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云梯.jpg  

说是老街,但绝非店家林立的观光商业老街。太平老街位在嘉义梅山,不满一公里的街道,两侧矮房质朴悄然,在地人三三两两往来,没有观光客的喧闹,我们像是闯入了这片宁静的外来者(谁说不是呢),但老街还是老街,过著自己的日子,没有要特别招呼我们的意思。

IMG_6483.jpg

IMG_6499.jpg

IMG_6501.jpg

 IMG20170818154526_1.jpg

 但太平老街是有主题的,一古一今两个艺文人士出身于此,日治时期本土文学作家张文环就是太平村人。另一个现代知名艺术家-王文志也是太平村人,因著濑户内艺术祭与日本各大艺术祭,王文志的竹编地景作品展遍日本各地,我这几年千里迢迢游访他的作品,虽知他是嘉义梅山人,却不想太平村就是其故乡,走访村里以为那些地景艺术又为民间山寨,结果还真是王文志本人作品,道地真货,童叟无欺,倒显得我小人心眼了(笑)。

IMG20170818153637.jpg

↑ 王文志创作的凉亭作品「桫椤亭」,就在太平老街入口处。

IMG_6508.jpg

IMG_6510.jpg

IMG20170818161641.jpg  

IMG20170818162329.jpg

IMG20170818162606.jpg

 张文环赫赫有名的小说「阉鸡」,故事里的杂货店虽是架空场景,但老街上确实有间超过70年的老杂货店-隆荣商店,且初代老店主即是张文环的侄子,房子所在位置也是张文环旧居。似真又假,岁时仿佛凝滞在张文环「阉鸡」里的时空,但街景却不老旧破败,维护得非常干净整洁,百年前、百年后与小说里的景况重叠并存,毫不违和。我像是看见小说里的阿勇还坐在门口屋簷下的竹椅,嘴里淌著口𫄧,月里在厨房麻木地忙进忙出,手上还有著猪食的气味。这种因为造访作家故乡而产生的古今虚实交错之「文学3D感」,我只有在游访川端康成「雪国」里的汤泽镇时感受过,没想到在台湾的一个山区小镇里竟能再次经历。

IMG_6511.jpg

IMG_6513.jpg

IMG_6514.jpg

IMG20170818161617.jpg

↑整条太平老街都有这「阉鸡」店招

IMG20170818155842.jpg

↑作为图书馆的老房子内,尚未整修完成的一角,并非废墟。我脑里浮现的是月里与阿勇家的厨房。

 好难得的文学小镇,街上家家户户都有「阉鸡」图腾不说,村里还有以张文环文学作品打造的散步道,算不上大景点,却是悠悠自适的小品景致。 

「阉鸡」故事不长,建议走访太平村前先看一回,更能体会我说的「文学3D感」。

 

IMG_0376.jpg

要说太平村的大景点,莫过于九月底即将开幕的「太平云梯」。近年各县市流行打造天梯级吊桥冲观光,也引发一些争议,觉得这类景点过于一窝蜂且破坏景观。但太平村有些无辜,据村长说这座吊桥前后盖了10年,因为经费关系盖盖停停,虽最早提出计划,却被屏东琉璃吊桥与南投天梯抢了先机,最后完工反被认为跟风。我跟著村长脚步在尚未完工的云梯上步行,运气不好遇上大雨,以为这全台最长吊桥应该不好走,结果却没有任何高空摇晃感,加上云雾太厚,几乎伸手不见五指,不但见不著嘉南平原,遑论远眺澎湖群岛,一路都像是在走平地。这感觉又跟我走在张家界玻璃栈道上的感觉类似,就是想著那能见到地面的高度才令人恐惧,反倒不见地面或下方任何景物的高度时,也就无高可惧。

IMG20170818142613.jpg

IMG20170818144753.jpg

 原以为云梯吊桥就这样,虚无飘渺潇洒走一回便完成,不想村长请人提供了照片来,原来晴雨云雾各有不同风光,真是美极。还好内心妄语不曾说出口,太平真是个无法轻看的小镇。

太平云梯3.jpg   

 云梯、老街都只是硬体,整个太平村最让人赞赏的是环境干净,常听各县市要冲观光,却连最基本的清洁功夫都做不好。太平位在山区,海拔不算高,我这极易招蚊的体质,夏季出游总被蚊虫搞得十分焦躁,但在八月湿热午后,竟能平心静气走完全村而未见一蚊,实在难得。

 太平云梯4.jpg

唯一可惜的是没遇上好天气,希望下回能见著照片中的琉璃景象,也算是俗话常说的「留点遗憾,下次再来」。

部分照片由陈泉睿先生与PJ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