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的榮光閃耀亞得里亞(六)——奧匈海軍早期魚雷艦艇

來自專欄這是一本有趣的兵工廠日誌12 人贊了文章

魚雷艇誕生於19世紀後半葉,雖然她體型很小,但裝備的魚雷卻可以輕易擊沉萬噸大艦。是一種能夠以小搏大的犀利戰艦。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魚雷艇是英國於1876年下水的閃電(Lightning)號,她的排水量為33噸,最大航速18.5節,裝備2枚356毫米魚雷。此後,魚雷艇發展出了枝繁葉茂的大家族,成為每一個強國都必須擁有的艦種。

【圖1:閃電號魚雷艇】

【圖2:魚雷艇使用的自驅動式魚雷其實最早是奧匈帝國發明的】

作為歐洲列強中比較落後的國家,奧匈帝國的海軍艦船相對滯後。在艦船技術飛速發展的19世紀後半葉,奧匈的軍艦質量遠遠不如英、法,距離德、俄等後起海軍強國差距也十分明顯。奧匈海軍高官知道,想要追趕差距,不掏銀子買船是不行了。1875年,奧匈帝國從英國買了一艘僅有10噸的小船,被命名為1號桿雷艇。桿雷艇就是將爆炸物拴在一根長桿上,抵近軍艦近距離爆破的小型攻擊艇,可以看作是魚雷艇的前身。

【圖3:後來拆除桿雷當作巡邏船用的1號桿雷艇】

1878年,奧匈帝國從英國引進了30噸的2號魚雷艇,算是正式掀開了海軍新時代的大幕。此後,奧匈一邊從英國買來各種式樣的新式魚雷艇,一邊自己嘗試著建造了一些,在20年之內擁有了數十艘100噸以內的魚雷艇。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德國造艦業的騰飛,奧匈帝國也從德國進口了一些魚雷艇,這些艇大多是位於埃爾賓(Elbing)的希肖(Schichau)船廠建造的,當時的中國也從希肖船廠購買過魚雷艦艇。

【圖4:奧匈自造的6號魚雷艇】

【圖5:購自英國的9號魚雷艇】

【圖6:購自德國的34號魚雷艇】

在魚雷艇項目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之後,奧匈帝國開始設計建造大一些的魚雷艇。根據奧匈的計劃,魚雷艇大致劃分為3種:100噸以下的小型、100-200噸的中型以及200噸以上的大型。1896年,奧匈從德國引進了游蛇(Natter)號魚雷艇,該艇排水量166噸,最大航速24節,裝備2門47毫米炮以及3根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同年,奧匈又從英國購買了蝮蛇(Viper)號魚雷艇,該艇與游蛇號武備相同,但排水量為124噸,航速為25節,相比德國設計略勝一籌。經過權衡後,奧匈更認可英式設計,於是繼續購買了4艘和蝮蛇號相差不大的蟒蛇(Python)級魚雷艇。

【圖7:游蛇號魚雷艇】

【圖8:蝮蛇號魚雷艇】

【圖9:蟒蛇級蚺蛇(Boa)號魚雷艇】

雖然奧匈帝國是德國的盟友,但在艦船設計方面,前者還是務實地選擇了英式風格。1905年,奧匈的最後一艘外購魚雷艇——英國亞羅船廠建造的凱門鱷(Kaimen)號交付使用。該艇排水量200噸,最大航速26節,裝備4門47毫米炮以及3根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凱門鱷號奠定了未來奧匈魚雷艇甚至驅逐艦的結構基礎,對奧匈海軍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此後,奧匈仿製了23艘凱門鱷級,並繼續建造出12艘縮小版的110噸級以及25艘放大版的250噸級。250噸級實際上滿載排水量已經達到了300噸,在當時算是大型魚雷艇。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通過買買買積累經驗的奧匈帝國,終於也研製出了不輸給英、法、德同行的先進魚雷艇。

【圖10:凱門鱷級蜥蜴(Echse)號魚雷艇】

【圖11:110噸級的1號魚雷艇】

【圖12:250噸級的89F號魚雷艇】

預告:下一篇介紹奧匈帝國在20世紀建造的大型魚雷艇及驅逐艦。

歡迎提問歡迎吐槽,如需轉載引用請與我聯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