一些家庭来说,他们的小孩将来就是要出国读书或者在国内读国际学校,反而对升学加分什么的不太关心。

还有你提到如何坚持学习的问题,目前来看,学习机器人的主流人群是幼儿到小学阶段的孩子,因为一旦进入初中、高中,就会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压力,精力和时间方面是最大的挑战,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小智:我发现除了私立的培训机构之外,很多公立学校和幼儿园也开设机器人兴趣班,这在教学效果上有没有不同?

刘伟明:首先,公立学校和幼儿园能开设机器人兴趣班本身就是很好的信号,说明正统的教育体系也在逐步重视机器人这样的素质教育内容。但要在教学效果上做比较的话,从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来看,还是在私立的培训机构学习会更好一点。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学生人数有区别,私立的培训机构一个班级最多6-8人,而公立学校和幼儿园一个兴趣班能达到10几个人,有的甚至更多。一个老师一堂课所付出的精力和关注度毕竟是有限的,肯定是学生人数越少,互动的时间越多,效果越好。

其二,在私立的培训机构,老师会把学习反馈直接告诉家长,而在公立机构,往往是反馈给学生们的代课老师,我们都清楚,代课老师还有她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这方面,大家也可以做出相应的评估。

小智:问最后一个问题,前段时间我们微信联系的时候,知道你刚刚从上一家培训机构离职,当时我问你会不会继续在这个领域做,你答复了四个字「坚持到底」,特别想知道这背后的动力。

刘伟明:能做出这样的决定,首先,我还是很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机器人教育作为一种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教育理念在完善,老师在学习,家长的教育意识也在慢慢跟进。

另外,我也认可教育的本质是一个慢行业,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机构,由于受到资本的影响,大规模的搞扩张加盟,一哄而上,但我相信,教育行业一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那些注重教学品质,扎扎实实做教育的机构一定能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

对我个人而言,我骨子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并心存热爱,就应该踏踏实实坚持到底!

访谈后记

和刘伟明老师交谈的过程中,能够从他的语气和眼神中感受到那份执著和韧劲。同时,我也和他交流了构建一个机器人老师社群的想法,初衷很简单:就是为机器人老师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他对这个想法表示大力支持并且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也提到,现在这样的社群还是挺多的,但能做好的并不多,关键是如何管理和运营,如何有效地建立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活跃度,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毕竟迈开第一步总是好的,也希望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机器人老师加入我们,在机器人教育这条道路上,共同坚持到底!

u.wechat.com/EDCJD8opwt (二维码自动识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